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天人相应与天文气象

原创 舞天玄姬 舞天玄姬 2020-09-20 14:21

收录于合集

#中国古代怎么认识天地万物的?11个

#天文气象——风雨雷电神13个

天人相应与天文气象

(整理了好久,写完之后先发在了天涯,由于不能单独发帖,只能发在别人的帖子里或者我自己之前发的旧帖里。)

图 发表在天涯帖子《古文物作证,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真正的古文明》里的系列文《天人相应与天文气象》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万物本原与元气论

天文气象里的风、云、雨、露、雷、电等现象是怎么回事呢?又和天上的日月星辰有什么关系,古人是怎么想到用金木水火土来表示的呢。

气候气象与天文密切相关,涉及到重要的“元气论,亦是何为太一、太极太初、道等,这就是最关键的探讨世界本原为何物了。

殷周时期的阴阳和五行学说,仍然是这一时期关于宇宙万物本原的重要学说。

五行”观念还有更复杂深刻的内涵,其关键就在一个“行”字,“行”有运行的意思,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即变动运转的观念。

阴阳五行、八卦都是抽象规律,借以如泽火雷风水山、金木水火土来表示而已,所以,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

西周末年,还产生了“气”的说法,用阳气阴气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天地分离、四季变化、万物盛衰等各种自然现象。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素问·至真要大论》)

战国时期,从不同角度反映自然界面貌的阴阳说与五行说开始被结合起来,形成了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和元气论的结合,又构成了我国古代元气一元论的自然观。

战国中期的宋钘和尹文也提出了“气”是宇宙本原的学说。

“气”是一种以比较抽象的形态,如《庄子·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

“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列子》);“其细无内,其大无外”(《管子·内业》),即它可以小到无穷小,大到无限大,充斥于混沌空间,化生万物。因其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又称“元气”。

后世的元气学说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东汉王充说:“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混沌”的概念,一是“化生”的概念,这是中国先哲对“元气”特点的概括。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气”、“元气”包含有“空气”、“气体”的意思,却又不等同于是现代汉语中的“空气”或“气体”。

因此,中国的“气”是可以用来解释天气、气候中的风雨云气雷电等变化的生成产生原理,如东晋郭璞《葬经》又名《葬书》:“夫阳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所以,中国的“气”的理论其实是非常先进有道理的。

除了上面所说的“元气说”,还有认为水是万物本原的说法,《管子·水地》中说“故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万物莫不以生”的“水一行说”。巧的是,据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也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的说法。

郭店出土的楚简中,有一篇《太一生水》也是现今发现的制作时代最早的宇宙生成论文献,它与传世文献中论述宇宙生成的《列子》、《礼记》、《荀子·礼论》、《吕氏春秋》、《鶡冠子》、《淮南子》等一样视“太一”为宇宙发生的源头。

我们可以看到“太一生水”的说法,和管子把水视作万物的本源说法有一定的联系,却有着不同之处。

老子用“水”比喻道,但老子从来没有说过水就是道。《淮南子》承袭了老子的水喻,同样没有把道等同于水。

以及认为万物生于土的说法,在《庄子·在宥》篇假借黄帝时代的广成子之口说:“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返于土。”的“土一行说”。

所以,我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元气说、水一行说、土一行说等都有出现,也出现互相结合的现象。

———————————————-

阴阳二气变化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图 日月-阴阳图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早期的“阴阳”概念并不是万物属性的抽象,而是专指“阴阳”二气。

在《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周宣王时已有了“阳气”的说法,到了西周末年,伯阳父以阳气与阴气的运动来解释地震的成因。

在《吕氏春秋·古乐》中说:“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在《国语·周语下》中说:“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于是乎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

把“乐”看做是可通天地间的阴阳之气,这是古今对音乐理解不同的重要区别。现代音乐脱离了这一点,却不能改变音乐影响人的性情这一事实。

“阴阳”后来变成抽象的概念,在《灵枢·阴阳系日月》中就说:“阴阳者,有名无形”。

古人所说的“天地阴阳二气交感而生万物”之说,以阴阳二气的交感相错,解释了宇宙万物生成变化之究极本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在《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全本《易经》其实就是在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易经》的基本思路其实就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阴阳”学说是在“气”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等都是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因此也就抽象出了“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

