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说的伢是什么意思,湖北伢怎么读

【原创随笔】民俗语丝

◎涂 阳 斌

(一)杨树不认得柳树

我们家乡把柳树杨树,杨树叫柳树,与其他地区恰恰相反。民间流传的笑话是:县令去上面开会,会议的主题是给植物定名,县令喝多了酒,回来传达错了,把杨树说成了柳树,柳树说成了杨树。所以,家乡嘲讽“酒疯子”仍有这样的口头禅:哎呀!你又喝得杨树不认得柳树了。

(二)三皮罐

我们家乡江汉平原喝的茶,乡亲们都叫它“大叶子粗茶”,通常都把这茶叫“三皮罐”,就是烧一大土把壶茶水,丢三皮大叶子茶就行了,汤色黄橙橙的,带到田间地头,渴了,喝一大碗,解渴。我在城里工作,还是喜欢喝“三皮罐”,家中也有一个土把壶。大叶茶学名叫“湖北海棠",现在网络发达,网上下单可以购买,十分方便。

(三)“酒坛子”

我们家乡把女儿叫“酒坛子”。你在江汉平原上行走,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你们家里添了个什么伢?”“添了个‘放牛伢’!”这是生了个男孩。“你们家里添了个什么伢?”“添了个‘酒坛子’!” 这是生了个女孩。为什么把女孩叫“酒坛子”呢?意思是女儿长大后,出嫁了,会和女婿一起,给爸爸、妈妈送一坛一坛子美酒喝,大抵和浙江绍兴一带“女儿红”美酒来历相似。绍兴人家里生了女儿,等到孩子满月时,就会选酒数坛,泥封坛口,埋于地下或藏于地窖内,待到女儿出嫁时取出招待亲朋客人,由此得名“女儿红”。

(四)说“冷晴”

在我们家乡说到天气寒冷,会跺跺脚随口说道:“今天好冷晴啊!”这么说,是表示天气冷到了极致。琢磨这句话,你会琢磨出一点哲学意味来,就是事物到了一定的“度”,就会向它的反面转化,冷到极致就会是晴天,就像月亮出现“满月”后就开始“月亏”一样。“好冷晴”,在这里词性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形容词。有朋友说“冷晴”应该是“冷清”两字,但琢磨家乡人的读音,还是认为“冷晴”比较接近家乡人的发音。由相反的词素组成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大小、多少、 高低、快慢、强弱、轻重、肥瘦、高矮、远近、长短、早晚、天地、老少、古今、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里外、东西、南北、对错、是非、曲直、真伪、真假、阴晴、黑白、新旧、优劣、冷暖、软硬、松紧、轻重、刚柔……你琢磨、琢磨,也会琢磨出一点哲学意味。

(五)说“新娘”

在我们家乡,年轻人结婚时,男孩子胸前挂的胸花叫“新郎”,女孩子胸前挂的胸花叫“新娘”。为什么女孩子的胸前要挂“新娘”两个字呢?这是相对于我们把母亲叫“老娘”演化而来的,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希望与祝福。把女孩子叫“新娘”就是说你和新郎结婚后,你就接过了“老娘”肩上的担子,你就要像老娘一样呵护眼前这个男人——新郎。比如,像老娘一样关心“新郎”的工作、学习、生活、身体健康等等,“新郎”病了,你也要像老娘一样巴心巴肝、问寒问暖等等。毫无疑问,新郎也要像尊敬老娘一样,尊敬新娘,互敬互爱,相敬如宾。

(六)“口语”里蕴含大道理

在我们家乡,老人教育小孩子的一些“口语”,认真想一想,里面蕴含着大道理。比如,小孩吃饭时,把米粒掉在了桌子上,老人会说:“快捡起来吃掉,不然,雷公公会来打你的!”比如,你想爬到树上去掏鸟窝,老人会说:“雀子千辛万苦衔树枝做窝,每根树枝上都有血,你掏了它的窝,雀子会放火烧你的屋的。再说,鸟窝里有菜花蛇,你上去掏鸟窝,菜花蛇会咬你的。”比如,春天正是鱼类产籽的时候,老人会对小孩子说:“你不要吃鱼籽,吃了鱼籽,写毛笔字时手会发抖的。”这话与文绉绉的“劝君莫食三月鲫,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相类似。……大道理蕴含在口语中。

