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清音雅韵

正观

心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古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今有“廊博话古琴,千里觅知音”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前言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之艺。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古琴音乐的确能够制造恬和的心境,它的声音“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灌灭而不闻,平和、中正、舒适、悠闲,合于中和之道”,所以“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古今文人常以抚琴来陶冶情操、涵养品格、净化人们的心灵。随着清冷旷远的琴音从指尖弥散,高雅的志趣、深邃的思想、高洁的人格也流露而出。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和必然要求。究竟如何以廉洁文化助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我们今天借古琴文化之“清”, 对做实做强廉洁文化进行一次探索,特举办“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相传伯牙喜欢弹奏《高山流水》,却没人能听懂,他在高山抚琴,曲高而和寡,没有知音,十分寂寞。一天,有一樵夫经过,听到《高山流水》,停下脚步,坐在对面,说出了伯牙弹奏的心中所想,这人就是钟子期。两人由此而结成忘年交,约好两年后,在他们坐着的地方再见面。可是两年之约到了,伯牙持琴等候,只是迟迟不见钟子期身影。等着等着,来了一老翁,自称钟子期父亲,专门来替钟子期赴约的。老翁向伯牙说明来意,原来钟子期已辞世,临终遗言就是前来履行与伯牙的约定。听到钟子期已逝,伯牙跪拜在老翁面前,悲痛欲绝。于是他前去钟子期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钟子期,看出了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知音之谊,所以人们常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您是否还记得,2008年8月8日北京鸟巢,那个激动人心、世界瞩目的奥运之夜。随着悠远绵长的一曲琴音蓦然而起,跨越时空的中国画卷徐徐展开。清雅的旋律,穿越千年,直抵人心,仿佛来自远古祖先的深切呼唤,又仿佛来自天地之间的深情吟唱,在拨动琴弦间倾泻出中国文化底蕴的源远流长,向世人讲述着博大厚重意蕴悠远的中国故事。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真正走向了世界。

一、古琴溯源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古琴产生至今,历代都有对古琴的记载。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在古代,与埙、笛、箫、瑟、筝、竽、笙、鼓、罄等众多古乐器一样,古琴的名称也是单称为“琴”的。“琴”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迄今没发现有“琴”字,最早的文字记录为周朝初期古铜器上刻的古文。古琴在先秦时广为流行,汉魏六朝是古琴发展鼎盛时期,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

古代文献中,与古琴有关的记载均称为“琴”,发展过程中历代文人还美称其为“雅琴”、“瑶琴”、“玉琴”等,禹做五弦之琴,五弦代表着五行,称其为“五弦琴”。后来周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称为“文弦”。周武王伐纣,加了一根弦,称为“武弦”。以合君臣之恩,合称“文武七弦琴”,也称“七弦琴”。

二、古琴文化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一)古琴的结构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琴身总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琴头六寸,象征六合;琴尾四寸,象征四时。琴体面板浑圆为天,底板平坦为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琴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弦代表流水,称“山高水亦长”。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象征江海,叫“江深海亦深”。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结构图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二)古琴的音色

古琴有“泛、 散、按”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 、地 、人之和合”。“散音”嘹亮、浑厚、洪如铜钟;“泛音”空灵、透明如珠;“按音”坚实、如泣如诉。古琴传统的演奏形式有独奏、琴箫合奏、琴歌伴奏和“雅乐”合奏。小小的一张琴,包含着古人对自然、对宇宙、对人生的精辟理解和处世哲学。

(三)古琴的流派

琴文化领域也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存在着多种艺术观点和演奏风格。琴家们各自遵循某些共同琴道观点和风格形成一定的琴家群体,就是所谓琴派。琴派的形成主要是由地域、师承、传谱这三个因素影响,至今留存的主要琴派如下:

1.浙派:南宋末年形成,创始人郭沔(楚望),主要风格是流畅清和。

2.虞山派:明末形成,创始人严澂(天池),主要风格是轻微淡远、中正广和。

3.广陵派:清代形成,创始人徐常遇等,主要风格是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4.浦城派:清代形成,创始人祝桐君,主要风格是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

5.泛川派:清代形成,创始人张合修(孔山),演奏风格是峻急奔放、气势宏伟。

6.九嶷派:清代形成,创始人杨宗稷(时百),演奏风格是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

7.诸城派:清代形成,创始人王溥长、王雩门, 主要风格是清和淡远(溥长)、绮丽缠绵(雩门)。

8.梅庵派:清代形成,创始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主要特点是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