图 阴阳转化-动态平衡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古代理论认为,精气(或气)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由于精气自身的运动,产生了属性相反的阴阳二气:阳主动,阴主静;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布散而为天,阴气凝聚而为地。

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氤氲交感,相摩相荡,达到了“和”的状态,则化生宇宙万物并推动和调控着它们的发展变化。

也就是阴阳的交感相错处于最佳状态,即“和”的状态。

《易传·系辞下》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庄子·田子方》说:“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淮南子·本经训》说:“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物之殊。”指出阴阳二气合和则化生缤纷多彩的万物万象。

《淮南子·氾论训》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积阴则沉,积阳则飞,阴阳相接,乃成为和。”指出阴阳二气协调则为和,和是万物化生的内在机制。若阴气过于偏盛,可使事物停止运动;若阳气过于亢盛,则导致事物过分发展。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说:“阳者,天之宽也;阴者,天之急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又说:“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认为“和”是阴阳之气固有的协调机制,是天地之道的根本内容,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遵循“和”的规则。

然后,天地合而万物生。

《荀子·礼论》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淮南子·天文训》说:“阴阳合和而万物生。”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又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这就是《道德经》中,老子是所说的“天下之万物生于有,而有却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在地成形风雨露雷电

天气地气之交会

古代的“元气论”讨论的是天地本原,虽然古代对天地本原有很多说法,不过“元气论”发展演变影响更大,认为天地本原是“气”,由此产生了世间万物,因而能够从对天象物候气象等的解释中,找到是从“气”推论出来的。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和,亦即相互发生作用。在自然界,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形成云、雾、雷电、雨露,生命得以诞生,从而化生出万物。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万物才得以成长。

天地气交泛指天气和地气的交会。也很适合解释气象之生成。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王冰注:“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由是则天地气交也。”张志聪注:“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华实。

阴阳二气的交感是在阴升阳降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实际情况是天阳居上,地阴在下,要形成阴上阳下之势,居上之天阳之气必须不断地下降于地,在下之地阴之气也应不断地上升于天。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素问次注·天元纪大论》说:“天有阴故能下降,地有阳故能上腾,是以各有阴阳也。阴阳交泰,故化变由之成也。”

《类经·运气》说:“惟阳中有阴,故天气得以下降;阴中有阳,故地气得以上升,此即上下相召之本。”

古代认为阴阳二气升降的动力存在于阴阳二气自身之中。阴中有阳,故阴能在其所涵阳气的推动下上升交于天气;阳中有阴,故阳能在其所寓阴气的牵掣下下降交于地气。

天之阳气为何能降,地之阴气为何能升?

中国古代理论是用“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来解释的,也就是说,天气虽在上,但内涵地之阴气,即阳中有阴,有“亲下”之势,故天气在其所涵地之阴气的作用下降于地,地气虽居下,但内寓天之阳气,即阴中有阳,有“亲上”之势,故地气在其所涵天之阳气的作用下上升于天。如此则阴升阳降,天地之气交感合和。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这样说道:

帝曰:“其升降何如?”

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帝曰:“愿闻其用何如?”

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

黄帝问: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运动是怎样的?岐伯答:气的升降,是天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黄帝问:希望听听天地阴阳之气是如何升降运动的?

岐伯答:升止则降,下降之气叫天气;降止则升,上升之气叫地气。天气下降,交流于地;地气上升,飞腾于天。所以(天地之气)上下相互感应,升降互为因果,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就产生了。

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交感交流,才会有各种气象出现,但是在《吕氏春秋·孟冬纪》里面提到一种情况,冬天则会相反,导致天地不通:“是月也,天子始裘,命有司曰:‘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而成冬。’命百官谨盖藏。”。

冬天的时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两者不交流了,所以,天地不通,而成冬天。

正常的时候,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才会有风云雨雾霜露雪雷电等天气的出现。

而要是冬天出现雷电,则很不正常了,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一候:“雷始收聲。鮑氏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

