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ex_word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4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case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4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ex_word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5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case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5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case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7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ex_word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9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ex_word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4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case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4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ex_word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5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case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5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case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7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ex_word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9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ex_word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4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case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4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ex_word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5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case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5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case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7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ex_word in /www/wwwroot/www.bbqim8.com/wp-content/themes/justnews6.0.1/functions.php on line 1179
趣谈我国古代钱币的别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钱币的国家之一。学界普遍认为:商代墓葬中出土的各类天然贝,以及人工青铜仿贝,均已具备了货币职能;而商代的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中,同样可以见到大量使用贝作为钱币的记录。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钱币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于此,人们在对钱币的职能、作用不断深入认识的同时,便形成了各类世俗观念,并赋予钱币不同的称谓,用来表达自己对于“钱”的情感。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泉”“青蚨”“孔方兄”“阿堵物”“上清童子”“没奈何”这六种。
钱与泉
事实上,我们现在所称之“钱”,其初始含义并非所指为钱币。《诗经·周颂》“臣工”篇记载:“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这里的钱,读音通检,是一种形似铲的农具;而镈,则指为锄头,全句意为:明见的上帝,到现在都使年成丰登。命令我的众人,准备好农具,查看镰刀割麦收成(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许慎《说文解字》也认为:钱,铫也,古田器。铫即锹,与铲同类。可见,钱最初之意为一种农具。后来,这一类农具逐渐发展成为西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具备普遍价值的交换媒介,并演化成为春秋时期的空首布币(戴志强:《从钱镈到空首布》,《中国钱币》2014年第1期)。由于布币属于明确无疑的钱币,同时对此后的钱币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原本指代农具的“钱”才逐渐具有了钱币的含义。

图一:先秦时期的平肩弧足空首布
古代社会多称钱为泉,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周礼·地官》下有“泉府”一职,“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是专门管理国家税收、收购市场滞销物资的职官,同时也指专门贮藏钱财、物资的府库。《管子·轻重》篇中屡见作钱讲的泉字,如“齐东之粟釜十泉,则区二钱也”。王莽统治时期,为了全面恢复周代礼制社会秩序,正式下令将“钱”改称“泉”,不仅发行了“小泉直一”“大泉五十”“布泉”“货泉”等一系列带有泉字的钱币。

图二:王莽铸造的“大泉五十”钱(正面)

图三:王莽铸造的“大泉五十”钱(背面)
而且在政府发布的公文书中也一律使用泉代替钱字(李均明:《新莽简时代特征琐议》,《文物春秋》1989年第4期)。三国时期孙吴政权铸造的钱币也称泉,如目前考古发现的“大泉五百”“大泉二千”等。南宋绍兴年间,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钱币学专著《泉志》,并形成了专门探索、研究古钱币的学问,称之为“泉学”。
青蚨是一种传说中的虫名,史籍中也多称为青凫、鱼伯、蝦蝺等,《搜神记》描述它的特征为“形似蝉而差大,味辛美,可食”。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淮南学派所撰《淮南万毕术》载云:“青蚨,一名鱼伯,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复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也。”这是说青蚨的母虫与子虫分离后,必定能够聚回一处,于是有好事人将母虫与子虫的血分别涂于八十一文铜钱之上,把涂有母虫血的铜钱花出去,将带有子虫血的铜钱留在身边,或是将其互换,花出去的一方则会自动归还。《说文解字》亦云:“青蚨,水虫,可还钱”,可见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青蚨还钱的传说。
至迟于唐代,青蚨开始演变成钱币的一种别称,如唐代著名僧侣诗人寒山曾作《诗三百三首》,其中就有“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绢。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之句,青蚨指代钱币,黄绢则为佛教之经卷。元代杂剧《吕洞宾三度城南柳》又记:“则你那尊中无绿蚁,皆因我囊里缺青蚨,怎做得神仙留玉珮?”清代的压胜钱中发现有“青蚨云集”的铭文,寓意招财进宝、财源滚滚。此时青蚨也开始逐渐演变成蝴蝶或者蛾子的形象,光绪三十四年上海信成银行发行的五元券,四角印有的蝶形装饰物当为青蚨。

