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字?语音读字器!

后代湖南人是可以十分自豪的,中国革命的领袖、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多半数出自湖南,著名人物除了毛泽东,还有许多先于毛泽东的名人。能够产生这么多大人物,显然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学风讲究内圣外王,通俗说就是思想上和世俗领域都要达到至高。

湖南人里有个哲学家,是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亦称船山先生,他强调行是知的基础。这一观点对湖南人影响很大。

在杨昌济的倡导下,研究船山学问在一师成为风气。这使得当年毛泽东待的一师的学习氛围比后来的北大还要高明许多。知行关系也就是理论和实践关系更加明了。

毛泽东天生就是一个行动者,读书只是他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径。毛泽东身上所具有的行动力,使得他早早意识到他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得他注定要超越他的老师们,并将超越老师们所推崇的那些贤者,原因就在于他具有无与伦比的行动力

毛泽东早早就意识到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社会实践,他早早就这样做了。

1917年,他同已经毕业当了老师的萧瑜,简装外出“游学”,形同乞丐,有意磨练自己的脸皮。读书人在求学上进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缺点和心里负担,那就是脆弱。主要表现就是意志薄弱和脸皮子超薄,显然毛泽东“游学”是准备克服这些缺点。例如他们需要层次蹭船,就是等船到了中游才说没钱,人家又不能掉头,还有别的顾客呢,只有把他们臭骂一顿。这样的游学在校期间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和蔡和森游了半个月,期间毛泽东是主导,蔡自觉接受毛泽东作为领头人的最早人物之一。

他每天读书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和同学们谈起时事,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往往充满了激情,与是有“时事通”的外号。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他读书的目的不是搞学问,而是来自强烈的人世愿望也就是社会责任感。

青年毛泽东强调刻苦力行的重要性,认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他特别痛恨懒惰,十分注重精细。这意味着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规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大的纲领外,还必须为部署做出表率和榜样,有了具体的模范,大众就好做自己的工作和努力了。这是毛泽东一个相当高明的T作方法,他在求学的时候就已经想清楚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交友须胜己,似我不如无”。这就是告诉我们交友要有取舍,积极的交友同时要学会放弃。

毛泽东的书桌上总是堆了很多书报,萧瑜有一次开玩笑说:“己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毛泽东反驳说:“心怀天下着,安能顾家”。

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六个字,年轻的时候三个字:不要怕;老了三个字:不要悔。就是啊,怕什么呢?此生无悔足矣!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同时学习,理论和实践步步运用,就是探索成功之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2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