所以,古人才用“冬雷震震,夏雨雪”来做誓言,“乃敢与君绝”啊!(《汉乐府民歌上邪》》)

雷又是龙,即“雷从龙”,故而龙是“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随天地变化而变化。

———————————————-

阴阳之气化风雨雷电

图 云雾缭绕升腾的动态图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解释了云和雨的形成:“地气上而为云,天气下而为雨。”

图 云雾山缭绕的动态图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淮南子·天文训》一章中还写到,“天之偏气,怒者为风,地之含气,和者为雨。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乱而为雾,阳气胜则散彻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

这里从道家对天地的相互关系论述了风雨,雷雾,霜雪形成的原因,此后一直有延续发展演变。

气的各种变化,形成了风、云、雨:“夫阳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东晋郭璞《葬经》又名《葬书》)

图 迷雾森林动态图片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晋代郭璞所著《葬书》,通过气解释了何谓风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生气”就是能滋润万物的阴阳之气。正如郭璞在《葬经》中所说:“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经曰:土形气行,物因以生。夫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所以,风水怎么说不重要呢?其实,都是用的元气生化万物之说,懂了万物如何出现,也就知道如何利用“气”做很多事情了啊!因而《黄帝宅经》中说:“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若安,即家吉昌;若不安,即门族衰微。”就是这个道理。

闪电,古代也叫电、霹雳。详细请见康熙字典里的解释。

释名》:“电,殄也。乍见则殄灭也。”

图 慢镜头,闪电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易·噬嗑》雷电合而章。《注》雷电$合,不乱乃章。又《丰卦》雷电皆至。《疏》雷者,天之威动。电者,天之光耀。雷电俱至,则威明备足以为丰也。

《诗·小雅》震电。《礼·月令》仲春,雷乃发声,始电。《疏》电是阳光,阳微则光不见,此月阳气渐盛,以击於隂,其光乃见,故云始电。

《春秋·隐九年》大雨震电。《疏》河图云:隂激阳为电,电是雷光。

《谷梁传》:“震,雷也。电,霆也。”

淮南子·原道训》:“电以为鞭策。”

图 这是什么东西被闪电击中了?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埤雅》:“电与雷同气。雷从回,电从申,隂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或曰雷出天气,电出地气,故电从坤省。说卦:离为电。电,火属也。盖隂阳暴格,分争激射,有火生焉,其光为电,其声为雷。今铁石相击则生火,烧石投井则起雷。又况天地大炉之所薄动,眞火之所激射乎。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

西汉刘安等人著的《淮南子》中,对雷、电作如下的解释:“电激气也”,“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这就是说,当时把雷看做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把电则看做是激发的气。这种看法,居然比较类似近代关于电的学说。

或者说,近代电的学说来自于中国思想理论才对。

宋代王文卿《雷说》,“夫雷霆者,天地枢机。”。

说起雷电,道教里有比较出名的道法就是雷法了,其实,这也还是用到了“气”的变化原理。

道教的雷法就是明白雷从何来,人身体中又有何处有雷,才能聚五脏之气为一而为五雷正法

五雷正法又称雷法。中国神话和道教中的法术之一。雷霆为阴阳之气所生,雷为阳,霆属阴。依《洛书》五行之数,“东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数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气,故曰五雷。

在内功修炼上,五雷分属五脏。五脏之气攒聚,会聚为一,方能达于大道,掌握五雷之妙用。此称作攒簇五雷,亦即是指雷法内功修炼达到五气朝元的境界。

图 雷声未停,又一道闪电,一道道白色的闪电,展现在我们眼前。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雷法实为内丹修炼与法术行持相结合的道法。

雷法的修炼,特别注重内丹的修炼,并主张“道体法用”,即修成内丹与道合真为根基,发之于外,则形成种种神通变化,玄妙法技。

《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天地得此一气,千变万化,人为万物之灵,得此一气,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呼吸风云雷雨,无所不至矣。”

内丹有成,先天一气充盈。“一气才动,风雷云雨皆作,禽兽山木俱生。”此即“道为法之体,法为道之用”的理论依据。

雷法强调实修,亦表现在书符上。强调符之灵验与否,关键在是否将自己的元气气布于符上与否。《王侍宸祈祷八段锦》:一气在乎全,则上可以达天真,下可以伐妖魅,中可以感动风雨雷电。

