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话,为何把人傻说为“苕”?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说“苕”之二)

湖北方言“苕”,不只是红薯称呼,更是用来形容人愚笨的口头语,相关词汇十分丰富。

湖北话“苕”基本含义,可与北方话“傻”对应。苕的近义词还有愚、蠢、痴、呆、笨。

湖北话,为何把人傻说为“苕”?

湖北还有一个方言,与“傻”对应,那就是哈hǎ(三声)。

一、以物喻人,因为红苕这种作物“傻得可爱”

湖北话,为何用“苕”形容人傻?具体情况无从考证,只能进行分析推理。湖广渔夫认为,最大可能是由物及人,用红苕的特点引申出形容人。

苕,也称红苕。红苕这种作物“傻得可爱”“命贱”。它不择土壤,什么地方那都能生长;它生命力顽强,繁殖简单,栽到地里,浇一瓢水,不用多“伺候”,就能收获,并且产量高;它的块根很大,像“傻大姐”“憨哥”样子;它可生吃、可熟吃,可当菜、也可当主食。

湖北话,为何把人傻说为“苕”?

苕,真的是傻得可爱。太实在,就是傻。最开始,用苕形容人,可能并没有多少贬义,后来演化出若干贬义词。

汉语的字义词义,在不断演化之中。有些词汇,如肮脏、笨,早先是褒义词,后来却变成了贬义词。

笨,是竹子的内层,竹白也。《广雅·释草》里说,竹的表面叫做笢,里面名笨,其白如纸。古人用笨来形容女孩之纯洁可爱,就如白纸一张。后来,笨指人愚蠢。

湖北话,为何把人傻说为“苕”?

二、“苕”与北方话“傻”基本对应

说苕先说傻。因为湖北方言苕sháo,与北方话傻shǎ,字义差不多。

傻这个字,最晚宋朝就有了,至今读音也没变,字义变化也不大。《广韵》注音,沙瓦切。字义,一是不仁,二是轻慧貌。轻慧貌,即缺少智慧,就是蠢笨嘛。

湖北话,为何把人傻说为“苕”?

清朝中期成书的《红楼梦》里,就有“傻大姐”“傻大舅”等俗语词汇。

现代汉语词典》:傻shǎ为形容词,释义有二:

1.头脑糊涂,不明事理:傻头傻脑,装疯卖傻,吓傻了。

2.死板,不知变通:傻干,傻等。

词典对傻字的释义,用湖北话“苕”可以完全替代。

傻头傻脑=苕头苕脑,装疯卖傻=装疯卖苕,吓傻了=吓苕了。

傻干=苕干,傻等=苕等。

甚至北方话粗口“傻屄”,湖北话也有对应词“苕屄”。

苕与傻,也可作副词,表示“极”。傻白,极其白。苕大,是很大、极大之义。“他买了苕大一个西瓜。”

湖北话,为何把人傻说为“苕”?

三、又苕又哈有多傻?

湖北方言及四川方言里,还有一个与“傻”类似的词——哈hǎ(三声)。你真哈、你真苕、你真傻,是一个意思。

粗口“哈卵子”,即蠢货。

哈话,即傻话、苕话,丢人话。

哈子、哈巴,即傻子,苕货,笨蛋。四川话说为“哈儿”

哈相,即傻相。

湖北方言蛮苕蛮哈、又苕又哈,苕+哈,是强调“很傻”的意思。

湖北方言主体是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按语言学家观点,官话均属于北方方言区。湖北作为中部地区,湖北话兼有南北特点。

湖北方言哈hǎ、苕sháo与北方方言傻shǎ,是个什么关系?哈,为何有傻的含义?

湖广渔夫认为,哈hǎ应该是傻shǎ的音变,这两个字声调均是三声,发音也十分接近。简言之,湖北方言把“傻”读成了“哈hǎ”,哈是傻的音变。

那傻shǎ会不会音变为苕sháo呢?这种可能性很小。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