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赋予事物一个承载意义、期望与身份的符号,并借此为其未来的发展铺设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深远的祝福、一个无声的预言、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其象征未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期望与愿景: 个人: 父母给孩子取名,往往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如“志远”、“嘉慧”、“安然”)、对品德的期许(如“仁杰”、“守信”、“思齐”)、对人生状态的祝愿(如“乐康”、“欣悦”、“安宁”)或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如特定的字辈、纪念先祖)。 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称,需要体现其核心价值(如“诚信”、“创新”)、市场定位(如“高端”、“亲民”)、行业特性(如“迅捷”、“稳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如“环球”、“未来”、“领航”)。 项目/活动: 名称需要清晰传达项目/活动的目标(如“曙光计划”、“春风行动”)、核心理念(如“和谐共生”、“智慧未来”)以及想要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塑造第一印象与身份认同: 名字是“第一张名片”: 一个恰当、响亮、富有内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积极的初步印象,激发好奇心和好感度。这为未来的互动和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定义身份核心: 名字是个人、组织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标识。它帮助确立“我是谁”、“我们代表什么”。一个强大的名字能强化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帮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质。 3. 蕴含潜力与可能性: “名正则言顺”: 一个寓意积极、方向明确的名字,仿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像一个无形的灯塔,引导着个体或组织朝着名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发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对拥有者(人或组织)产生积极的暗示和心理激励,鼓励其努力去“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品质和未来。 4. 象征连接与传承: 连接过去与未来: 名字常常承载着历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当下(时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像一个纽带,连接着起源和归宿。 建立情感纽带: 一个被用心赋予、饱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拥有者与命名者(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是未来关系的重要基石。 传承价值: 名字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勇敢、智慧、仁爱)或精神(如探索、坚韧、合作)是希望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 5. 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与价值: 品牌资产的核心: 在商业领域,一个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之一。它帮助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承载品牌承诺,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一个有远见的名字能为品牌未来的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什么,象征着未来”的核心在于: 意味着: 深思熟虑地注入期望、定义身份、赋予意义、建立连接、并期望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着: 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一个有待实现的蓝图、一种无形的引导力量、以及一份承载着祝福与责任的传承。 它是对未来潜力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积极召唤。 因此,起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仪式。一个好的名字,如同一颗精心挑选的种子,蕴含着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它既是当下的承诺,也是通往未来的第一声回响。

屯昌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 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屯昌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 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2022年06月10日23:09 | 来源:

小字号

屯昌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 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屯昌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 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海南屯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暨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海口6月10日电 (李浩蓉)6月10日下午,海南省屯昌县举办《屯昌的非遗·屯昌的精彩——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屯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暨非遗进校园活动活动在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礼堂进行,该活动秉持着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旨在推动非遗文化,聚焦“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的保护传承理念。

据悉,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了解非遗的前世今生,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屯昌县文化馆、屯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共同主办了本次活动,这次活动由屯昌县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指导,是屯昌县举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之一。

据了解,本次活动有100余名学生参加,由原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王恩向同学们讲解距今1300多年历史的海南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军坡节”历史文化,此外,还有屯昌县级非遗“坡陈五行桩”传承人,第六代传人许宇焕向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五形桩的动作要领。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了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活动主办方精心策划和实施了这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专家讲解、观看专题片、展示、互动等形式,在一节课45分钟里,让同学们了解非遗、走进非遗、爱上非遗,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非遗文化活动不仅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验,还提升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热爱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种子。

(责编:刘瀚涛、席秀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