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姓男孩取名,冯姓男孩取名豪爽大气?

沈阳刚解放到1970年这二十年间,我家一直住在沈阳市沈河区小西路四段义和栈里九号,在市人委(市政府)广场东南不到1000米的地方;年纪大的人称我们住的地方为大井沿南胡同。"大井沿"是我家北面不远的一口深井,井的周围用木板筑成台阶;这口井用电汲水,在规定的时间里,附近的居民都到井上去打水,人多的时候排着队,每桶水1分钱。井旁边有一间小房,是看井人住的。在我记事后不久,这口井就填平了。

冯姓男孩取名,冯姓男孩取名豪爽大气?

义和栈里有一条很长的东西向死胡同(曾叫不通行胡同),九号在胡同的里边,是一个两进的四合院;院子的南面是三间门房,中间一间是出入的门洞,两边各有一间住人。进院沿中轴线向北,经过一片空地,两边各有两间南向的平顶住房,住着四户人家。从四间平房中间的过道再往北走,便是一个规整的大院:五间正房,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的东头有一间耳房,比正房稍矮,耳房的南面正对着东厢房北面一间的房山。我就出生在这间耳房里,在这里度过了十七个春秋。

院里共住着十八户人家,都是职业不同的平民。前院的韩姓主人是木匠出身,是市建二公司二队队长,算是"大官"了;里院正房西边"把头"一家两口子都在银行工作,令人羡慕;东厢房北面一家,男的是牙医,每天往返苏家屯通勤,女的是商店营业员,这家也算院里的"贵族";正房中间吴姓两口子都在医院工作,算作院里的"上层人士",很少和院里的平民接触。院里的平民工人居多,有大企业的技术工人,有煤场推煤的和推带车的苦力,有公私合营后豆腐坊的。院里的邻居多年来和睦相处,几个家庭妇女闲聊时称院里有"三座大山":王凤山(我爸爸)、袁正山(沈阳石棉厂工人)、陈海山,他们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家中是说一不二的大男子主义者。陈海山是煤场推带车送煤的,家里只有老两口。陈送煤收入不菲,他家也属于院里的"贵族"。陈海山去世后,老伴把陈用过的旧衣物当"破烂"卖了。几天后,陈老太在陈海山遗留的鞋中发现了匿藏的现金,陈老太懊悔不已,深信卖掉的旧衣物中还会有匿藏的现金。

正房东边第二家住着冯姓的老两口,老头近60岁,每天推着带车子上班:冯老太太慈祥好客,我们都叫她"二大娘",他们的女儿在长春吉林师范学院工作。我家月底生活费紧张时,常向"二大娘"借三元、五元的,有时还向她借一碗酱油什么的。"二大娘"特喜欢孩子,看到我和弟弟穿着妈妈新织的毛衣,羡慕得连连称道。

冯姓男孩取名,冯姓男孩取名豪爽大气?

和我家紧挨着的邻居姓张,院里人都知道主人原是地主,他每天早早地到附近的豆腐坊上班。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工作了,我家平时往来信件常求他家的二儿子帮着读写;张家还有比我小的四五个挨肩的孩子,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张家主人讲究享受,每天用铜盆泡脚,爱吃蒸饺;他为人奸诈、心术不正。1967年"文革"期间,沈阳市的居民晚上都开展联防。一天我们胡同半夜联防结束时,张家主人竟尾随我妈妈,遭到妈妈斥责。事后妈妈和爸爸说:"那天晚上,他(邻居张家主人)还跟来了。"

"他跟来干什么?王八蛋!"爸爸气愤地说。

1970年,张家夫妇二人带着四五个孩子,被单位"动员"下放到法库县农村。西厢房中间的丛姓人家,大儿子从海军复员,每天坚持看书学习,有时一边做饭一边看书,后来终于考上了。

前院韩家三辈七口人住在一起,家里其乐融融。男主人和我爸一个单位,但和我爸很少来往。韩家大儿子韩玉祥小学和我同学,他为人老实,品行端正,小学第一批就入了队;我们经常在一起玩。韩玉祥1968年从沈阳四十八中下乡,插队在新宾县嘉禾畜牧场。因为他会木工活,生产队长将女儿嫁给他。知青大批抽调回城多年后,他才带着媳妇和四个孩子回到沈阳。

大杂院里的男孩多,年龄相仿;孩子们经常在一起捉迷藏、打乒乓球、捉蟋蟀、弹玻璃球、跳房子、滑冰车·…..大家每天都在一起玩,形影不离;几个孩子之间偶尔闹点矛盾,过几天就好了。秋天打煤坯时,不管谁家打,孩子们都一起帮着干;下雨时,谁家的煤坯没收起来,大家就都顶着雨帮着垛起来、再用塑料布盖好。

冯姓男孩取名,冯姓男孩取名豪爽大气?