道法里的雷法就是运用其原理,因而才会说“雷霆者,天之号令。”得其法者,可以“驱雷役电,祷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疬,炼度幽魂。”

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中就有这么一段话,就是运用了天地人相应之理,才能练成道教雷法:

“人能虚其心则神见,静其念则炁融。如阳燧取火,方诸召水,磁石吸铁,琥珀拾芥。以炁相召,以类相辅,有如声之应响,影之随形,岂力为之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不机而中,不神而灵者,诚也。凡炁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名之机,在此不在彼。人皆神其神,惟圣人则不神所以神,故偈云:莫问灵不灵,莫问验不验,信笔扫将去,莫起一切念。”

因此,如果按照对“气”的理解,道法修炼的内丹修炼法才是正确的。也正是如此修炼,炼得的一气才能引得风雷云雨皆作,因为本身就是一体的。

要是不懂何为“气”,也就对中国古籍里各种阴阳五行生化相生相克的“气”如何变化无法理解了,这是中国古代思想精华所在!

而通过古籍中的这些阴阳五行之说,结合天象物候气象来理解日月星辰等天体,才能反推回去,同样得到阴阳五行之气,互相组合变化,从而化生天地万物自然气象,最后追寻到了最关键的“气”。

———————————————-

天地相应,万物生焉

这些都是因为“气”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现象,为什么一直以来中国都有“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之说,也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说。

《尚书·泰誓》指出:“天有显道”。《左传》认为:“天事恒象”。

庄子告诫人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荀子则大声疾呼:“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处的天即指包括天体在内的自然界。

图 正气万物葱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归根结底,在于天地阴阳相应之后,“天地交感”而化生万物,天地感应而变化出了各种气候气象的反应。

《易·乾·文言》说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类同相召,气同则和,声比则应。”

对此《淮南子·天文训》中有类似说法:“ 物类相动,本标相应。故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虚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麒麟斗而日月食,鲸鱼死而彗星出,蚕珥丝而商弦绝,贲星坠而勃海决。”

因而,宋代·邵雍的《观物内篇》提到这么一段话,说的比较完整一些:

“天生於动者也,地生於静者也。一动一静交,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静之大者,谓之太柔;静之小者,谓之少柔;动之大者,谓之太刚;动之小者,谓之少刚。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夫阴阳刚柔,根极为动静者也。而动静之生,天地以判。动静之交,天地以合。故动而生阳,动极则阴生。静而生柔,静极则刚生。天阳而阴从焉,地柔而刚交焉。始而之科极,皆交而既於尽者也。凡天地之用,道盖如此。惟是阴阳刚柔,各以动静之大小分太少,得气多者太,得气少者少也。太阳日太阴月,少阳星,少阴辰,分属於乾、兑、离、震,交焉而天体尽是矣。太柔水,太刚火,少柔土,少刚石,分属於坤、艮、坎、巽,交焉地体尽是矣。此一分而两,两交而四,四交而八,八交而十六,十六交而三十二之不离乎一动一静也。

日为暑,月为寒,星为昼,辰为夜。暑寒昼夜交,而天之变尽之矣。水为雨,火为风,土为露,石为雷。雨风露雷交,而地之化尽矣。暑变物之性,寒变物之情,昼变物之形,准备变物之体。性情形体交,而动植之感尽之矣。两化物之走,风化物之飞,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飞草木交,而动植之应尽之矣。

水为雨,雨者,水气之所化。火为风,风者,火气之所化。土为露,露者,土气之所化。石为雷,雷者,石气之所化。

然四者又交相化焉。

故雨有水雨,有火雨,有土雨,有石雨。

水雨则为霶霈之雨,火雨则为若暴之雨,土雨则为霡霂之雨,石雨则为雹冻之雨。

所感之气如此,皆可以类推也。

雨、风、露、雷交,而地之化尽之矣。水、火、土、石交,而后有雨、露、风、雷之化,有雨露风雷之化而后有物生焉。

是故寒暑昼夜者,日月星辰之本天而变也,而动植万物之性情形体,由以感。雨风露雷者,水火土石之本地而化也,而动植万物之走飞草木,由以应。为变为化,为感为应,不交不生,不生不备,而天地乌乎尽矣。”