9.岭南派:清代形成,创始人黄景星 ,主要风格是清和淡雅。

(四)古琴的式样

古琴的式样:传统式有伏羲式、仲尼式、灵机式、连珠式、凤势式、绿绮式、宣和式、师襄式等;创新式有太和式、中和式、净瓶式、苍壁式、大鹏式、玉琮式、鹤鸣秋月式等。

(展中十八张古琴及介绍由钧天坊提供)

伏羲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zhuó),面髹(xiū)深棕色漆,局部隐现朱砂鹿角霜灰胎。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焦尾、龙龈等。长圆形龙池、凤沼。张戴氏琴弦(钢弦)。

·印文 铭刻

背面颈部刻“皦(jiǎo)如”草书,“董”圆章。龙池下方刻小篆: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斐翁书。“斐”方章。下方刻“钧天坊制” 方章。底面左下角刻“菊酒沉香”、“钧天坊”椭圆章,“壬寅第〇〇七”。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琴式最早见于南宋·田芝翁纂(zuǎn)《太古遗音》,是传世古琴中较为常见的琴式。王鹏先生定版的伏羲式,略大于传世伏羲式琴,圆浑古朴,极具唐琴风范。

仲尼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辛丑第一五八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深棕色漆,局部透出鹿角霜灰胎。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焦尾、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张戴氏琴弦(钢弦)。

·印文 铭刻

背面颈部刻“纯如”草书,“董”圆章。龙池下方刻小篆: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斐翁书。“斐”方章。下方刻“钧天坊制”方章。底面左下角刻“幽兰空谷”、“钧天坊”椭圆章,“辛丑第一五八”。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琴式最早见于元·陶宗仪撰《说郛(fú)》,是传世古琴中所见最多的琴式。王鹏先生定版时尤其注重琴额、项、肩、腰各部分比例关系,并适应不同演奏场景,改变隐间,设计成为多种变体。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辛丑第〇五六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色漆,整体透出鹿角霜灰胎。流水断纹,局部兼牛毛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红木承钧雁足,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龙池内可见六角形桐木百衲贴片。张琴弦工匠-丽弦。

南宋·田芝翁纂《太古遗音》载:“唐汧公李勉,雅好琴。取丝桐之精者杂缀为之,谓百衲琴。”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云和”、椭圆章“钧天坊”,“辛丑第〇五六”。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仲尼琴式最早见于元·陶宗仪撰《说郛》,是传世古琴中所见最多的琴式。王鹏先生定版时尤其注重琴额、项、肩、腰各部分比例关系,并适应不同演奏场景,改变隐间而成为多种变体。其百衲之斫,尤增妙韵。

灵机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深棕色漆,局部透出鹿角霜灰胎,间或朱砂。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焦尾、龙龈等。圆形龙池、凤沼。张戴氏琴弦(钢弦)。

·印文 铭刻

背面颈部刻“纯如”草书,“董”圆章。龙池下方刻小篆: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斐翁书。“斐”方章。下方刻“钧天坊制”方章。底面左下角刻“和露临风”、“钧天坊”椭圆章,“壬寅第〇五五”。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琴式最早见于南宋·田芝翁纂《太古遗音》。此琴参照湖南省博物馆藏“独幽”琴仿制,王鹏先生调整了颈部线条,重新设计定版,整体较“独幽”琴更为雄浑、圆润。

连珠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深棕色漆,局部透出朱砂鹿角霜灰胎。通体流水、牛毛、冰裂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焦尾、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背面颈部刻“绎如”草书,“董”圆章。龙池下方刻小篆: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斐翁书。“斐”方章。下方刻“钧天坊制”方章。底面左下角刻“松涛舞鹤”、“钧天坊”椭圆章,“壬寅第〇一八”。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琴式最早见于南宋·田芝翁纂《太古遗音》。此琴参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枯木龙吟”琴仿制,王鹏先生调整了隐间,重新设计定版。

凤势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色漆,通体可见鹿角霜灰胎,及流水、冰裂、牛毛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焦尾、龙龈等。圆形龙池,长圆形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云和”、 “钧天坊”椭圆章,“壬寅第〇〇六”。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琴式最早见于南宋·田芝翁纂《太古遗音》。王鹏先生收藏的唐?中和(884年)凤势式“大雅”古琴,与故宫藏“玉玲珑”琴,郑珉中藏“春雷”琴,俞伯荪藏“铁客”琴式相同,是为数不多的传世唐代凤势式古琴。王鹏先生依所藏“大雅”琴,设计定版此琴式。

