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赋予事物一个承载意义、期望与身份的符号,并借此为其未来的发展铺设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深远的祝福、一个无声的预言、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其象征未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期望与愿景: 个人: 父母给孩子取名,往往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如“志远”、“嘉慧”、“安然”)、对品德的期许(如“仁杰”、“守信”、“思齐”)、对人生状态的祝愿(如“乐康”、“欣悦”、“安宁”)或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如特定的字辈、纪念先祖)。 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称,需要体现其核心价值(如“诚信”、“创新”)、市场定位(如“高端”、“亲民”)、行业特性(如“迅捷”、“稳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如“环球”、“未来”、“领航”)。 项目/活动: 名称需要清晰传达项目/活动的目标(如“曙光计划”、“春风行动”)、核心理念(如“和谐共生”、“智慧未来”)以及想要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塑造第一印象与身份认同: 名字是“第一张名片”: 一个恰当、响亮、富有内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积极的初步印象,激发好奇心和好感度。这为未来的互动和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定义身份核心: 名字是个人、组织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标识。它帮助确立“我是谁”、“我们代表什么”。一个强大的名字能强化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帮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质。 3. 蕴含潜力与可能性: “名正则言顺”: 一个寓意积极、方向明确的名字,仿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像一个无形的灯塔,引导着个体或组织朝着名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发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对拥有者(人或组织)产生积极的暗示和心理激励,鼓励其努力去“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品质和未来。 4. 象征连接与传承: 连接过去与未来: 名字常常承载着历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当下(时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像一个纽带,连接着起源和归宿。 建立情感纽带: 一个被用心赋予、饱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拥有者与命名者(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是未来关系的重要基石。 传承价值: 名字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勇敢、智慧、仁爱)或精神(如探索、坚韧、合作)是希望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 5. 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与价值: 品牌资产的核心: 在商业领域,一个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之一。它帮助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承载品牌承诺,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一个有远见的名字能为品牌未来的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什么,象征着未来”的核心在于: 意味着: 深思熟虑地注入期望、定义身份、赋予意义、建立连接、并期望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着: 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一个有待实现的蓝图、一种无形的引导力量、以及一份承载着祝福与责任的传承。 它是对未来潜力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积极召唤。 因此,起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仪式。一个好的名字,如同一颗精心挑选的种子,蕴含着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它既是当下的承诺,也是通往未来的第一声回响。

稀字五行属什么?稀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稀字五行属什么?稀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稀”,稀缺,“唯一的机会”让人无法不去理会 | 模糊谈判力 第五十九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736篇推文。

全文共3069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稀字五行属什么?稀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1 引言

罗伯特,生活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梅萨市;

这个城市有一个特点,摩门教信徒比较多;

因此在梅萨市的市中心,坐落着一座宏伟的摩门教寺庙,规模不小。

罗伯特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从来都没去这座寺庙参观过;

直到有一天,报纸上登载了一条有趣的新闻,让罗伯特突然想进去看看了。

这条新闻说的是,这座摩门教寺庙的大部分区域是允许游客参观的,除了一个神秘的“内禁区”;

即使是僧侣或是一般的教徒,也是不被允许走进“内禁区”的;

但也有例外,根据摩门教的规定,一座寺庙初建成的时候,头几天里所有的区域都可以参观,包括所有人;

这条新闻还提及了,再过几天,市中心这座最大的摩门教寺庙正赶上一次隆重的装修大典落成,这次“装修”被认为相当于一次“重建”;

所以大典后的几天内,所有区域将放开让游客参观,包括“内禁区”。

不知怎的,罗伯特突然有了兴趣,立刻打电话给自己的好友,问他要不要一起去。

好友却表示没有兴趣,还反问罗伯特,

我印象里,你对宗教建筑从来都没啥兴趣啊?

罗伯特回答道,

“内禁区”就这么一次机会开放哦,以后就再也没法进去了!

好友依然不理解,

进不去就进不去呗?

罗伯特一愣,是啊,自己从来对宗教、寺庙啥的没啥兴趣,也不是一个建筑迷,他期望在这个“内禁区”里能看到什么呢?

仔细再一琢磨,似乎自己这一次的动机,仅仅是因为他看到这则消息;

而这则消息是一个“仅此一次的机会”的消息。

如果有人给你一个“仅此一次的机会”,人们总会觉得应该珍惜;

不管这个机会到底是不是有价值。

2 唯一机会

我们依然在“模糊谈判力”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研究。

今天要聊的,是“七字说服力”的第六个字,“稀”;

“稀”,就是“稀缺”的意思,

越是“稀缺”的东西,越让人在乎,也就越有说服力

在“模糊谈判论”里,“稀”字说服力,撕开的分类是“战Vs逃”;

或者说,

“稀”字实现说服力的角度,是“动机”。

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仅此一次的机会”,似乎它的“稀缺”程度就达到了巅峰。

它意味着,“错过就不再来”;

哇,这听上去就让人纠结,甚至焦虑;

一个“错过就再也不来”的机会,无论如何,是不是也该试一试?

等等,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你是否意识到,有什么动力在背后悄悄地推动我们?

一种利用“稀缺”性,来说服我们行动的某种力量?

尤其是把这种“稀缺”的“最后机会”和“时间”关联在一起,产生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最后期限”;(也叫“最后通牒”)

您今天在我们店里充值就能享有七五折优惠,明天就没有这个活动了!

熟悉吗?

下面这个更是随处可见,

老板破产,清仓回老家,全场两折,最后三天!

