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正“苦 寒 发汗 "治 法研 究

张从 正 “苦 寒 发 汗 "治 法研 究

吕 凌 ,袁 俭

张从正 , 字子 和 , 以“攻 邪论 ” 为 其 代 表学 说 , 为 “金元 四 大家” 之一 。 张氏一生勤 于诊 务 , 于 中 医理 论亦 有精 妙 见解 , 在 其代表著作《儒 门事亲》 中指 出“病 由邪生”,故可“攻邪 已病”。 张氏治病 ,以汗 吐下 三法 为 代表 ,认 为 “圣 人 止 有 三法 ,无 第 四法也”。 在对 汗法的认识和应 用 中 ,张氏提 出 了 “苦寒 发 汗”一 说 ,实启先哲之未 明 ,而全后学之精思 ,值得我们用心思考。

1 “苦寒发汗治法的源流

1. 1 “苦寒发汗”理论源于《内经》

苦 ,为 五味之一,五行属火;寒 ,为药性之一 ,作 用趋于下行。 汗法属于 中医临床八法之一 ,主要用 于宣发肺卫 ,祛邪外 出。 《内 经》 中有许多关 于汗法 的论述 ,如《素问 ?玉机真脏论》 云 :“今风寒客 于人 ,使 人毫毛毕 直 ,皮肤闭而 为热 , 当是之 时,可汗而发也 。”指 出 了汗 法的使用 原则 和依据 。 《素问 ?阴 阳别论》 日 :“阳加于 阴谓之汗 。”说 明了 汗法 的作用机理 … 。 一般认 为 ,汗法大多用 于外感 表寒之 病证 ,用药 多 以辛甘 发散为 主。 此 说 固然 确凿 ,然而从 汗法的机理着 眼 ,对 于寒邪为 患 的热证 ,选择辛甘之药 以阳加 阴 ,可汗而解表 ;但 对于热邪为患 的热证 ,辛 甘之 药恐未 合病 机。 《素 问 ?六 元政 纪大 论》 指出“凡此少阴司 天 之政 , …… ,岁 宜咸 以之 ,而调 其上 ,甚 则 以苦发之 ” ,《素问 ?至真要 大论》 指 出 “火淫 于 内 , 治 以 咸冷 , 佐 以苦辛 ,以酸收之 ,以苦发之 。 ……火淫所胜 ,平 以酸冷 ,佐 以苦甘 ,以酸收之 ,以苦发之 , 以酸复 之 ,热淫 同。 ”说 明 以苦寒 之药 治疗 火热之 邪为患的病证 ,亦 可收发散 邪气之功 ,是为 “苦寒发 汗” 的理论基础 。

1. 2 “苦寒发 汗”方 药创于 河 间

金元 时期 , 中医学术 上颇 多创见 。 作 为河间学派 掌 门人 的刘 完素 ,认为 “火 热” 为外感 六 淫和五志过极 为病 的核心病 机 ,临证上 主张以寒 凉之剂 抑阳泻火。 对于表证 发汗之法 ,刘 氏指 出 “如 世 以 甘草滑 石 、葱 、豉寒 药 发散甚妙 ”,明确提 出了 辛凉解表法和代表方剂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 散由麻 黄 、 防风 、 白术 、 白芍 、桔 梗 、荆 芥 、 当归 、石膏 、薄荷 、大黄芒硝 、滑 石 、黄芩 、连翘 、JlI芎 、甘草和生姜组成 ,用于治疗表里俱 热 的病证 。 该方 既从 气分 清 表热 ,又从 血 分泻 里热 ,使周身 气血流 畅,无有郁滞 J。 后世 医家王好古 指 出 :“刘 氏用药 ,务在 推陈致新 ,不使少 有拂郁 ,正造 化新新不停 之义 ,医而不知此 ,无术也 。”

1.3 “苦寒 发汗”治 法详于 从正

张从正 私 淑刘 完 素 的学术思想 ,认为 气 血 以 流 通 为 贵。 在 汗法 的论述 中 , 张 氏明 确提 出 了“苦寒发汗 ”治法 ,且论述颇详 。

《儒 门事亲 ?卷二 ?凡在 表者 皆可汗式十 五》 指 出“风 寒暑湿之气 ,入于之皮肤 间而未 深 ,欲速去之 ,莫如发汗 。 ……然发汗亦 有数种。 ……寒凉亦 能汗也 。 ……如大柴 胡汤小 柴胡汤 、柴胡饮子 ,苦 寒之 药 也 。 …… 以《本 草 》 校之 ,…… 黄芩、知 母 、枳实 、地骨皮 ,其苦而寒者 乎 ;前 胡 、柴胡 ,其苦 而微寒 者乎 ; … …皆发散之属也。 ”这段论述 十分 精辟 , 说 明 汗法 的 目的是 发散 入于皮肤之间 尚未深入 的邪气 。 由于邪气有风寒暑 湿的不同 ,所 以在临证时要审 因论治 ,对 于风热 、暑热和 湿热之邪 ,可采用苦寒发 汗的方法进行治疗 。

