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道德经详解·章卅一

帛书道德经详解·章卅一

阅读导引:

上一章说,战争是有智无慧者的过分行为。任何过分行为都会导致悲剧。

本章计123字。阐述战争是迫不得已的、残酷的凶事。告诉世人,喜欢杀人、崇尚武力、赞美战争者不可能“得志于天下”。言下之意,要想“得志于天下”就必须以文治为主、武力为辅。

原文断句: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⑴,用兵则贵右⑵,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⑶,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便将军居左⑷,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依立之⑸;战胜,以丧礼处之。

文字释义:

:表示方位的字。正午时面对太阳,太阳出来的方位叫“左”,对应人的“左手”,也叫“东方”,五行属木,四季属春;意指“萌生”、“益生”、“上升”。故有好生之德的君子“贵左”。“佐”为君主谋益生之策。

⑵右:表示方位的字。正午时面对太阳,太阳落山的方位叫“右”,对应人的“右手”,也叫“西方”,五行属金,四季属秋;意指“肃杀”、“损生”、“下降”。故喜欢杀生的人“贵右”。“佑”为君主消灭敌人。

铦袭为上:以锐不可挡、出其不意的进攻为上。◆xiān)古代一种农具,形状像“舌头”的铁锨,其头尖且锋利;引申为“锋利”。现在农村还有这种工具。奇怪的是,结构简单的“”居然被“锨”取代。◆袭,形声字。从龙从衣。《说文》对该字的解释似无道理,故不赘述。《释名·释丧制》:“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古代对逝者特别尊重,在下葬前会给死者穿上一层又一层的衣服。袭的本义是重复地穿衣服。引申为层层包裹、重叠、重复;进而引申为继承、沿袭、承袭。或因死者不知其死后会被穿上很多衣服而引申为“出其不意”。如今“出其不意、趁人不备的进攻”就成为“袭”的主要含义。如偷袭、突然袭击等。

便将军居左:不尊崇将领和军队者位居受人尊重的左侧。◆便,本义是顺利、没有困难和阻碍、容易实现的;如方便,便利。引申为“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不尊崇、不重视”。☆后文的“上将军居右”,即尊崇将领和军队者位居不受尊重的右侧。

以悲依立之:用悲悯和宽恕对待它。◆依,本义是紧挨着、仰仗,引申为听从,原谅、宽恕等;如不依不饶,其中的“依”是宽恕。

句义详解: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是个东西都厌恶它,因此有想法的人不与之相处。有好生之德的君子居处尊重左边、崇尚文治,喜欢使用兵器的人居处尊重右边、崇尚武力,因此兵器不是君子使用的器物

★君子与小人。君子是“君”与“子”的合称,“君”指国家的最高统御者,“子”是指德高望重的普通人。“君”和“子”的共性是尊重生命、爱护民众、助民众生;简单地说,君子是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人。“小人”与“君子”相反;“小”即轻视、不尊重之意。小人是不尊重生命、坑害生命的人。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本义。

兵器是用来杀人的。君子尊重生命、讨厌杀人,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虽然兵器是杀人的器物,但因事物皆有两面性,所以“用兵者”也有“君子和小人”之分;不主动用兵器杀人而用于保护生命者,君子也;主动用兵器杀人者,小人也。因此,人类社会有个共识,即谋求杀人越货而发动战争者皆为邪恶者,属于非正义;被迫应战者属于正义。简单地说,不管“师出有名”还是“师出无名”,只要是主动挑起战争者皆为“小人”也,属于非正义。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它,崇尚锐不可挡、出其不意的进攻,不是好事情。如果认为这是好事,那是喜欢杀人啊。喜欢杀人者,不可能让自己的理想得到天下人认可。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道家主张用道理治理天下,反对战争但不回避战争。道家深知,在人类社会处于有智无慧时期,战争不可避免。君子虽然讨厌兵器,但必须秣兵厉马;时刻防备野蛮愚蠢的进攻。在迫不得已时,必须以重兵消灭敌人。

绝对不可赞美战争。道家认为,“以兵强天下”即崇尚武力、赞美战争者就是喜欢杀人的人,这样的人严重违背道理,既不可能把自己的理想贯彻于天下,更不可能称霸天下。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便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依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因此,吉利的事情是崇尚文治所致,悲丧的事情是崇尚武攻所致;因此不尊崇将领和军队者位居受人尊重的左侧,尊崇将领和军队者位居不受尊重的右侧。就是说要用丧葬的礼仪对待战争;杀人多的,用悲悯和宽恕对待他;取胜者,用丧礼对待他。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悲哀,是野蛮愚蠢的必然。一将功成万骨枯,古来征战几人回。战争必然导致大量死亡,因此要用丧葬的礼仪对待战争。虽要颂扬、尊重保家卫国的将士,但不可赞美战争。

“文治”与“武攻”的关系。道家深知精神是产生力的原因,主张用智慧文化开启世人智慧,让世人懂道理、讲道理、按道理做事;用符合道理的文化统一世人思想、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才是“文治”。文治是统御天下的根本方法。然而,因为精神和物质不可分割且精神有惰性、物质有惯性;在智慧的精神力量与愚蠢的精神力量较量时,必须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才能抗击愚蠢力量的反作用;所以在文治的同时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武力,即具备武力攻取的能力(武攻)。简单地说,以文治为主、以武力为辅,且两者不可失衡;没有武力的文治是空中楼阁,没有文治的武力是无头苍蝇。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实质是用“文治”战胜敌人。与敌人讲道理且用强大武力给敌人施加精神压力;如能迫使敌人屈服,就可避免杀戮和财产损失。用文治战胜敌人显然是最高明的。

★国家之间的战争与人们之间的打斗本质相同。人与人之间交往应尽量讲道理、避免行为过分引发打斗,否则悲剧必然来临。人既要明白道理、讲道理、按道理做事,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战斗力以防止野蛮愚蠢的攻击。这是鄙人的感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我们生活在有智无慧的社会,如能不争,也可无尤。

白话译文:

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是个东西都厌恶它,因此有想法的人不与之相处。有好生之德的君子居处尊重左边、崇尚文治,喜欢使用兵器的人居处尊重右边、崇尚武力,因此兵器不是君子使用的器物。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它,崇尚锐不可挡、出其不意的进攻,不是好事情。如果认为这是好事,那是喜欢杀人啊。喜欢杀人者,不可能让自己的理想得到天下人认可。因此,吉利的事情是崇尚文治所致,悲丧的事情是崇尚武攻所致;因此不尊崇将领和军队者位居受人尊重的左侧,尊崇将领和军队者位居不受尊重的右侧。就是说要用丧葬的礼仪对待战争;杀人多的,用悲悯和宽恕对待他;取胜者,用丧礼对待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