尽管我们都知道再过半年来看,这家店依旧会写着“最后三天”,但这依然不影响这样的广告宣传会对第一次路过的人产生影响;

甚至是非常大的说服影响力。

可为什么这听上去非常扯淡的东西,依然大部分时候还是能得逞呢?

我今天想给出的一个解释,就来自“稀”字说服力的“唯一机会”效应。

人,当感受到眼前的机会,变得非常难得,甚至是唯一机会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动机不去失去它。

让我们看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3 有趣的实验

2011年,美国圣克拉拉大学的心理学家,杰瑞-博格教授,做了一个有关“唯一机会”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对象是圣克拉拉大学的153名应届毕业生;

杰瑞教授安排实验人员打电话给这153名大学生,邀请他们参加一个大约15分钟的现场讲座,讲座后还有一个25美元的抽奖(中奖概率为1/30);

在和这些大学生的电话沟通中,实验人员会分三种不同的措辞,来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

对于A组(目标组,Unique),实验人员的措辞是,

我们对邀请对象是有筛选条件的,可否先让我问您两个问题,第一,您在学校学的二外是哪种语言?第二,您有几个兄弟姐妹?

接下来,无论对面的学生回答什么,实验人员都会表现得很惊讶,就像找到合适的人似的,

哇,太好了,您正是我们要找的人,二外选修的是X语,有X个兄弟姐妹……

(请注意,A组措辞的目的是让实验对象感受到这次机会对自己来说很“特殊”、很“独特”,甚至很“唯一”)

对于B组(一般组,Common),实验人员的措辞是,

我们对邀请对象是有筛选条件的,我们想找大学里18到22岁的同学…….

对方就是这个年龄段的毕业生,因此显然符合要求,实验对象并不会觉得很惊讶。

对于C组(参照组,Control),不会问任何问题,仅仅是把邀请的内容告诉对方。

然后,在现场讲座那天统计到场的人数;

实验结果根据这些学生最后的行为来打分,其中口头答应且现场出席为2分,口头答应但现场缺席为1分,口头拒绝且现场缺席为0分;

可以看得出,分数越高,则证明这名学生被“说服”的程度也越高。

三组分数的比照为下图,

稀字五行属什么?稀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A组,也就是“感受到这是唯一机会”的学生们,被“说服”的分数,大约是其他两个组分数的1.5倍!

这个实验试图告诉我们,

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机会是“千载难逢”的,就会产生更大的说服力。

(相关实验见:When opportunity knocks: The effect of a perceived unique opportunity on compliance,Jerry M. Burger and David F. Caldwell,Departmen of Psychology, Santa Clara University, DOI: 10.1177/1368430210391493)

4 规避压力

商场上的营销大师们,其实都深谙此道;

李经理,今天这个配置和价格是我找领导特批的,等下我还要去别的客户那里,如果您不能马上定下来,我不敢保证还能拿到这样的条件给您。

怎么听上去是那么紧迫而带有压力?

因为他正在制造一个“唯一的机会”,并且“过时不候”。

“稀”字说服力的核心就在于,越是感觉到要“失去”,就越是不想“失去”,更不用说,当这种“失去”还被披上“唯一机会”的外衣。

如果你有带孩子去拍艺术照,你应该不会觉得下面的商家说辞很陌生,

除了您现在挑选的24张照片,我们还拍了很多孩子的照片,但这些电子存档我们最多保留一周,您如果还想打出来,要尽早跟我们说。

表面上商家在“好意提醒你”,别错过了你孩子那些“唯一难得的照片”哦;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隐晦地在制造“唯一且过时不候”的压力。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自己的真实经历;

我女儿特别喜欢芭蕾舞,老婆带着她参加了家门口的一家芭蕾训练班;

最初,训练班的销售代表按照250元一堂课标准价来给我老婆报价;

在最初的30节课就要上完的时候,销售代表找到我的老婆,告诉她,

您要尽快续买课程哦,今天下单我可以给您,40节课单价220的优惠哦。

老婆很纠结,她跟我说这个优惠不错,但今天就要下决定,到底要不要买呢?

我尝试这样劝解她,

你这样想,假设我们错过了这次优惠,过一周后,我们再去找她用30节课每节220的价格,她会不会给我们?

老婆有点疑惑,说,

可能会,可能不会…….

我很坚定地告诉她,

肯定会!只要我们不着急,课程停几天就停着,对于她来说,要么是没有我们的订单,要么是220买30节的订单,之前可以给,没道理现在不能给。

当然,我想表达其实是,对方在制造“唯一机会”的压力,我们应该有意识去规避这样的影响。

果不其然,我们没有在当天下单,过了几周后,我依然拿到了同样的优惠。

之后,每次续约,我都故意不去按照对方的“时间压力”来回复对方,而是等到课程过期后,提出我想要的价格;

两年后,我目前的课程单价是150元一节。

在此,我想提醒我的读者,请认真思索一个问题,

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情况:卖方只能在今天用这个价格卖给你,明天就不行了。

(当然我指的是同样的一批成本相同的产品)

5 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内容的背后,依然都是“模糊谈判论”的影子;

分类、二元、语言、极端;

“稀”,“稀缺”的本质,是对“战Vs逃”二元差异的极化;

当我们尝试画出一个分类,战 Vs 逃(做Vs不做),人们的大脑迅速二元化,寻找决策动机;

当“动机”还没出现之前,这个分类对我们来说就是模糊的,没有说服力;

“稀”,可以让我们在谈判中撕开这个分类,让人对“失去”的感受越分明,“稀”字说服力就越极端;

说服力的流动,再次从模糊走向极端。

这里是“谈判思维”!

“模糊谈判力 第五十九篇” 待续

桔梗

稀字五行属什么?稀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