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名人及历史人物简介?郭姓历史名人简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一位年近花甲、本在为母守孝的九原太守突然被启用,开启了戎马高光的一生。

安史之乱、收吐蕃之变、历四代君王、得“尚父”之衔,直至85岁他才与世长辞,打破了“太平本由将军定,不许将军享太平”的铁律,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五福之人”。

如此战功赫赫,名留青史之人便是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

01

忠君爱国,屡救大厦于将倾

郭子仪的前半生,虽不算寂寂无名,却也不名震天下。

安史之乱的爆发,置唐朝于危亡,却推郭子仪于潮头,使其成为唐朝得以续命百年的压舱石。

公元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叛唐,联合史思明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长安

沉迷芙蓉帐唐明皇不得不整备军队,点将用兵,却发现朝廷居安多年、兵马未厉、无人可用,几番思虑之下想起了武举及第的郭子仪。

不久,正值丁忧的郭子仪便接到平叛的圣旨,大丈夫匡扶社稷于危难,自当仁不让,59岁的郭子仪披挂上阵,任朔方节度使,挽大唐于危亡。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案毋庸置疑。初登战场,郭子仪便几战连捷,东都洛阳沦陷,长安岌岌可危,郭子仪以围魏救赵之计奔袭范阳,一路收复失地,屡战屡胜。

若朝廷固守潼关,郭子仪不日便可攻占范阳,胜利之时指日可待,奈何唐玄宗急于求胜,命潼关之军主动出击,以卵击石,最终潼关破防,玄宗出走,长安陷落,安史之乱演变成了拉锯战。

对于善于蛰伏的将领来说,胜利只欠机遇。

公元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弑杀,叛军内乱,郭子仪趁机收复两京。

返京复命之日,唐肃宗迎军于灞上,曾言:“虽然这天下是我的,但您对这天下却有再造之恩!”

而后几经周折,历时八年之久,安史之乱平定,郭子仪亦逐步成为唐朝不可或缺的帅才。

公元763年,吐蕃窥得大唐日渐式微,于是趁火打劫,联合回纥入侵。六十六岁的郭子仪再次奉旨抵御强敌。

回纥将领多为郭子仪昔日平乱旧部,有并肩作战的情谊,因此对待回纥以招拂为主。郭子仪派出部下到回纥军中传话,说道:“大唐与回纥世代友好,相信你们是受到吐蕃的蛊惑,只要你们退兵,郭令公不怪你们。”

回纥主帅药葛罗受吐蕃蒙蔽,误以为郭子仪已死,认为其中有诈,要求郭子仪次日到回纥大营相见,只有见到真人,方可退兵。

得知此事,郭子仪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不顾部下阻拦,仅带两名手下“单骑入回纥”。药葛罗见到郭子仪既感激旧日照拂,又敬佩胆色气度,当即决定与大唐联合,共退吐蕃。

孙子曰:“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郭子仪以其人格魅力,平息了一场战乱。

郭姓名人及历史人物简介?郭姓历史名人简介!

(图片来源:央视科教《百家讲坛:中国故事 爱国篇 郭子仪》)

02

心胸旷达,无惧奸佞之构陷

自古有忠君爱国之良臣,必有谋害忠良之奸佞,郭子仪所在之时,亦不例外。

公元757年,郭子仪正在疆场浴血搏杀、寸土必争,却不知有心之人恶意挖了父亲坟墓,得知此事郭子仪立即下令彻查,最终发现幕后之人竟是皇上的宠臣、宦官鱼朝恩

朝野上下皆以为受此等屈辱郭子仪必定率兵反叛,攻入长安,未曾想班师回朝后,郭子仪竟波澜不惊。

就在代宗焦急解释之际,郭子仪一边恸哭,一边说道:“老臣带兵多年,不知已毁掉多少人的祖坟,如今有人挖了我父亲的坟墓,这是因果循环,不能怪怨他人。”听到郭子仪如此旷达之言,众臣之忧亦解。

事后,心存猜忌的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同游寺庙,家人与手下担心其安危,都劝他不要去,郭子仪却看出鱼朝恩有心试探,仅带贴身护卫随行。

见郭子仪如此坦然,鱼朝恩感动地说:“只有您这样的长者,才能对我不心存怀疑。”而后便很少刻意为难。

郭子仪的旷达,不只体现在与人交往上,更体现在为政大事上。

唐肃宗去世后,代宗李豫继位。本就对功高之臣有所忌惮,宦官程元振又多次进谗言,受到蒙蔽的李豫竟罢免郭子仪,让他去督建肃宗皇陵。郭子仪领命谢恩后立即移交兵权奔赴陵寝。