(七)说称呼

在我们家乡不仅把杨树和柳树的称呼弄颠倒了,而且把祖辈和父辈的称呼也弄颠倒了。把祖父母称为爹爹、喇(nǎ)妈,如果祖辈是兄弟三人,就分别称为大爹、二爹、小爹,大喇妈、二喇妈、幺喇妈。相应的,姑奶奶也称为恩爹。把父辈称为爷爷,如果父辈是四兄弟,那就分别称为大爷、二爷、三爷、小爷,他们的爱人就分别称为小伯、婶娘、娘娘……姑妈就称为幺爷,如果有三个姑妈,那就称为大幺爷、二幺爷、小幺爷。相对应,姑父、舅父、姨父也称为姑爷、舅爷、姨爷。民间有一句俗话说:“外甥不认舅,拳头打得溜(liǜ)”,“拳头打得溜”不知与称呼有没有什么关系?我在仙桃郑场工作过,那里称呼祖辈更有意思,称祖父为胡爹,称祖母为妈爹。在我们家乡,还有一些比较奇怪的称呼现象,比如,喜欢把老师、医生、巫师称为先生,大抵与楚地崇巫的习俗有关,与外地称先生的含义有些不同;还有把老鼠称为“高老爷”,与外地称老爷的含义也有些不同,嘲讽和避讳的意味更多一些;把猪舌头称为“赚头”,讨彩赚个吉利而已。把祖辈和父辈的称呼弄颠倒了,好像没有谁怪是县令把会议精神传达错了。前些年,国家出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化、标准化地使用语言文字有了遵循,真好!好在我们的第三代都接受了新式教育,把祖辈、父辈的称呼改过来了,幸矣!

(八)口头语与书面语

我们江汉平原属于西南官话区,只要你认真琢磨,江汉平原的口头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书面语,甚至可以找到相对应的雅致的古语。比如,我们江汉平原家家户户有一碗家常菜,用米粉、胡椒、生姜拌上萝卜、或者莲藕、或者洋姜……加上一点肥肉皮,搅拌后装入坛子,封口,倒扑在水钵里,五、六个月后掏出来在热锅里加重油一炕,就是一道美味了,江汉平原上的人把它叫“鲊胡椒”,查《康熙字典》,“鲊胡椒”三个字就这么写。江汉平原人把游泳叫“打鼓泅”,我的朋友王利明教授在散文《故乡,我美丽的莲花池》里把“打鼓泅”写着“打鼓球”。其实“打鼓泅”是一个有古典意味的词,它是说像打鼓一样、扬起双臂、奋力在水上击水泅渡。王利明教授采纳我的建议,打算在散文集再版时把“打鼓球”改成“打鼓泅”。再比如,我们家乡都把棉鞋叫“?鞋”,我原来以为“?鞋”是家乡土话,后来读《水浒传》,读到第45回,发现书上说杨雄穿着“?鞋”,“?鞋”原来也是一个书面语。我们家乡有个习俗,你外出回来,要给老人、孩子带点“接仪”,比如,你去参加人家的婚礼,你得带点糖果回来与大家分享,就是台湾人所说的伴手礼,“接仪”也是一个书面语,《红楼梦》里就多次用到过这两个字。还有我们口头经常说到的“辱没”,也是一个书面语。我们常常说:“不要辱没了先人。”“辱没先人”有让祖先感到耻辱、脸上无光、有损祖上声誉、没为祖宗争光添彩的意思,“不要辱没了先人”,就是要求我们不要做对不起祖先的事。只要你留心,你就可以把口头语转换成规规矩矩的书面语。

(九)家乡的歇后语

我们江汉平原是水乡,人们与水相邻,与水搏斗,与水共存,歇后语也有水乡特色。比如: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螃蟹过街——横行霸道;癞蛤蟆打哈欠——大口大气;瞎子落到藕坑里——照荷叶(遭活孽);菩萨掉到大河里——流(留)神;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下雨出太阳——假晴(情);鸭棚的老板睡早床——不捡蛋(不简单)。

(十)家乡的谚语

旧时读书人少,识字的人不多,也没有手机可刷,谚语就成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家乡的谚语,细分一下,蛮有意思。有农事类的,如: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锄头口上出黄金,棉锄七道白如银;春耕深一寸,强似一道粪。有农时类的,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早棉花的桃,迟棉花的苗;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芒种,忙种,忙芒种。有气象类的,如:天黄有雪,人黄有病;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早上发霞,等水烧茶,晚上发霞,干死蝌蚂(青蛙)。有健康类的,如:睡前洗脚,胜过吃药;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进城,医院关门;夏不睡石,冬不睡板。有生活类的,如: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娘亲有舅,爷亲有叔;娇儿不孝,娇儿上灶;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

(十一)家乡的歌谣

江汉平原上的歌谣多如牛毛,几天几夜也唱不完。歌谣几乎是记录江汉平原上民众生活的一本百科全书。我们家乡在全国流行最广的歌谣,应该算这首在许多经典著作里都可以见到的歌谣:“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要是一年收,狗子不吃糯米粥。”平原上的歌谣当然也少不了永恒的主题——爱情,如:“妹在园里薅黄瓜,哥在园外打瓦渣。打掉朵公花不要紧,打掉朵母花丢条瓜。”还有一些歌谣,承担了某些“羞羞知识”的启蒙任务,略去不提。江汉平原上的许多歌谣,配上民间小调后唱红了全国,如:《小女婿》《哪有闲工回娘家》《想起往日苦》等等。吸收我们家乡民歌元素创作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更是了得!

