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千百度,灯火阑珊寻他处–蓦然集第001.我的家乡陵川县

蓦然回首千百度,灯火阑珊寻他处--蓦然集第001.我的家乡陵川县

凤凰社图标

本文是“蓦然集”第一篇文章,源起于端午节时老乡送我的两只粽子,想起了阔别经年的家乡,想起父母、朋友、同学、老师,想起尘封在记忆里的那些长了毛、发了霉的人和事,便有了写一篇文章来纪念的想法。

这个集子起名叫做“蓦然”,是因为每次回首过往,总不免彷徨且迷茫,那些不堪回首,依然“灯火阑珊”。于是想起辛弃疾,想起了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故乡灯火阑珊处

蓦然回首千百度,灯火阑珊寻他处--蓦然集第001.我的家乡陵川县

陵川县地形图

陵川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周边有高平泽州、壶关、长治,还有河南辉县和修武,为山西省东南之门户。年平均气温7.9℃左右,冬暖夏凉。常住人口20万,总面积1751,海拔最高1796,所谓“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石质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3.9%,2020年生产总值48.6亿,年均增长7.5%。

陵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厚重。古域为尧、舜部落,是世界围棋起源地。自公元596年隋开皇建县以来,历史上出了7名状元、93名进士,陵川籍人士郝经是我国宋元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史学家,著有《续后汉书》《春秋外传》等。

有崇安寺、棋子山、锡崖沟、佛子山和王莽岭等著名景区,还有塔水河遗址(陵川夺火乡塔水河畔)、西瑶泉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2.6万年前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在此居住。

陶唐时代,尧分天下为九州,陵川是尧舜两个部落的地盘,属冀州之域。舜建虞朝,肇启天下为十二州,陵川仍属冀州。夏商两代更是划归“王畿”之地。

西周初期,陵川属于晋国的封邑;公元前403年三国分晋后划归韩国上党郡。前262年秦伐韩逼取之,上党太守冯亭违背国君命令,带着包括陵川在内的上党17城降赵,于是白起伐赵,引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

蓦然回首千百度,灯火阑珊寻他处--蓦然集第001.我的家乡陵川县

史记·秦本纪》: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史记·赵世家》: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阬之。

吕氏春秋》: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竭。——(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陵川仍属上党汉武帝置并州,陵川属上党。三国时期,陵川属曹魏西晋建立,属并州上党郡。公元306年,陵川为前赵领土。公元311年,陵川归后赵。公元383年,西燕慕容永称帝,陵川属燕。公元529年,陵川属北魏,后属北齐。公元574年,陵川属北周的建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郡,改建州为泽州;607年又废州改郡,泽州改置为长平郡。617年,长平郡复改为泽州。唐武德元年(618年),分泽州为盖、建、泽三州,陵川划入盖州;758年,陵川县复属泽州。

五代十国时期,陵川县时属梁,时属晋,时属时间都不长久。宋太宗时,陵川再归泽州。金占领时期,先属泽州,后属忠昌军节度。元朝,先属泽州,后属晋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泽州为直隶。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回泽州。

民国三年(1914年),撤销泽州府,陵川属冀宁道。1934年,实行省、县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陵川属阎锡山所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3年,日军侵占陵川,把陵川划归上党道;太行抗日根据地则设立陵高县。1945年,陵川解放,1945年12月,属太行第四专区。1948年,划归太行第三专区。1958年,改为晋东南专区。1959年2月,改为陵川公社;7月恢复原建制。1985年4月,晋东南地区撤销,陵川归晋城市管辖。

箕子冯亭元好问,三圣瑞现骷髅僧

蓦然回首千百度,灯火阑珊寻他处--蓦然集第001.我的家乡陵川县

箕子.棋子山

陵川虽小,文化底蕴却极为丰富,名人辈出,古迹众多。远古有塔水河、西瑶泉两处遗址;上古从尧舜禹到夏商周,都是王的领地;先秦是战略要地,后秦复生生不息。说来典故有点多,挑几个有趣的讲讲吧。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贵族,是商纣王的叔父,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官太师,因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县),故称箕子,与微子、比干齐名。后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孔子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屡谏不听后,不得已“割发装疯,披发佯狂,隐而鼓琴以自悲”。

公元前1124年,周武王兴兵伐纣。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箕子趁乱逃往箕山(山西陵川县棋子山),隐居期间,箕子利用那些天然的黑白两色石子摆卦占方,参悟星象运行、万物循变之理。

求贤若渴的周武王访道太行,在陵川找到了箕子,恳切请教治国的道理。箕子于是便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史称箕子明夷。武王又请箕子出山,箕子说:“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武王走后,他便率领弟子与一批遗老故旧向东而去,从胶州湾渡海,创立了箕氏侯国。

武王知道后,派人到朝鲜封箕子做朝鲜的国君,是年52岁。箕子带去了懂诗书、礼乐、医药、阴阳、巫术的知识分子,懂得各种技艺的能工巧匠。把中原文明带到朝鲜半岛北部,教化臣民,使古朝鲜习行中国礼乐制度,衙门官制、饮食起居逐渐沿习中原习俗。

据史料记载,箕子王朝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共历41代君王,直至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箕子的第四十一世孙箕准被门下卫满发动政变所推翻。

