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的意思和拼音,匿的意思和拼音是什么

七、通过代换进行解释

滕文公上》云:“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赵岐注:“逃匿,远窜也。”焦循疏:《楚辞·大招》云“魂无逃只”,注云:“逃,窜也。”《淮南子·说林训》云“清则见物之形,弗能匿也”,高诱注云:“匿,犹逃也。”《说文》穴部云:“窜,匿也。”三字转注,故以窜释逃匿,逃窜则远去,故加远字也。

滕文公》云:“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赵岐注:“孟子言人但破碎瓦,画地则复墁灭之,此无用之为也。然而其意反欲求食,则子食乎。”其将毁瓦释为破碎瓦。焦循疏:《广薇·释诂》云:“破,碎,坏也。”《小尔雅·广言》云:“毁,坏也。”《孝经·释文》引《苍颉篇》云:“毁,破也。”《说文》石部云:“破,碎石也。”是毁瓦即破碎瓦也。

告子上》云:“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赵岐注:“顺,完也。”焦循疏:《说文》穴部云:“完,全也。”《吕氏春秋·本生篇》“以全天为故者也”,高诱注云:“全,犹顺也。”是完即顺也。

告子下》云:“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赵岐注:“蹴,蹋也。以足践蹋与之,乞人不絜之。”焦循疏:《说文》足部云:“蹴,蹑也。”“蹋,践也。”“蹑,蹈也。”“蹈,践也。”蹴、蹑、蹋、践、蹈五字相转注

八、通过不同典籍对同一句话使用了不同的字来解释

《滕文公上》云:“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赵岐注:“为,有也。”焦循疏:《梁惠王篇》“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说苑》引作“善推其所有而已”。《诗·大雅》“妇有长舌”,《大戴记·本命》注作“妇为长舌”。是有、为二字古通。

《告子下》云:“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赵岐注:滑厘,慎子名。焦循注:赵氏以慎子自称滑厘不识,则滑厘是慎子之名。按厘与来通,《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汉书·刘向传》作“贻我厘麰”是也。

孟子·滕文公上》云:“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云:“孔子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因为孔子先于孟子,孟子之语当引之于孔子,尚即是上。孔安国《尚书序》中引用《广雅》注释“尚,上也。”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说明“上”与“尚”二字意思相同,可以互注,没有区别。

九、用古字典解释

这种解释方法是最常用的。《滕文公上》云:“害于耕。以铁耕乎?”赵岐注:“妨害于耕。以铁为犁用之耕否邪。”焦循疏:《说文》女部云:“妨,害也。”故以妨释害。《说文》牛部云:“犁,耕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犁、耕二字互训。”皆谓田器,故云以铁为犁。

《公孙丑上》云:“曾西艴然不悦。”赵岐注:“艴然,愠怒色也。”焦循疏:《王念孙·广雅疏证》云:“说文‘艴'字注引论语‘色艴如也’,今本作勃。《玉篇》《广韵》《类篇》艴字并音勃。《集韵》《类篇》引《广雅》:‘艴,頩色也。’頩与滟同。凡人敬则色变,若论语‘色勃如'是也。怒则色变,若孟子‘曾西艴然不悦’、‘王勃然变乎色’是也。《说文》‘孛’字注又

引《论语》‘色孛如也’,《秦策》云‘秦悖然而怒’,《楚策》云‘王怫然作色’,《淮南子·道应训》云‘瞋目勃然',并字异而义同。”

《滕文公上》云:“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焦循疏:偪,古逼字。《尔雅·释言》云:“逼,迫也。”《尔雅·释古》云:“忧,思也。”“念,思也。”是忧亦念也。王念孙《广雅疏证》云:“傅,治也。”赵岐注:“敷,治也。”敷与傅同。

十、互为注解时,可以转注

《梁惠王上》云:“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赵岐注“尝试”:“尝使少行之也。”焦循疏:《广雅·释诂》云:“试,尝也。”《檀弓》注云:“尝,试也。”尝试二字义同,可以转注。《文选·思玄赋》“非余心之所尝”,旧注云:“尝,行也。”则尝试亦训为行。《桓公八年公羊传》注云:“尝者,先辞也。秋,谷成者非一,黍先熟,可得荐,故曰尝。”《一切经音义》引《广雅》云:“尝,暂也。”尝试之义,谓未即全行,先暂行之。

《离娄上》云:“旷安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赵岐注:“哀,伤也。”焦循疏:《说文》口部云:“哀,闵也。”《国策·秦策》云:“天下莫不伤”,注云:“伤,愍也。”愍即闵也。

《告子上》云:“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赵岐注:“弈,博也。或曰围棋。”焦循疏:《说文》曰:“弈,围棋也。”“围棋,弈也。”弈和围棋可以转注。

《滕文公下》云:“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赵岐注:缉绩其麻曰辟,练麻缕曰纑,故曰辟纑。焦循疏:《毛诗·陈风·释文》云:“西州人谓绩为缉。”《说文》糸部云:“缉,绩也。”“绩,缉也。”二字转注。

《公孙丑上》云:“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国家必畏之矣。”赵岐注:“明修其政教。”焦循疏:《国语·晋语》注云:“明,著也。”《说文》彡部云:“修,饰也。”《广雅·释诂》云:“饰,著也。”是明著饰三字义通。

尽心下》云:“逃墨者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赵岐注:“去邪归正,故曰归。”焦循疏:《诗·曹风·蜉蝣篇》“于我归处”,笺云:“归,依归。”《广雅·释诂》云:“归,就也。”归正犹云就正矣。伏生《书大传》云“和伯之乐,名曰归来”,郑氏注云:“归来,言反其本也。”归即还也。《尔雅·释言》云:“还,返也。”《广雅·释诂》云:“还,归也。”《释言》云:“还,返也。”归与还互为注解,可以转注。

《公孙丑下》云:“为王诵之。”赵岐注:“诵,言也。”焦循疏:以言释诵者,见《广雅·释诂》。《汉书·吕后纪》云:“勃尚恐不胜,未敢诵言诛之。”注引郑展云:“诵言,公言也。”《说文》言部云:“讽,诵也。”“诵,讽也。”《周礼》注云:“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发端为言,答述曰语。”盖讽、诵、言、语四字,分言之义别,单举之义通。讽诵互为注解,可转注。《尔雅》“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室亦然。

《万章上》云:舜“号哭于旻天。”赵岐注:“旻天,秋也。忧,阴气也。”焦循疏:《尔雅·释天》云:“秋为旻天。”刘熙《释名·释天》云:“秋曰旻天。旻,闵也。物就枯落,可闵伤也。”《礼记·乡饮酒》云:“秋之言愁也。”《说文》心部云:“憂(忧之繁体字),愁也。”“愁,憂也。”忧愁即闵伤。忧愁互为注解,可以转注。

《告子上》云:“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赵岐注:“种易生之草木五谷,一日暴温之,十日阴寒以杀之,物何能生。”焦循疏:《小尔雅·广言》云:“暴,晒也。”《说文》日部云:“晒,暴也。”日光所晒,故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