(十二)说喝茶

周作人写过《喝茶》《吃茶》等名篇。老乡亲彭伯看了我写的民俗语丝,给我留言,要我写一则仙桃人喝茶的语丝。在仙桃,你常听人说“到家里喝杯茶去”。你千万不要以为是像现在大街小巷坐在茶室里喝茶一样,其实是请你喝一杯开水、或者是一杯凉白开、或者是一杯“三皮罐”。在我们家乡,喝茶还有喝干茶和喝湿茶之分。喝干茶是指就着一杯热水,吃一点我们家乡的“点心”,如京果麻枣、荷叶子、麻页子、兰花根、麻花、芝麻饼玉兰片……。喝湿茶是指用开水泡炒米当茶饮,潜江郑场也叫焌米茶(将大米炒制,用开水冲饮),或者是煮碗面条、卧一个或者几个荷包蛋、再添加点炒米。春节和红白喜事,吃湿茶还要吃卤菜的“九个碟子”桌盒拼盘,炒四道时令热菜,一点也不比广东的早茶差。所以,喝干茶、湿茶,又可以叫“吃茶”,“吃吃喝喝”就有些不分了。事实上,家乡人在“吃”与“喝”这两个字的用法上,也不是太分明,比如,老胡的儿子结婚请你去喝喜酒,你通常就会说:“到老胡家吃酒去!”再比如,“退休了,可以吃安乐茶饭了。”这语境的“吃”与“喝”的用法就比较模糊。至于被有些机构请去“喝茶”,那是近年才出现的“引申义”。仔细一想,家乡话里,有很多含义与外地是有点区别的,如家乡人平时说的包子,其实是专指馒头。小时候看龙舟赛,乡亲们都往龙舟上扔包子,祈求河中鱼吃包子不要吃屈原的遗骸,扔的就是馒头。真正的包子,家乡人会指代更明确,如以馅子分为“肉包子”“糖包子”“菜包子”,以做法分为“煮包子”“蒸包子”等等,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就说得清楚明白。

(十三)说“算命”

1990年的一天,领导责成我处理某医院门口一长排算命先生算命的问题,领导说:医院门口一长排算命的,是文明与愚昧的较量。我用了两天时间搞调查,去医院门口听算命先生算命,看他们说些了什么?算命先生对一位小伙子说:“哎呀!这位先生,这段时间运气不好,不要走夜路,也不要进赌场。”“这位大伯,儿子今年犯太岁,千万不要与人冲突,否则会有血光之灾。” “你的小孩要离水远点,不要玩水。”有位婆婆儿子在医院病逝,报了生辰八字,算命先生算了算,疏导说:“这位婆婆,是您对儿子好,儿子才在您身边过了48年,按他的命来算,他只有18岁的阳寿。现在,您把孙子照顾好才是最大的事。”经算命先生这么一说,婆婆的情绪似乎好了一点。两天听下来,没有听到算命先生说“这几天运气好,适合去偷东西”之类的混账话。调查的结论是,一般来说,算命先生都是劝人为善、防微杜渐,不会教人去做坏事,算命先生似乎是“民间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当然,谁都知道算命是“哄人”的,但这“哄人”又似乎有点心理疏导和预警的作用?诸君以为如何?

(十四)说“地域特色”

人要有特长,工作要有特点,地方要有特色。前些年,每年都有几十万台胞到湖北来旅游,我都会用简短的文字向台胞推介我们湖北城市的特色,希望给台湾乡亲留点印象。武汉,我通常会说武汉是辛亥首义之城,白云黄鹤之乡,知音故里,百年老校武大等100多所高校聚集区。黄石,古矿冶之城,中国乒乓球队训练基地(台湾把乒乓球叫桌球)。襄阳诸葛亮躬耕之地,智慧之城。荆州,“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是关公做过多年“行政长官”的历史文化名城。宜昌,世界水电名城,始蚕嫘祖、诗人屈原、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故里。十堰,道教文化圣地,新型汽车名城。孝感,董永践行孝道的地方,孝感麻糖产地(孝感麻糖很受台胞欢迎)。黄冈,禅宗圣地,医圣李时珍故里。鄂州,吴王古都,武昌鱼的老家。荆门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中国农谷咸宁,赤壁三国古战场,香城泉都借东风。随州炎帝神农的出生地,随州编钟敲响“世界第八大奇迹”。恩施,土苗儿女唱响《龙船调》、巴曼子喝摔碗酒、被誉为“东方情人节”——土家族“女儿会”的地方。仙桃,中国体操之乡,台商聚集之地。潜江,“东方的莎士比亚”——曹禺故里,中国龙虾之乡。天门,陆羽故里,中国侨乡。神农架,神农和“野人”一起搭架采药的地方,中部地区的天然氧吧。

(2023-3-24)

涂阳斌,仙桃通海口人。已退休。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憨人杆司令》《外面的世界》《讲述100个乡巴佬的故事》《行走在大平原上的思索》《本味》、印行日记体打油诗集《岁月留痕》等,约140万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