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是什么意思,何曾是什么意思解释

文言虚词的“用法”,一般指做什么词用或语法功能(如作什么成分等)。

比如“而”这个词,常作连词用,偶尔作代词。识记的时候,重点放在不常见的用法即2.3.4条上,如果这些用法弄清楚了,在文中如果不作代词用,也不是通假字或复音词,一般情况下它就是连词。

1.连词:

(1)转折关系。(但、却)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假如、如果,主谓之间)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又、而且)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于是、就)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并且、而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因而、因此)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来、用来)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

(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动作同 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而” 文段练习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 )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 )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 )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 )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 )思也。众应之。既而(8 ),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 )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 );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

翻译:

1.疑问代词:

(1)作宾语,“什么、哪里”。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例:大王来何操?

(2)作谓语,“为什么”。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

(3)作定语,“什么”。何+名词。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

(4)做主语,“什么”。例: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

2.副词

(1)程度副词,“多么”。何+形容词。例:开国何茫然?

(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何+动词,位于句首。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

(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何” 练习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翻译:

3.乎

1.句末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壮士,能复饮乎?

(2)反问语气,答案明确在句中,译为“吗、呢”。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猜测语气,译为“吧”。例:其皆出于此乎?

(4)感叹语气,译为“啊、呀”。【形容词+乎】

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宜:适宜的,正确的。)

(5)作词尾,译为“地、……的样子”。【乎+形容词/副词】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6)在句中的停顿,不译。例:于是乎书。(对于这本书。)

2.介词:相当于“于”,多位于句中,译为“在、比、对、对于、于”。【乎+名词/代词】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 练习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

翻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4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