绿绮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景明 壬寅第〇〇三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色漆,通体可见孔雀石鹿角霜灰胎,及流水、冰裂、牛毛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景明”、“钧天坊”椭圆章,“壬寅第〇〇三”。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琴式最早见于南宋·田芝翁纂《太古遗音》。传司马相如梁王所赐“绿绮”琴演奏《凤求凰》。绿绮与号钟、绕梁、焦尾并称“四大名琴”,惜已失传。此琴式原为王鹏设计钧天琴院“周南”定制款,较2010版绿绮式更为浑厚,饱满。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依永 壬寅第〇〇三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色漆,通体可见孔雀石鹿角霜灰胎,及冰裂、牛毛断纹,底面多梅花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依永”、“钧天坊”椭圆章,“壬寅第〇〇三”。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琴式最早见于南宋·田芝翁纂《太古遗音》。传司马相如以梁王所赐“绿绮”琴演奏《凤求凰》。绿绮与号钟、绕梁、焦尾并称“四大名琴”,惜已失传。此琴式原为王鹏先生设计的钧天琴院“周南”定制款,较2010版绿绮式更为浑厚,饱满。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依永 辛丑第〇二六

·良质 善斫

青桐斫,面髹棕色漆,通体可见鹿角霜灰胎,及冰裂、流水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可见面板长六角形百衲形状。张琴弦工匠-丽弦。

南宋·田芝翁纂《太古遗音》载:“唐汧公李勉雅好琴,取丝桐之精者杂缀为之,谓百衲琴。”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依永”、 “钧天坊”椭圆章,“辛丑第〇二六”。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琴式最早见于南宋·田芝翁纂《太古遗音》。传司马相如以梁王所赐“绿绮”琴演奏《凤求凰》。绿绮与号钟、绕梁、焦尾并称“四大名琴”,惜已失传。此琴式为王鹏2010年设计定版,造型简洁、流畅,大巧若拙。

宣和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色漆,通体可见朱砂鹿角霜灰胎,隐约见流水、及牛毛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焦尾、龙龈等。长圆形龙池、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云和”、“钧天坊”椭圆章,“辛丑第〇五五”。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宣和式琴,目前仅见一张“梅梢月”琴,原为广陵琴家黄勉之所藏,后为王世襄收藏。琴界断代共识:不晚于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郑珉中认为与宋琴“松石间意”霹雳式(凤势式)类似,仅额部曲线相异。近代古琴家杨宗稷定为“宣和式”,今从之。此琴为王鹏先生仿制“梅梢月”定版设计。

师襄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色漆,整体透出朱砂鹿角霜灰胎,及流水、牛毛冰裂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焦尾、龙龈等。圆形龙池、长圆形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钧天云和”、椭圆章“钧天坊”,“壬寅第〇〇三”。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琴式最早见于明《永乐琴书集成》。传师襄“缀七十二调,作八百九十曲。孔子师之。”琴式起肩较高,造型简约,先秦琴式多具此高古之风。

太和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青桐斫,面髹深棕色漆,通体可见鹿角霜灰胎花纹,及流水、冰裂、牛毛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可见面板长六角形百衲形状。张琴弦工匠-丽弦。

南宋·田芝翁纂《太古遗音》载:“唐汧公李勉雅好琴,取丝桐之精者杂缀为之,谓百衲琴。”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景明”、“钧天坊”椭圆章,“辛丑第〇三九”。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传统琴式多有额、颈、肩、腰、尾等部分,尤以各部线条变化形成诸式。创新琴式则师古而鉴今,读史三千年,悟道九万里,绳丝于桐梓,抒志以礼乐。太和式由王鹏先生设计于2010年。以《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设计之源。从一始,至一终。贯穿始终,天地人和。

