连续高温,中医专家提醒市民需注重4个调养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石小宏

7月7日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含“暑”字的节气——小暑。 “小暑”的到来就标志着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中医认为,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如何才能在高温天气下保持健康?就此,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医师戚思。他告诉记者,炎炎夏日,需注重精神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饮食调养4个方面的调养。

精神调养:

注重“心静”,保持心情平和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没精神。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炎炎夏日,此时调养心神非常重要。

一则,凡事不宜急躁,尽量慢慢来,否则易致心火妄动,加之酷暑火热邪气,即所谓“内外合邪”,易出现伤暑之症;

二则,多做腹式深呼吸,这种呼吸最能引心火下归肾水之中,能让人心中清凉。且腹式深呼吸亦有益于安定心神,让人心静而安;

三则,平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尤其要注意避暑,暑热外蒸,火盛则上炎,火盛则克金,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注意要生活在一个凉爽的环境,保持心情愉悦平和,并注意夏日养生。

起居调养:

早起舒心、午睡宁心

按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一一对应,夏季属火,对应的五脏为“心”。因此,小暑时节,“护心”很重要,此时应着重呵护“心阳”,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护心”的关键之一就是养成良好的作息,一是早起舒心睡眠好,有利于心神舒畅,不过睡好了可不能赖床。小暑期间的最佳起床时间是早上五点至六点,比平时更早一些。这是因为,在中医看来,若晨起时间过迟,人体内的阳气无以舒展,会郁积体内,不仅让身体疲乏,还很容易生气“上火”。在日常茶饮中,可以加入黑枸杞石斛或者藏红花,用以静心养气。

二是午睡宁心。小暑时节不宜太疲劳,平时可适当减缓工作节奏,降低心脏的压力。在中午身体阳气最盛时要安排午睡20一40分钟,避免在烈日下剧烈运动,并及时补充水分。

运动调养:

低量运动,调节功能

夏季运动一定要遵循低运动量、短时间运动的原则,要尽量避免高温下高强度的运动方式。

最好是选择晚上六七点钟太阳下山的时候进行散步和游泳等运动。也可以选择早晨在河边、花园里进行低强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

进入小暑,热气蒸腾,会让人感觉闷热,容易大汗淋漓。汗多伤阴耗津,运动之时当重视养阴津。

一则,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二则,鲜榨果汁有不错的养阴津效果。三则,宁心亦是养阴。静则阴生。

当热盛烦躁时,努力让心境平静下来,则汗出减少,心生清凉。“汗为心之液”,多汗不仅易伤心气,还会易致阴液亏虚,而阴虚者阴不敛阳,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失眠等症状。

饮食调养:

多吃有“清热、除湿、祛暑”之效的食物

进入小暑,天气越来越热,人们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疲乏倦怠等不适,且容易比常日消瘦,俗称“苦夏”。

从中医来分析,所谓苦夏,其根本病机是湿热犯脾,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下降,出现人出现胃口不佳,脘腹饱胀,或者肠鸣腹泻等症状。

小暑之后,气温升高,食物易变质,中医认为除此之外,还因此时节“壮火食气”:一则,炎热过盛,耗气伤津;二则,汗出过多,兼伤阳气;三则,人体阳气外浮,脾胃阳气变弱——以上三点就是人体易在夏季脾胃病生的根本原因。

中医认为,人的脾胃“喜燥恶湿”,因此多吃有“清热、除湿、祛暑”之效的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荷叶、淡竹叶玉米须莲子心白茅根等。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