需要强调 的是 ,张 从正 “苦寒 发汗 ”法 的根 本 目的是 发散外邪 ,即给病邪 以出路 , 以达到邪去 正安 的 目的 ,而且张 氏临证颇 多变通 ,未必完 全用 苦寒 之药 物和方剂 ,只要是用苦 剂或 寒凉 的方法发散热邪 ,都可视作“苦寒发 汗 ”法 的范 畴 ,此 正如 《儒 门事 亲?卷三 ?九气感疾更相 为治衍二十 六》 所指 “寒 可 以治炅 , 炅在外者 , 以 清房 、凉榻 、薄衣 , 以清剂 汗之 ;热在 内者 , 以 寒饮 、寒 剂平之” 。

2 张从 正“苦寒发汗”治 法探 析

2.1 “苦寒发汗”以发 火之郁

《儒 门事亲 ?卷六 ?热 形》记 载了一则假寒证病案 : 一位妇女身 冷脉微 ,喜食 沸热粥饭 ,夏 季时厚 衣戴帽蒙首仍觉寒冷 ,泄注不止 。 常年服用干姜 、附子硫黄等燥 热之剂维持健康 ,稍用寒凉 药食则病 情加 剧 ,如 此三 年不愈 。 从 正诊其两手脉 , 皆如绳有力 ,一 息六 、七至 。 于 是 以凉 布搭 心 ,次 以新汲水淋其病处,即使患者 呼叫无 状 ,仍令人持之 以冷水淋其三四十桶 。 于是大战汗 出 ,昏困一二 日诸病 皆除 。

《素 问 ?六元 政纪大论 》言 “火郁 发之 ” ,唐 代王 冰注云 :“发谓汗之 ,令其疏 散也。 ”本案 属“苦寒发 汗”外 治法的范畴 ,辨 证的关键是寒与热 。 虽然患者 的病 史和 临床表现 以寒证 为主 ,但《脉诀》有 云“六数七极 热生 多” ,故 舍症从 脉 而断为 热证 。 心主火 ,又热者寒之 ,故从 正 嘱人 “以凉 布搭心 ”且 “以冷水 淋 其三 四十桶” ,终得战汗而解 。 由此可 见 ,张 氏的“苦寒发 汗”法是 包括 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疗法的概 括,是对诸多治疗方法提纲挚领的分类,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是 中 医整体观在 治疗上 的体现 ]。 因此清代王孟英 “自古 以来,善 治病 者 ,莫 如戴 人”的评价并不 为过 。

2.2 “苦寒 发 汗”以平风 之 胜

《儒 门事亲 ?卷六 ?风 形》 记 载“南 乡 陈君俞 ,将赴秋试 ,头项偏肿 连一 目 ,状若半壶 ,其 脉洪大 。戴人 出视 。 《内 经》 : 面肿 者 风。 此 风乘 阳明 经也 , 阳 明气 血俱多 。 风肿宜汗 ,乃与通圣 散 ,人 生姜 、葱根 、豆豉 , 同煎一 大盏 , 服之 ,微汗 ; 次 日以草茎鼻 中 ,大 出血 ,立消 ” _4 J。

本 案为“苦寒发汗”内 治法 结合放血 疗法 的代表 。 通圣 散为刘完 素所创制 的表里双解 之剂 ,可 以散风郁 ,开结滞 ,宣通气 血,用于表证 而兼 有内 热之人 。 张从 正私 淑刘完 素之要 旨并加 以发挥 , 在微汗散邪 的同时加 以放血疗法 ,使方与法合 ,效 如桴鼓。 对于放血疗 法 ,张 氏认为 “出 血之 与发 汗 ,名 虽异 而实 同” , 即砭 刺出血 之法 同样可 以发泄逐 邪 ,疏 风宣毒 ,通经散 癖 ,决雍泻火 ,清灵苗 窍 ,且取效更捷 ,符 合“血实者决之 ”的原则 ]。

综上 所述 ,张从 正 的“苦寒 发汗 ”治法建 立在 对疾 病病 因 的正确 分析和对病机 的准 确把 握基 础之 上 , 是 汗法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是包括药物 、渫 、洗 、放血等方法在 内 的综合性 治疗 方案 ,表现了 张 氏精 于医道 、圆 活诸法 的大家风 范。 其论遥 承经 旨 , 有理有据 ;其方源于河 问,方 药赅备 ;其法验于 临床 ,效如桴鼓 。 “苦 寒发汗 ”治法不离 中医学辨证论治 的准绳 ,是 中医学 整体 内 容 中的重要构件和宝贵财富 ,值得我们深 入研究并将其发扬光大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