中和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漆,通体可见鹿角霜、间或孔雀石灰胎,宛若星汉。琴身遍布流水、牛毛、梅花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钧天云和”、“钧天坊”椭圆章,“壬寅第〇〇六”。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传统琴式多有额、颈、肩、腰、尾等部分,尤以各部线条变化形成诸式。王鹏先生设计2010年设计太和式,以《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设计之源,如墨写的“一”字。中和式为太和式变体,将护轸以鼎足易之,凸显礼乐教化之器。“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净瓶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色漆,整体透出孔雀石鹿角霜灰胎,及流水、牛毛冰裂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红木承钧雁足,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圆形龙池、长圆形凤沼。张玄玄堂丝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钧天云和”、椭圆章“钧天坊”,“庚子第〇一八”。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传统琴式多有额、颈、肩、腰、尾等部分,尤以各部线条变化形成诸式。创新琴式则师古而鉴今,读史三千年,悟道九万里,绳丝于桐梓,抒志以礼乐。此式由观音手持净瓶幻化而成。2010年初定二版,此式为2018年重新设计定版。

苍壁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黑漆,大漆鹿角霜孔雀石八宝灰胎。流水断纹,局部兼牛毛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红木承钧雁足,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圆形龙池,长方形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钧天云和”、“钧天坊”椭圆章,“辛丑第〇一六”。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传统琴式多有额、颈、肩、腰、尾等部分,尤以各部线条变化形成诸式。创新琴式则师古而鉴今,读史三千年,悟道九万里,绳丝于桐梓,抒志以礼乐。“以苍璧礼天”——《周礼·春官·大宗伯》。苍璧式,王鹏创作琴式。琴底面中央,取红山文化的方形玉璧做成圆角方形,含圆形龙池于其中,仿若“苍璧”。

大鹏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色漆,通体可见鹿角霜灰胎花纹,及流水、冰裂、牛毛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红木承钧雁足,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依永”、“钧天坊”椭圆章,“壬寅第〇〇七”。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传统琴式多有额、颈、肩、腰、尾等部分,尤以各部线条变化形成诸式。创新琴式则师古而鉴今,读史三千年,悟道九万里,绳丝于桐梓,抒志以礼乐。大鹏式是王鹏先生早期创新琴式的代表。以战国刀币为设计源泉,不同变体额头以方、直、圆相异。高古素朴,如仰先贤,后以“大鹏式”名之。

玉琮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色漆,通体可见孔雀石鹿角霜灰胎花纹,及流水、冰裂、牛毛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渊默”、“钧天坊”椭圆章,“辛丑第〇一〇”。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传统琴式多有额、颈、肩、腰、尾等部分,尤以各部线条变化形成诸式。创新琴式则师古而鉴今,读史三千年,悟道九万里,绳丝于桐梓,抒志以礼乐。“以黄琮礼地”——《周礼·春官·大宗伯》。玉琮式以良渚玉琮为设计源泉,将连珠式的圆弧易之以玉琮的射(yè)组(琮外之鉏 (chú)牙也),是王鹏先生早期创新琴式的代表。作为王鹏先生创新的经典琴式,近年来迭代更新,万千变幻,守正如初。

鹤鸣秋月式古琴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良质 善斫

杉木斫,面髹棕色漆,通体可见鹿角霜灰胎、细流水断纹。螺钿徽,红木琮尊琴轸、承钧雁足(王鹏设计)。红木岳山、承露、龙龈等。长方形龙池、凤沼。张琴弦工匠-丽弦。

·印文 铭刻

龙池下方刻“钧天坊”方章,“泠钧”方章。底面左下角刻“渊默”、“钧天坊”椭圆章,“壬寅第〇一一”。龙池左侧内膛刻:“钧天坊制”长方章。

·匠心 高致

鹤鸣秋月琴,湖南省博物馆藏,传世古琴中此式仅此一张。原琴宽博浑厚,琴肩至腰,垂若佛耳。在仿制原琴后,王鹏先生将其圆弧线条修为平直,寓圆于方,成此变体,线条清臞,尤显鹤影之姿。鹤鸣秋月得此二式,如佛心之于道骨,圆融之于清隽。方圆之间,得者寸心。

三、古琴与廉洁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演奏者:古琴学会会长王彬奇

(一)古琴与廉洁文化论述

由于古琴的朴素性情、中正平和之特点,古琴对廉洁文化的影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范仲淹北宋)曾向琴人崔遵度询问琴理,崔遵度答:“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他认为弹琴之道,在于清丽又宁静,和润而悠远。不染浊气、清净恬淡,这正是古琴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特性。犹如蔡邕东汉)的《琴操》:“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刘籍(南宋)《琴议篇》:“琴者,禁也。禁邪归正,以和人心。始乎伏羲,成于文武,形象天地,气包阴阳,神思幽深,声韵清越,雅而能畅,乐而不淫,扶正国风,翼赞王化。”