(《中华大典·天文典一》第18页,宋·邵雍的《观物内篇》)

图 云气美江山 生机呈无限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所以,天地日月星辰,寒暑昼夜就这样交相变化而成,动植物的万物性情形体由此影响而出现,雨露风雷,水火土石感而化之,这几者再交相变化又组合出来更多的自然现象,无所不感,无所不变,一切都是由此变化而来的。

———————————————-

天人相应而为一

天地自然,在阴阳二气相生相克、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诞生了宇宙间万事万物。

郭璞在《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生气即一元运行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一气分阴阳,析而为五行。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心为气之主,情通则气亦通,义绝则应亦绝。父母子孙,本同一气,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因此,天地有阴阳交感,人也有阴阳交感。

亦是风水中所说的“天之所临,地之所感。形止气畜,万物化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地理真定《一粒粟》)天之所临,地之所感:形止气畜,万物化生:天上星辰之阳气聚了下照,地上之阴气聚了上升,阴气阳气相交了,才有了感应。有了天地阴阳之气的交媾,万物才能够生长。

图 山川美秀气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还是《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的:“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说明阴阳交感互用乃气化之本,然而产生各种自然现象和万物。

《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素问·决气》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故“气交”亦为生命形成的必备条件。

应天时,人顺应天地之气而生。

内经》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内经》)

人是天地万物之一,性情形体无不受万物所影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法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夫人也者,暑寒昼夜无不变,雨风露雷无不化,性情形体无不感,走飞草木无不应。所以目善万物之色,耳善万物之声,鼻善万物之气,口善万物之味。灵於万物,不亦宜乎!

  

乃人为天地所生,万物所贵於天地之变化,兼备乎暑寒昼夜风雨露雷於万物之感应,悉统乎性情形体走飞草木。”(宋代·邵雍《观物内篇》)

图 阴阳图片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也是《灵枢·邪客》说的人与天地相应: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

伯高答曰: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天有雷电,人有声音。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趾,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

天有阴阳,人有夫妻。

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

地有高山,人有肩膝。

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

地有泉脉,人有卫气。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天有昼夜,人有卧起。

天有列星,人有牙齿。

地有小山,人有小节。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聚邑,人有(jiong)肉

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

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

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图 《尚书》若药不暝眩、手掌对应图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所以《内经》才说:“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也。”

道法自然,天人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这就是天地相应,产生了生寒暑燥湿风,反应在人身上就是五脏化五气,生喜怒悲忧恐。

图 正气自然行 人间正气弘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列子·说符》),“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灵枢·刺节真邪》:“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所以,《灵枢·岁露论》才能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是以才能“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思想,因为经过这些资料分析会发现,想要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需要有天地相应、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才能完成,还需要能够发现天地交感化生万物才能得出“天人合一”的结论,其他地方都产生不了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说,甚至很多地方也不承认这种说法,中国周边国家民族是受中国文化影响,而不能认为这种思想随处可见,将中国古人的思想精华当做了普通东西来对待,这是暴殄天物啊,不知道珍惜我们最珍贵思想文化!

西化的中国人就不承认天人感应、天地相应之说,更不承认阴阳五行说,否定中国古代思想,只承认西方“科学”才是科学,中国古代的都不算,的确,中国古代要是用西式“科学”来承认形容,那就狭隘了偏颇了,中国思想也不需要西方来承认,只需要中国人承认就可以了。

———————————————-

天地为父母

《周易·说卦》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意思是说,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被尊称为父亲。坤卦代表地,大地被尊称为母亲。

周易《系辞》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融,万物才能变化而完美,阴阳雌雄两性交合,万物才能产生变化”。

《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见《素问·宝命全形论》)