图三:清代“青蚨云集”压胜钱
孔方兄
孔方兄的典故出自《钱神论》。西晋元康之后,朝政日益衰败,官员贪腐现象严重,社会中普遍存在拜金思想,史载“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晋书·惠帝纪》)。南阳人鲁褒,字元道,“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晋书·鲁褒传》)。《钱神论》是我国古代学人批判货币拜物教的名作,比莎士比亚创作的《雅典的泰门》早了一千多年。
鲁褒在《钱神论》中虚构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富贵不齿,盛服而游京邑”的司空公子,另一个是“班白而徒行”的清贫学究綦母先生。司空公子嘲笑綦母先生只会读书、思想迂腐,不懂得当前社会“金钱至上”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教育”綦母先生,他夸大钱币的能力,说钱币“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不仅把钱币视为主宰世间一切事物的神灵,而且还将钱币称为自己的亲生兄弟,“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晋书·鲁褒传》),由此孔方兄这一说法便流传开来。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因得罪朝廷而被降职,亲朋好友遂疏远于他,黄庭坚内心郁闷,写下了“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之句(《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指代笔,意思是自从被贬之后,仅有笔墨相随,很多人不愿意与我往来,钱更是给我下了一封绝交书。
南朝刘宋宗室、文学家刘义庆曾在其名著《世说新语》“规箴”篇中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衍,字夷甫,琅琊郡临沂县人,曾于西晋惠帝光熙元年官拜司空,次年又任司徒。据《晋书》记载,王衍“神情明秀,风姿详雅”,崇尚清谈、笃好老庄,而且又是一位擅长行书的书法家。
王衍平日里自恃清高,口中绝不提一“钱”字,而他的妻子郭氏则是一位笨拙倔强、贪得无厌的妇人。郭氏虽有万贯家产,却依然令婢女到路上捡粪。有一次,郭氏想试探王衍,趁他熟睡之机,命婢女将自家的钱取出,围着王衍的床摆放了一大圈,认为王衍醒来后看到遍地是钱而又无法走路,肯定会说出“钱”这个字。没想到,第二天清晨王衍起来后,看到满屋子的钱,便把仆人喊来,指着钱说:“举却阿堵物”,却仍未言钱。“阿堵”为六朝时的口语,意为“这个”,阿堵物则指这个东西,体现了王衍对钱的蔑视,此后阿堵物逐渐成为了钱的一种别称。唐宋时期的诗作中常见该词,如唐人张谓曾云“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句》),宋人张耒还曾发出“爱酒苦无阿堵物”之感叹(《和无咎二首》)。
上清童子
唐代贞观年间,有一日中书侍郎岑文本在山亭避暑午睡,突然听到有叩门声,遂有药童来报:“上清童子元宝,前来参访”。岑文本素来崇慕道士,遂命药童将人请进院中。来人名为元宝,年纪二十上下,仪态端庄、清爽豪迈,他的衣着更是不类凡人,“冠浅青圆角冠,衣浅青圆帔,履浅青圆头履,衣服轻细如雾,非齐纨鲁缟之比”(李剑国辑校:《唐五代传奇集》,中华书局,2015年)。元宝说自己本生于吴地,在汉代就已经修成正果,曾得见汉代多位皇帝,包括文帝、武帝、哀帝等,均与之关系密切。王莽作乱时,他离开皇宫,游历四方;汉成帝时,因厌恶人间世俗,遂尸解成仙。今听闻岑文本好道,于是前来参访。
岑文本向元宝追问了关于汉、魏、宋、齐、梁时期的君主社稷故事,元宝所答清晰明了,如同亲眼目睹一般。两人高谈阔论,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元宝告辞离去,一出门便消失了。此后,岑文本每次在元宝离去后,派人悄悄跟踪,想探明他的住处,可是元宝总是在庭院东门走了几步后就消失不见了。于是,岑文本在元宝消失的地方命人挖地三尺,发现一座古墓,“墓中了无余物,唯得古钱一枚”,岑文本方才悟出“上清童子是铜名,元宝,钱之文也。外圆心方,钱之状也。青衣,铜衣也。五铢服,亦钱之文也”(李时人编校:《全唐五代小说》,中华书局,2014年)。此后,上清童子便成为了钱币的一种别称,特别是古代道教文献中,常见使用上清童子代替钱币使用之例。明人李时珍更是在《本草纲目》中将上清童子称为“钱精”。
没奈何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曾撰有文言志怪小说集《夷坚志》,其中讲到了一个“张拱之银”的故事。张拱之是江陵人,祖祖辈辈从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北宋政和年间,有一日张拱之梦见二十位白衣人跪在自己的床边,问是何人?皆不答。而且接连好几天都是如此。于是,张拱之命仆人在自己的床边挖地三尺,“得大银二十枚,各重五十两,样制甚古,料为千岁前物”(洪迈:《夷坚志·支戊卷第四》,收入《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19年)。
后来这些银子不翼而飞,张拱之颇费工夫才将其找回。带回家后,为了不让这些银子再次跑掉,他便找人将所有的银子熔化,铸成一个千两重的大银球,称之为没奈何,意思是谁人也拿它没办法,也搬不走它们。此后,没奈何便成为民间称呼钱币的一个别称,特别是用于称呼体型较大的银铤。1974年,河南扶沟曾出土18件银质空首布,是目前考古所见最早的银质货币,这其中最重的才206克,远达不到五十两(河南省博物馆:《河南扶沟古城村出土的楚金银币》,《文物》1980年第10期)。唐宋时代,市场上流行的银货币主要是银铤,多为十两、二十两重;明清两代流行有五十两的银锭,但多为官锭,民间并不常见。

图四:明代嘉靖南雄府五十两银锭
因此,我们今天已经无从考察张拱之所见到的“二十枚大银”长什么样,但没奈何却真实地成为了钱币的一类别称,并且沿用至今。
本文原载《寻根》2023年第1期,请征原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