琴之清:从音色看,古琴音量不大,但声音坚实、有厚度,犹如古代的磬或编钟,具有“金石之声”,散音厚实,按音悠长,音质内敛。这便让古琴拥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即使是奏起声来,那琴声也并不是促人激动的,而是幽幽沉沉、悠悠润润,仿佛能够洗去人们心中的浮躁与杂质。

(二)古琴与廉洁文化故事

“一琴一鹤”: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赵阅道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入川时,赵抃只带了一个随从,牵着一匹马,马上的行囊中有一架琴,一只白鹤。两年多后,赵抃奉调回京,依旧两袖清风,行具简朴,带着来时的一琴一鹤。苏轼称颂“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传家”。明隆庆年间,在纪念赵抃的告天台殿阁的柱联上,明孝宗御题以琴鹤两字为首:“琴声寒日月,永留清白在人间。鹤唳彻遥天,常使丹心通帝座。”

赵抃的清廉不仅仅在于一琴一鹤显示自己的高风亮节,更在于不论人前人后,他都把这一琴一鹤所寓意的风骨作为自己的言行准则,刻在自己的心里。因此现代常以“一琴一鹤”形容为官清廉。

(三)古琴与廉洁文化曲目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1.《梅花三弄》古琴曲目,在琴坛颇为普遍,人们大都熟悉。它的传谱,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宗《神奇秘谱》,比较古远,传至清朝,称为“老梅花”;一种宗《春草堂琴谱》,在乐句方面删去变音,纯用五声音阶,节奏也组织得整齐、平稳,称为“新梅花”。老的潇洒自如,宜于独奏;新的整齐,宜于配器齐奏。词曲的来源,据说是桓伊以笛作《梅花三弄》之调。此曲赞扬梅花以悠扬孤高品格,冲寒怒放,所谓上林繁花,灿烂如锦。在听觉上,仿佛有阵阵寒香沁入肺腑之意。

最能凸显古琴之清的琴曲,当数《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描写了寒梅在风雪中独开不败的风骨。它本是东晋将军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改编为古琴曲。所谓“三弄”,是指曲中同样的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徽位上分别演奏了三遍,由于音高不同,这“三弄”的音色、气韵、描写场景、思想情感也都不尽相同。在《梅花三弄》中,一弄比一弄的弹奏更为激烈,似是一阵比一阵更强的风雪来袭,却见一次比一次更坚毅的寒梅吐韵。

在《梅花三弄》的描写中,无论是梅香、梅影,还是梅树、梅花,甚至那与梅共舞的风雪,全都激荡着共同的气韵——清。梅的品性就是清,越是悬崖艰险,越是冰霜降临,越要搏击风霜傲雪凌寒,从不屑于姹紫嫣红的比拼、桃红柳绿的争艳。

明代古琴曲著作《伯牙心法》这样形容《梅花三弄》:“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古诗句以梅花比喻廉洁的比比皆是,如元代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鸥鹭忘机》古琴曲目,出自《列子·黄帝篇》,其中《好沤鸟者》说:“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鸥鹭忘机”一词即来源于上述寓言的前半部。“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谈,与世无争。“鸥鹭忘机”即指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人不能起贪心,一旦有贪心,鸟都不亲近你,何况人乎!

结语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魏晋时嵇康所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一位现代古琴艺术家也曾说“古琴是老师,是一面镜子。正音才能正心,正心方能正行”。古琴被称为正音,始终具有教化的意义。“正”本身即含有纠正、标准之意,选材与意蕴达到最高的契合,则正音自然而出。自古以来,古琴被古代文人、官员视为修身养性之器,可以帮助实现其自我约束、正心正念的作用。习琴要把古琴的清韵融入人心,成为自身秉持的正直品格。如杂念纷繁、心境浮躁、名利充斥于心,则意不在琴,声不入心。只有淡泊宁静、心存浩然之气,方能聚其气达其意、心手合一、人琴合一、修身养性、启迪智慧。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我们以古琴与廉洁文化展为契机,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将清音雅韵化入观者和听众的内心,用传统文化涵养新时代党员干部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琴者心也,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展览主办: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廊坊市文化旅游协会

展览承办:廊坊博物馆

廊坊市古琴文化学会

展览协办:北京钧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

有限公司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云展览】清音雅韵——古琴与廉洁文化展

展览文字:王彬奇 郑海鹰

微信编辑:吕海弟 周晓慧

微信审核:曲金丽

来源:廊坊博物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