图 日月瑞气生 大地美意呈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这就是说,天地间阴阳二气交合才能化生万物,有万物才能产生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万物离开天地就无法生存,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礼拜天地,形成了按节气定期祭祖天地的礼仪制度。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图 故宫天坛图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周易·系辞》又曰:“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霍,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古人认为,宇宙中日来月往,月来日往,日月相推,产生白天和夜晚,光明和黑暗。正是日月的运行,才产生寒冬和夏暑,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寒暑相推才产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岁月变化,才产生一年又一年。

古人认为,日月是岁月形成离不开的天象,因而就产生了祭祀日月的习俗。这可不是什么无知迷信,不懂西方“科学”才崇拜天地日月的,而正是明白了天地万物是怎么来的,才会尊崇天地,祭祀天地日月万物,天地是我们的父母,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没有什么不对。

———————————————-

天垂象,地成形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气在天地产生不同的形态:“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说明阴阳交感互用乃气化之本,从而产生各种世间万物自然现象。

最终就变成了《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的“天垂象,地成形”

“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意为在天地运动中,太空有星象、气象,地面有物象。日、月、木、火、土、金、水,这七大天体,象穿梭一样运行于太空之中。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的气附着在地表,承载着有形质的物体;虚的(指气)用来陈列顺应天的精气。地体及万物与太空精气的关系,就象树根与枝叶的关系一样。

虽然宇宙辽阔遥远,但是通过观察天空星象、气象,以及气化作用所引起的动物的生长壮老已和植物的生长化收藏等物象,还是能够认知清楚的。

图 天地气灿灿 霞光普照照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淮南子·天文训》中也讲到了天地万物是如何生成的:

“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力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列子·天瑞》中的“杞人忧天”亦有说到:“长庐子闻而笑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能够依据地球上的风雨露雷电现象,可以反推回解释说明宇宙中的日月星辰的各种现象。

亦为《淮南子·天文训》所说的:“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力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

由此可知,在古代中国天文学中,气象物候是连结阴阳之气与天空星象的纽带。

图 霞光播撒扬正气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

气,“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通过在天上的日月星辰,在地上的风雨露雷电,我们深刻的明白了何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阴阳五行相互交感才成了现在的天地万物自然之景象!

也就是说,天地日月星辰之交,会得到暑寒昼夜、水火土石,这些再相互感应相交变化出世间万物。

在《黄帝内经》有这么一句话,恰好可以说么为何当初可以反推回阴阳五行,就像当初从天文气象找到其中的联结点是“气”,由此知道了中国探讨万物本原之“元气论”。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百,推之可千,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此处“其要一也”,就是指天地万物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层次和形式,用阴阳来体现和推演是数不胜数的,唯有最终归结为“一”,返璞归真,返本归元,才是真正的根本。

正如《周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说的是,悬于天上的(如日月星辰等)成为表象,处于地面的(如山川草木动物)等成为形体,事物变化的道理就可以从这些形、象中显现出来。

如此,我们就更能深刻体会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咸卦》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敬畏天地,敬畏江河、敬畏一草一木,它们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图 先古圣人观察天地万物运转的规律为人间制礼作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光字五行属什么属性的名字好听

上古时期,古人才会“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知此万物之由来,才能心存敬畏之心,方能明白为何祖先要祭拜天地、日月,有了天地日月星辰,才能有人类之存在啊!

天上有日月星辰、风雷云雨,大地有山川河流草木,人类及诸生物,人类的生存诸多活动随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天地万物自然一体,就在这一切现象中呈现了出来。

答案一直都在,只是需要回归本原,就能找到答案!

————————————–

今天的发完了,明天继续发了,了解一下古代对“气”的解释,对天地万物和气象变化的解释,更有助于理解今天所学的知识。

一直以来,都是说中国古代没有理论,没有科学理论,没有总结,都是零碎的,这是不对的,如果按照中国思想来理解天地万物,元气论去解释天地万物的话,今天所学的科学即分科知识都是其下属的分支,并不零碎,在整体概念下这些其实很好理解。

今天所学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支离破碎,毫无联系,不清楚怎么来的,各种西式编故事造假无师自通的人物发现,事实上,起源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是误导人啊!

稍微了解一些中国这些思想文化,也是有助于理解我们的中医学的,因为中医思想理论就是用到这些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