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金人?有好处也有坏处,抄了周武王的作业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就秦朝的制度走向问题,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封建派和以李斯为代表的郡县派各执一词,秦始皇果断拍板,全国实施郡县制,划分三十六郡,每郡设置守、尉、监三大长官。

如果按照现代历史书的写法,那么在讲完三十六郡的设置之后,无论如何都要对秦朝的疆域做一番清晰描述,但《资治通鉴》并没有,《史记》也只是泛泛而谈。古人的疆界意识远不如现代人那么敏感,毕竟古代中国的外部世界,也就是所谓“四海”,都是五花八门的蛮夷,生活方式要么游牧,要么游猎,谁都没有清晰明确的疆界概念,而只有当接壤的双方都很在意疆界的时候,疆界才能够被清晰地界定出来。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金人?有好处也有坏处,抄了周武王的作业

秦朝三十六郡确立之后,接下来的安排是:收集天下兵器,通通运往咸阳销毁,拿这些金属,主要是铜,铸造成所谓“钟鐻(jù)金人十二”。如果你读的是标点本《资治通鉴》,你会看到这句话的断句是“钟鐻、金人十二”,意思是金属被铸造成了悬挂钟鼓的架子和12座人形雕像。但是,“钟鐻”和“金人”之间的顿号应该删掉,“钟鐻金人”并不是两种东西,而是支撑并且装饰钟鼓架子的人形雕像。

这个貌似无关痛痒的断句问题,是直到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掘了曾侯乙墓之后才终于可以一锤定音的:墓葬当中出土了一套编钟,悬挂编钟的支架,也就是钟罅,两端的承重立柱刚好就是铜铸的人物形象,用双手和头顶托举着悬挂编钟的横梁。

这些铜人立柱,显然就是史料当中所谓的钟鐻金人了。

当时的钟,可以分为两个大类:编钟和特钟。编钟的个头都不太大,可以在横梁上悬挂一串,特钟是又大又重的钟,只能单独悬挂。无论编钟还是特钟,都需要钟鐻。刘向《说苑》里谈到秦始皇建有“千石(dàn)之钟,万石之鐻”,这个细节应该是汉朝人都很熟悉的真实状况。秦始皇铸造的大钟既然体量惊人,那么作为承重立柱的12座金人自然也不会小。

这12座金人,每一座重达1000石,安置在咸阳宫廷之内。

1000石,这当然只是约数,但不妨碍我们做一下简单换算。秦朝统一度量衡,重量单位由小到大分别是铢、两、斤、钧、石,30斤为1钧,4钧为1石。由出土的标准砝码来看,1斤合242克,那么1000石就是29.04吨。如果采信《水经注》的说法,每座金人重24万斤,那么折合成今天的公制单位就是58.08吨。(《水经·河水注》)很难说哪个数字更准确,反正金人很重就是了。

金人之所以要铸12座,12既是6的倍数,也是所谓“天之大数”,是当时最有神秘色彩的一个数字。但如果仅仅要搞一套象征性的标志物,做成十二石人岂不更好,省下来的那么多金属就算不再重新熔铸成礼器或者兵器,至少可以铸成钱币,秦始皇何必这么糟蹋宝贵的金属资源呢?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金人?有好处也有坏处,抄了周武王的作业

原因既可以往好处想,也可以往坏处想。

如果往好处想,那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这是抄了周武王的作业。

当初武王伐纣,改朝换代,在分封了各大诸侯,完成了各种重大典礼和部署之后,下一步的筹划就是营建东都雒邑。《史记》有这样一段很著名的文字:“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这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向天下释放出和平的信号,让天下人安心:以后不再打仗了,都好好搞生产吧。

秦始皇也要释放这样一个信号:列国纷争的时代结束了,天下都是一家了。没仗可打了。当然,民间的所有兵器都被收缴了,熔铸了,谁想作乱的话也确实不容易了。但和平的愿景并不容易实现,因为一来六国大概除了齐国,都跟秦国结下了化不开的血海深仇,在他们看来,现在你们秦国打赢了,你们想和平了,我们的亲人就白死了么;二来战争是秦国的发动机,秦国人整天盼着砍人头换提成,野性从来易纵难收,如果不再给他们打仗机会了,他们就怕要闹事了,这都是新生的秦朝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如果把秦始皇往坏处想,那么收缴兵器熔铸钟金人,抄的就不是周武王的作业,而是季武子的作业。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金人?有好处也有坏处,抄了周武王的作业

那是春秋年间,鲁国权臣季武子晋国求援,打败了齐国。季武子很得意,把缴获来的齐国武器熔铸成一座大钟,还在钟身上留下铭文,纪念这场胜利。贤人臧武仲狠狠批评了季武子一顿,说他非礼。

我们看季武子的行为,很像是白起在打赢了长平之战以后把赵国人的尸体堆叠成一个个很吓人的装置艺术,秦始皇的心态估计也差不太多,不然的话,人家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闲置的都是自己的武器装备,而不是从被征服者那里收缴来的武器装备。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理解秦始皇的意图呢?这就只能取决于个人偏好了。

而在事实层面上,我们最容易产生好奇的是这些金人的外形。

它们到底被铸成什么模样,史料当中竟然真有记载。《汉书·五行志》是这么说的:当时有巨人出现在临洮地区,身高足有5丈,脚有6尺长,一共12位,都穿着夷狄的服装,所以秦始皇才会销毁兵器,仿照这些巨人的样貌铸造了十二金人,称为“金狄”,意思是夷狄巨人的金属雕像。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金人?有好处也有坏处,抄了周武王的作业

《汉书·五行志》尽是怪力乱神的记载,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可信度显然不高,但十二金人历经风雨,在汉朝也矗立了很久,很多人——包括撰写《汉书》的班固——都亲眼见过,直到前秦才被毁坏殆尽,所以巨人现身临洮虽然大概率只是捏造出来的祥瑞或者后人的附会,但十二金人真有可能是夷狄打扮,估计象征着四夷宾服,高度凸显出秦始皇的统治合法性。换言之:秦始皇需要借此证明,自己的江山虽然是从华夏诸侯手里抢过来的,但只有自己才能让四夷宾服,让华夏世界不受夷狄的侵扰。

但是,《汉书·五行志》的说法是:秦始皇纯属自作多情,巨人现身非但不是祥瑞,反而是上天示警,大概是在告诫秦始皇不要学夷狄那一套,不然可有他倒霉的时候。秦始皇既然会错了意,也就越发倒行逆施起来,自以为圣贤,焚书坑儒,荒淫暴虐,一门心思扩张领土,结果秦朝短短14年就灭亡了。

古代社会往往如此,一件事到底算祥瑞还是算灾异,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仅仅取决于谁掌握了解释权。所以有趣的是,后来《宋书·符瑞志》提到这件事,说史官认为12名巨人现身临洮,其实预示着汉朝将要兴起,不信的话就数数看嘛,西汉从开国皇帝刘邦到末代皇帝汉平帝,刚好12位皇帝。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金人?有好处也有坏处,抄了周武王的作业

解释从来都可以忽黑忽白,乍左乍右,而随着十二金人身上承载的传奇越来越多,也就越发激起人们亲眼去见证实物的渴望。那么,十二金人后来又有怎样的遭遇,下落究竟如何呢?我们下一讲再谈。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