修缮期间,郭子仪一边潜心督建不出纰漏,一边向唐代宗展示与先皇肃宗的千余封诏书,其中有密件要情、有军国大事,唐代宗看后自知误会贤臣,便派人前往皇陵向郭子仪道歉说:“朕不德不明,俾大臣忧疑,朕之过也。朕甚自愧,公勿以为虑。”

意思是:“我不贤德不明智,竟然怀疑肱股之臣,我真的很惭愧,希望郭令公不要因此而感到忧虑。”

通过此举,唐代宗与郭子仪君臣之间嫌隙已消,虽未立即启用,却也只欠良机,佞臣陷害之计再一次未能得逞。

“君子量不及,胸吞百川流”,郭子仪心胸旷达、处变不惊、浩然坦荡,纵然始终位于风暴的中心,却也毫无畏惧昂首向前。

郭姓名人及历史人物简介?郭姓历史名人简介!

(图片来源:央视科技《百家说故事:郭子仪不记旧恶》)

03

韬光养晦,主动示弱解君疑

郭子仪如何做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极欲而君子不罪之”的呢?究其根本,在于四个字“韬光养晦”。

自古君王最在意两件事:一为权威,二为权利,有权威则政令通行,有权利则掌控天下。拥兵自重之人有令不行、倚兵自傲既藐视了君王的权威,又挑战了君王的权利,下场自然凄惨。

郭子仪则不同,他深谙君臣相处之道,进退得宜,从不失分寸,对待唐皇的旨意,无论是否合理,郭子仪都通力配合、毫无怨怼,仅安史之乱期间,郭子仪曾三度被罢免,每次都是欣然接受,主动移权。

相州之战,唐肃宗命令九名节度使共同讨伐安庆绪,不设元帅,只设监军,最终诸将各自为战,相州兵败。监军鱼朝恩出于私怨,竟将兵败之责全数推给郭子仪,轻信奸佞的肃宗免其帅位,诏令回京。

欲加之罪,无妄之灾,本该满腹委屈的郭子仪却二话不说,次日便整备行装,回京赋闲,肃宗见其对自己如此坦然,便也少了几分戒备,多了几分信任,郭子仪的赤子忠心也得到了回应。

郭子仪的韬晦之术还表现在对待封赏之事上,对于皇上的不同嘉奖,郭子仪从来都是清醒的,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

史书记载:因郭子仪劳苦功高,战功累累,一次得胜而归后,唐代宗不知该给予郭子仪什么奖赏,于是代宗决定封郭子仪为尚书令,任六部之首,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任此职,而后一直空置,郭子仪得此封赏,可谓权利至高,荣耀至尚。

然而郭子仪得知此事却坚决不受封,即使唐代宗动用满朝文武规劝施压,郭子仪仍态度坚决并上表请辞,表示自己受历代贤主荫蔽提携,感激不尽,自己尚且德不配位,决不能受此封赏,见郭子仪心意已决,代宗只好作罢,却让史官将此事记在史书之上,供后人传承瞻仰。

虽然郭子仪对于加官晋爵之事多次请辞,却对于金银财宝、美女佳人的赏赐来者不拒,看似纵情声色,穷奢极欲,实则为自保的手段。

对于功高震主之人来说,愈是表现清高愈是引君主忌惮,愈是不思进取,愈是让皇帝放心。郭子仪展现的是不爱权势爱财宝、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世俗形象,却恰好巧得君心。因此历经四代君主,几经沉浮起落,郭子仪仍能得以善终。

04

大雅君子 社稷纯臣

公元781年,85岁的郭子仪去世,唐德宗废朝五日,以示忧思,满朝文武吊唁,番邦上下哀悼。

郭子仪人生的后三十年,有一半时间在沙场上度过,戎马半生,却初心不改。对君主,他忠心不二,对同僚,他以德服人,对敌人,他多谋善断,他以其鞠躬尽瘁的一生为李唐江山续命百年。

周敦颐诗中有云:“国家唯赖老汾阳,盖世勋名树远疆,将吏智谋遵德化,官僚听命肃朝纲”。短短数字却尽显郭子仪之于社稷之重。

郭子仪的一生有忠贞之心、旷达之情、骁勇之智,屡建功勋却不居功自傲,匡扶社稷却不贪慕权势,屡遭构陷却不怨天尤人,如此睿智令郭子仪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人,其忠勇善义亦被后人称道至今。

郭姓名人及历史人物简介?郭姓历史名人简介!

作者:浔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2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