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赋予事物一个承载意义、期望与身份的符号,并借此为其未来的发展铺设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深远的祝福、一个无声的预言、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其象征未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期望与愿景: 个人: 父母给孩子取名,往往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如“志远”、“嘉慧”、“安然”)、对品德的期许(如“仁杰”、“守信”、“思齐”)、对人生状态的祝愿(如“乐康”、“欣悦”、“安宁”)或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如特定的字辈、纪念先祖)。 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称,需要体现其核心价值(如“诚信”、“创新”)、市场定位(如“高端”、“亲民”)、行业特性(如“迅捷”、“稳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如“环球”、“未来”、“领航”)。 项目/活动: 名称需要清晰传达项目/活动的目标(如“曙光计划”、“春风行动”)、核心理念(如“和谐共生”、“智慧未来”)以及想要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塑造第一印象与身份认同: 名字是“第一张名片”: 一个恰当、响亮、富有内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积极的初步印象,激发好奇心和好感度。这为未来的互动和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定义身份核心: 名字是个人、组织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标识。它帮助确立“我是谁”、“我们代表什么”。一个强大的名字能强化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帮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质。 3. 蕴含潜力与可能性: “名正则言顺”: 一个寓意积极、方向明确的名字,仿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像一个无形的灯塔,引导着个体或组织朝着名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发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对拥有者(人或组织)产生积极的暗示和心理激励,鼓励其努力去“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品质和未来。 4. 象征连接与传承: 连接过去与未来: 名字常常承载着历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当下(时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像一个纽带,连接着起源和归宿。 建立情感纽带: 一个被用心赋予、饱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拥有者与命名者(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是未来关系的重要基石。 传承价值: 名字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勇敢、智慧、仁爱)或精神(如探索、坚韧、合作)是希望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 5. 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与价值: 品牌资产的核心: 在商业领域,一个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之一。它帮助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承载品牌承诺,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一个有远见的名字能为品牌未来的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什么,象征着未来”的核心在于: 意味着: 深思熟虑地注入期望、定义身份、赋予意义、建立连接、并期望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着: 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一个有待实现的蓝图、一种无形的引导力量、以及一份承载着祝福与责任的传承。 它是对未来潜力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积极召唤。 因此,起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仪式。一个好的名字,如同一颗精心挑选的种子,蕴含着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它既是当下的承诺,也是通往未来的第一声回响。

行游|朱文建:寻古南津关

文/朱文建

南津关在嘉陵江南岸。嘉陵江从北向南一路奔波,在这里歇脚打盹,顺便拐了个弯,弯出了个阆中古城,也拐出了个南津关。两者一南一北隔江相望。杜甫在《阆水歌》中写道:“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阆中是全国著名的古城,几年前的国庆节我来过一次,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群源源不断地向这个不大的古城涌来,大街小巷的人潮像嘉陵江水一样猛涨,要把古城都抬了去。

初夏时节,虽是周末,但街上一派冷清,很难见到游人。店家坐在店里没精打采地望着一成不变的街景,见到有人经过,赶紧热情地招呼:“吃饭吗?进来嘛!”要么就说:“自制的桑椹醋,张飞牛肉,买点回去!”

走在古街上,脚下褚红色的石条花纹间长起了一条条暗绿色的青苔,与往日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穿过古街,来到江边,登上游船沿江游了一趟,然后直抵江对岸——一座灰白高耸的关隘,上书三个大字:“南津关”。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下船进关,是一条不宽的石甬道,两边有浮雕,是关隘图,还有管道喷着雾气,有大雾弥漫之感。拾阶而上,眼前是一条不宽的古街,两边房屋古色古香。与阆中古城一样,南津关依然是游人无几。

既是津关,当是水路关卡要冲。古代交通不便,唯水路通达。刘备张飞在这里镇守是相当重要的,沿嘉陵江,上可直达广元,下可直达重庆,进入长江,通到上海。南津关人员货物往来,是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很快就形成了古镇。古阆中县所辖四镇东郭镇、南津镇、西津镇及北津镇,可以看出阆中是环水而建的。

南津关古镇面向江水,背靠风景秀丽的锦屏山,锦屏山上建有观星楼,为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星象之所。西汉时,阆中人落下闳入京前,曾在这里研习天文,观测星象,自成一套有关天文的学说。入京后,落下闳参与创制了影响中国古代农事的《太初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定为太初元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评价落下闳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

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也先后来到这里。袁天罡先于李淳风来到阆中,当时阆中被称为隆州。667年,李淳风来隆州会袁天罡,讨论《乙巳占》,此时袁天罡已去世两年。想来李淳风十分伤感,于是择地隐居,设置观星台,撰写出《乙巳占》十卷。李淳风将风力定为八级,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吴道子的《嘉陵江山图》,就是以锦屏山为中心点绘制而成。

最迟在北宋年间,南津关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发达的商业小城,人口密集。秀美如画的景色吸引着众多文人前来。765年春,杜甫一家来到阆中,准备经嘉陵江乘船去重庆,然后出川。他之所以绕道阆中,是因为前次来阆中未赏尽这里的美景。

杜甫在《阆水歌》中写道:“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南津关在阆中城南,杜甫乘船而来,小镇熙攘,货船往来,有巴童划着船从身边而过,小镇身后山色氤氲,真的是一片难见的美景。杜甫还写了《阆山歌》:“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苏东坡陆游也曾来这里采过风。明代诗人李成宇写有《乘木舟过南津关渡口》:“悠然一叶飘峰前,云影涤江轻叩舷。安得飞仙送云台,饱读天下第一山。”清代宋琬赋诗《南津关》中说:“锦屏百叠张,翠壁千寻陡。崖谷异昏明,亭午气如酉。”清末时,英国旅行家威尔逊从仪陇入阆中,沿嘉陵江南岸抵达南津关,为这个古朴而热闹的小镇深感新奇,用镜头记录下了南津关一角。

南津关古镇不大,踏着石梯向上而行。眺望山下,一片屋顶。查阅资料,原来南津关古镇早在10多年前就被整体拆除,我看到的是2012年时修建的仿古南津关。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在封面新闻发表的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