《后汉书·东夷传》还记叙了箕子后代的情况:"其后四十余世,至朝鲜侯准,自称王。汉初大乱,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千口;而燕人卫满击破准而自王朝鲜,传国至孙右渠。""昔箕子违衰殷之运,避地朝鲜。始其国俗未有闻也,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回顽薄之俗,就宽略之法,行数百千年,故东夷通以柔谨为风。异乎三方者也。苟政之所畅,则道义存焉。仲尼怀愤,以为九夷可居,或疑其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三国志·东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述。《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述得更详细,而且记述箕准南逃以后,"其子及亲留在国者,因冒姓韩氏"。该国的确既有箕姓,又有韩姓。

上面说的“其子及亲留在国者,因冒姓韩氏”是有原因的,否则为什么不冒姓别的呢。要知道当年箕子从陵川棋子山出逃朝鲜时候,由于时间仓促,有一部分子孙是留下来的,为了不被仇家知道,便是“冒姓”了韩氏,后来这些箕子的后人“韩氏”就成了“三国分晋”时候“韩国”创始人,被秦国灭了以后,“韩氏”贵族便循着他们祖先箕子的路线一路也逃到了朝鲜,……“箕”“韩”本就是一家。至于后来朝鲜分裂,南面的为什么叫“韩国”,原因找到了吧!

所以现在朋友们知道为什么韩国人动不动就说那些文化遗产是他们的了吧,那是有原因的,就像郭德纲说的那样:“韩国人创造了一切,而我们创造了他们。”当然,我们陵川人对于他们的很多堕落行为,也是深感痛心的。虽然如此,毕竟骨肉情深,又怎么舍得不认这个子孙呢。

蓦然回首千百度,灯火阑珊寻他处--蓦然集第001.我的家乡陵川县

冯亭“驱虎吞狼”,引发长平之战

冯亭,上党郡守。公元前262年,白起攻占领野王,阻断了上党与韩国本土,韩王决定割让上党于秦国。冯亭不肯,采用驱虎吞狼之计,率领上党郡投降赵国,引发长平之战,冯亭兵败阵亡。冯亭死后,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有的留在赵。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及后世著名的冯唐、冯奉世都是他的后人。

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不受。可见其并非为了贪图个人利益。作为“驱虎吞狼”之计,冯亭其实是看得很准的,要不是秦国有个“范雎+白起”组合、要不是赵王用赵括换下了廉颇,他基本上就成功了。自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乱世中冯亭这样的人,绝对是可以称之为豪杰的。

蓦然回首千百度,灯火阑珊寻他处--蓦然集第001.我的家乡陵川县

问世间情为何物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由于金庸先生的小说,元好问的这首《摸鱼儿·雁丘词》得以扬名四海。

《摸鱼儿·雁丘词》: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文学家、历史学家。七个月时过继给元格为子,随即把他带到掖县县令任上。元好问天资聪明,七岁就能写诗。十一岁随元格在冀州任职,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路择的赏识,“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师从陵川人郝晋卿,博通经史、淹贯百家。十七岁时,元格被罢去陵川县令之职,仍继续住在陵川,直到元好问十九岁完成学业,才带全家离开。

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1224年,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被囚数年。1257年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据说他迄今流传下来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卷,《唐诗鼓吹》10卷,《遗山乐府》五卷等。此外还有《遗山诗集》《乐府》《续夷坚志》等。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上面这首《摸鱼儿·雁丘词》是元好问16岁从陵川赴太原考试途中写就,其天赋可见一斑。他当时的老师正是陵川人“郝晋卿”,使他“博通经史、淹贯百家”。

蓦然回首千百度,灯火阑珊寻他处--蓦然集第001.我的家乡陵川县

这里是我的家

三圣瑞现塔”位于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俗称积善塔,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共13层,高约30米,是我国辽金时期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代表,是研究辽金建筑嬗变的重要资料,这种密檐式塔仍保存有唐代方形密檐塔的形式,盛行于北方,是金代沿用的另一种密檐式塔的新创造。

据塔内第三层所嵌碑文记载:“大定六年(1166年),舜都骷髅和尚行化至此,曾从昭庆院西掘出一只石龟,中藏肉髻珠一粒,背刊‘古禅寺三圣瑞现塔’,腹刊‘隋仁寿元年僧丰彦藏’字,于是骷髅和尚便将旧得舍利和石龟同藏于下,并建塔在其上。大定九年(1169年)工程告竣”。

看到这里的朋友请注意图片中“三圣瑞现塔”左下方的红箭头所指,那个屋顶便二郎在老家的老家了。那时候的“昭庆院”是我们的学校,母亲是老师,我上课只需要打开家门就是学校,从来不会迟到。因为,哪怕我在床上,也是在学校的床上呀,哈哈哈哈!

蓦然回首千百度,灯火阑珊寻他处!那个“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童年,那些“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青春,梦里的“箕子冯亭元好问、三圣瑞现骷髅僧”,心坎上的“问世间,情是何物”到如今“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是啊,“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写到这里,晚安。

蓦然回首千百度,灯火阑珊寻他处--蓦然集第001.我的家乡陵川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8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