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赋予事物一个承载意义、期望与身份的符号,并借此为其未来的发展铺设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深远的祝福、一个无声的预言、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其象征未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期望与愿景: 个人: 父母给孩子取名,往往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如“志远”、“嘉慧”、“安然”)、对品德的期许(如“仁杰”、“守信”、“思齐”)、对人生状态的祝愿(如“乐康”、“欣悦”、“安宁”)或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如特定的字辈、纪念先祖)。 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称,需要体现其核心价值(如“诚信”、“创新”)、市场定位(如“高端”、“亲民”)、行业特性(如“迅捷”、“稳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如“环球”、“未来”、“领航”)。 项目/活动: 名称需要清晰传达项目/活动的目标(如“曙光计划”、“春风行动”)、核心理念(如“和谐共生”、“智慧未来”)以及想要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塑造第一印象与身份认同: 名字是“第一张名片”: 一个恰当、响亮、富有内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积极的初步印象,激发好奇心和好感度。这为未来的互动和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定义身份核心: 名字是个人、组织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标识。它帮助确立“我是谁”、“我们代表什么”。一个强大的名字能强化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帮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质。 3. 蕴含潜力与可能性: “名正则言顺”: 一个寓意积极、方向明确的名字,仿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像一个无形的灯塔,引导着个体或组织朝着名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发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对拥有者(人或组织)产生积极的暗示和心理激励,鼓励其努力去“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品质和未来。 4. 象征连接与传承: 连接过去与未来: 名字常常承载着历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当下(时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像一个纽带,连接着起源和归宿。 建立情感纽带: 一个被用心赋予、饱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拥有者与命名者(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是未来关系的重要基石。 传承价值: 名字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勇敢、智慧、仁爱)或精神(如探索、坚韧、合作)是希望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 5. 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与价值: 品牌资产的核心: 在商业领域,一个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之一。它帮助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承载品牌承诺,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一个有远见的名字能为品牌未来的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什么,象征着未来”的核心在于: 意味着: 深思熟虑地注入期望、定义身份、赋予意义、建立连接、并期望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着: 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一个有待实现的蓝图、一种无形的引导力量、以及一份承载着祝福与责任的传承。 它是对未来潜力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积极召唤。 因此,起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仪式。一个好的名字,如同一颗精心挑选的种子,蕴含着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它既是当下的承诺,也是通往未来的第一声回响。

北京东城:做好“静”字文章,推动社会凝聚力提升

西红柿一天天变红,辣椒挂满了枝头……家门口的小花园一直是北京东城天坛街道居民辛胜景最惦记的地方。小区改造提升后,院落地面重新铺设,楼里楼外粉刷一新,上下水管线重新更换,停车位规范有序,智能充电柜、便民自助洗车站等一应俱全,就连门口的小花园也得到了提升,种上了蔬菜和花卉。“真的太幸福了,我们家是这个小区的老住户了,谁能想到住了几十年的老小区还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服务。”辛胜景感慨道。

北京东城:做好“静”字文章,推动社会凝聚力提升

天坛街道永内东街东小区改造后建成的便民自助洗车站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也一直被东城区列为民生实事项目。辛胜景所在的天坛街道永内东街东小区是东城区第一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试点小区之一。小区改造提升解决掉困扰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后,社区还成立花友会等居民自治组织,打造爱墨斋书社、舞蹈队、织爱编织社、青少年书法班等社区社会组织,在各项社区文化活动中促进居民社区、与物业的融合度。“我们这老旧小区改造以后,环境真是大变样,连业余生活都丰富起来了。”辛胜景说。

五年来,东城区始终把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改善。2017年起,东城区成立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联席会,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及基础设施老化、基础配套不足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共有92个老旧小区启动综合整治,腾退简易楼109栋,完成棚户区改造8542户,建设提升各类生活性服务业网点418处、蔬菜零售142处。

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生活状态也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追求。“你去社区打乒乓球吧,我在这跑步,锻炼锻炼腿脚。”在工人体育馆的跑道上,几名老年人正利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不时交流着锻炼心得。近年来,东城区全力推进“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区创建”工作,“15分钟健身圈社区覆盖率达到100%,群众健身便利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改造51片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地,打造青年湖、龙潭中湖2所体育公园;完善100条健走步道标识建设,服务供给日渐增多。

北京东城:做好“静”字文章,推动社会凝聚力提升

龙潭中湖公园健身步道

在加强硬件设施的同时,东城区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全民健身体育节、东单篮球3V3斗牛赛、龙舟赛、健跑东城行等活动深受居民欢迎。2021年,北京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在东城成功举办,不少居民、写字楼白领、社会工作者等纷纷参与其中,在东城掀起一股体育生活化热潮。“冬奥让冰上运动在东城也热了起来,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节假日期间。”不少居民表示。

北京东城:做好“静”字文章,推动社会凝聚力提升

东城区足球爱好者积极参加北京市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东城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四方责任”,逐步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曾率先实现所有小区封闭式管理,率先推动机关干部下沉,率先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目前,“电子哨兵”在东城多个社区卡口上岗,社区多措并举保障封管控区居民就医、出行方便,生产生活秩序持续向好。东城区全区238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17个街道168个社区居委会无缝对接,由社区组织、家庭医生团队、功能社区和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健康网格建成。

“阿姨,您把证件往机器上一贴,信息两三秒就出来了。”在北京市普仁医院入口处,一台健康宝测温核验一体机随时“把关”,几位老年患者正在导医员的帮助下刷医保卡或身份证、老年卡完成预检筛查。东城区为区属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22台健康宝测温核验一体机。同时,各医疗机构在门诊大厅增加服务人员,帮助老年患者完成进入医疗机构的预检筛查、预约挂号、打印化验单等,使老年患者的就医更加方便。

北京东城:做好“静”字文章,推动社会凝聚力提升

北京市普仁医院入口健康宝测温核验一体机

便捷、顺畅的就医体验也极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就医感受,让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2022年3月,东城区开展首届“最美东城养老人”评选活动,13位“最美东城养老人”通过评选脱颖而出。一批“最美东城养老人”的产生,是东城区养老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印证。2021年一年间,东城区建成养老家庭照护床位400张,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电话巡视探访服务5万余次;建成老年助餐点54个,覆盖全区17个街道的老年人;签约辖区内外服务商228家,打造微心愿、微公益项目等一系列为老服务品牌……目前,东城区正着力打造东城版“聚融式”为老服务新模式。

五年来,东城区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一批老旧小区整治完成后陆续亮相,美丽院落“遍地开花”,看着修葺一新的小区环境,居民们喜笑颜开;“双减”政策逐步落实,教师有序轮岗,实现校际、学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更好地满足“就近上好学”需求;区级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站点实现三级信用就医服务,守信市民“先看病后付费”,就医时间大大缩减。未来五年,东城区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扣“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围绕社情民声“静”字做文章,全面增强社会凝聚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宁,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共融。(刘旭阳/文,林萱 张传东 闫文 张维民/图)

来源: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北京东城工作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