沈阳的严冬,滴水成冰。我家住在四面透风的房子里,白天靠屋里的站炉子取暖;晚上睡在火炕上,我和弟弟一个被窝,被窝里不冷不热,但屋里的冷空气吹在脸上凉飕飕的,我们经常蒙着头、蜷缩在被子里睡觉。早晨四五点钟,妈妈起来将“站炉子”点着,一边做饭,一边借助炉筒子的热量熏烤我们的棉衣。

我和弟弟起来时,屋里多少有点热乎气了;穿衣时,我们瘦小的肌肤接触棉衣仍感觉到一丝冰凉。天大亮了,窗户上、门上的玻璃结了厚厚的一层霜,白亮白亮的,遮住了外面的世界。不知什么原因,玻璃上结的霜形成了一幅幅奇妙的霜花;我爱看霜花,那美妙的图景常常引起我无尽的遐思。我第一眼看霜花,那是茂密的森林,眼前的大树,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再看霜花,还有巍峨的远山,蜿蜒的溪流;再仔细看,树丛中有一幢小木屋,木屋旁蜷伏着一只小兔;忽而森林、远山、河流、大树通通不见了,又出现了青面獠牙的魔鬼和几只雄狮、猛虎…...在这画面各异、神奇奥妙的霜花里,我极力搜索着贮存在头脑中的景物,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的景物应有尽有。爸爸妈妈上班了,在这孤单、寒冷、寂静的小屋里,没有什么可玩的东西,只有这美妙的霜花吸引着我;我趴在窗台上,全神贯注,每次都看得如痴如醉。一会太阳出来了,随着屋里温度的升高,霜花从上到下开始慢慢地融化,渐渐地消失了。第二天,我又沉迷在全新的霜花里,探寻丰富多彩的世界。

冯姓男孩取名,冯姓男孩取名豪爽大气?

有时候,我们几个孩子坐在院里的木头上,听年长的大哥给我们讲"说唐"和"七侠五义"的故事。我们不懂隋朝唐朝,但我们对故事中的人物有自己的看法。"说唐"中的李元霸罗成秦琼,我们都知道他们是爱憎分明、侠肝义胆的乱世好汉;宇文成都那人坏。"七侠五义"中的南侠展昭、小侠艾虎都是武艺高强、除暴安良的英雄。这些人物我们都非常喜欢。

冯姓男孩取名,冯姓男孩取名豪爽大气?

小时候,盼望过年。过年可以吃饺子,还有好多好吃的菜;可以穿上新衣服;还可以得到长辈的压岁钱。我记得过年的时候,除夕晚上包饺子,妈妈教我掳皮,教弟弟包馅。包饺子时,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饺子﹣﹣谁吃到硬币谁新的一年就有福气。一家人除夕上半夜不睡觉,也不困。我小时候,家里没有收音机,除夕夜就是大人干活小孩玩。将近半夜时,妈妈端上来热腾腾的饺子,我和弟弟狼吞虎咽,每人都吃20多个。到午夜十二点时,我和弟弟跪在炕上给爸妈磕头拜年,爸妈分别给我们压岁钱,每人三角、两角的。然后我和弟弟出去放鞭接神,一会儿就搓着冻红的小手跑了回来。到了下半夜,我和弟弟挺不住了,都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大年初一早晨,我们被鞭炮声惊醒。吃过饺子,我和弟弟都穿上新衣服,揣着拆开的零散小鞭儿,拿着点燃的马粪纸或一根香,到院子里放鞭。那时候大人很少放鞭,孩子们都是放最便宜的小鞭儿,一个一个地放。放鞭时,我们将小鞭儿的引线点燃,眼看引线将要燃尽,就将小鞭朝天上一扔,小鞭在空中燃爆;然后从兜里再掏出一个,再点燃.…..有的鞭没响,我们捡回来,把鞭折断,把里边的火药倒出来;几个鞭的火药掺在一起,放在纸上,用火点燃,火药"吱吱"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火星。有时我们将不响的鞭掰折,露出里面的火药,两个小鞭儿的断头对着断头,点燃其中一个,喷射的火花将另一个点燃,火药喷射出的火星煞是好看。那时"二踢脚"(也叫高升炮)很贵,几分钱一个,买的人很少。我小时候不敢放"二踢脚",别人放时我躲得远远的。

冯姓男孩取名,冯姓男孩取名豪爽大气?

有一年春节,我们院的几个孩子在一起放鞭,西边正房的小朋友汪彤无意中扔出一个小鞭,在我的胳膊上炸响,将我新穿的上衣蹦出一团黑色的痕迹,我见状立即吓得"哇哇"大哭,在哭声中跑到汪家告状。

过年时,来我家拜年的亲属不多,我也得不到多少压岁钱。有一次,大姑来我家拜年,临走时给了我五角钱压岁钱,我觉得那是很大的一份重金。六十多年过去了,大姑给我压岁钱的一幕,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