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温顺的女人,才能传承——追忆张氏四姐妹的母亲陆英

人们津津乐道的张氏四姐妹的传奇里,最容易忽略的人就是她们的母亲——陆英。她是我奶奶的二姑,一位非常不简单的女性。

智慧温顺的女人,才能传承——追忆张氏四姐妹的母亲陆英

陆英个人写真照

大家闺秀初长成

我奶奶的祖父陆静溪,其夫人是李鸿章的侄女,他亦是扬州有名的盐官,万贯家财超乎想象。陆静溪很疼爱二女儿陆英,陆英出落得眉清目秀,兼之聪慧了得,所以陆静溪对这个女儿的婚事十分慎重,为女儿挑选夫婿时也是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张冀牖这个乘龙快婿。陆英比张冀牗年长四岁,1906年,二十一岁的陆英与十七岁的张冀牗成亲。

张冀牖和陆英的婚礼,轰动了当时的合肥城——因为这场婚礼实在是太奢华了。光是陆英的送嫁队伍,便沿着合肥四牌楼一直延伸到龙门巷,迤逦了十里长街。陆英的嫁妆更是应有尽有,大到紫檀家具,小到扫帚簸箕,都挂满了金银饰品,光是陆英陪嫁的梳妆盒便有四十只之多,里面各种翡翠宝玉和金银首饰更是不计其数。

聪慧能干重传统

陆英温和贤淑,精明能干却不锋芒外露。她延续着名门大户的礼仪,孝顺长辈,对婆婆敬爱有加,家中近四十口人一起生活,陆英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一年婆婆大寿,她提前好几个月去景德镇定制了“万寿无疆”的彩色寿碗寿碟等请客餐具,家里宗族亲戚来往客人,都由陆英亲自安排,族里长辈都对这个媳妇赞赏有加。

陆英尊重传统礼教,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们一定要在客厅的一侧规规矩矩地向客人打招呼,等到佣人端着糖果盒子上来后,才能安安静静地依次退出,绝不会出现在客人面前闹着要糖果的举动。

陆英始终保持着传统的端庄,但思想并不守旧。张家姐妹的名字,都是陆英给取的。在为她们取名时,陆英专门选择了“带腿儿”的“元”“允”“兆”“充”等字,喻示女儿们终归要离家出嫁,更希望她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拥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人生。多年以后,张氏四姐妹随时代大潮沉浮,足迹踏遍大半个地球,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之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培养保姆塑家风

陆英要管家务,要管田租账目,无暇照顾儿女。孩子断奶后,就都由保姆们照顾,陆英充分发挥每个保姆的特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工:朱姓保姆对孩子管教严格,陆英便让她每天监督孩子们读书;刘姓保姆心灵手巧,便由她给几个女儿梳妆打扮;林姓保姆擅长烹饪,负责孩子们的一日三餐;高姓保姆情商高,便请她管家庭的人情交往。就这样,陆英把家里的各种事处理得妥妥帖帖。

张家是书香世家,读书风气浓厚。与当时很多大家族不同,陆因对保姆们的文化水平要求很高。她发起了“教保姆认字”的热潮,她自制了许多小木板,上面是一些常用字,每天早上保姆们给陆英和孩子们梳头时,可以借摆在梳妆台上的这些小木板学认字。等头梳完,字也认识了。

陆英还经常组织女儿的保姆们相互比赛,学得好的保姆会有一定的奖励,而这个保姆照顾的孩子也会得到表扬。为此,孩子们都当起了小先生,暗自给自己的保姆"开小灶"。

在如此风气之下,保姆们完成分内活计后,总会自觉地学习文化。很多在张家干了几年的保姆和佣人都可以自己写家书,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白话小说,很多保姆们也能用《诗经》的词语对话。

智慧温顺的女人,才能传承——追忆张氏四姐妹的母亲陆英

陆家合影:陆英(后排左二),奶奶(前排左一)

读书昆曲两相宜

张冀牖虽然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但在读书上,和妻子有着一样的看法和爱好。陆英和她的丈夫张冀牖各用各的书房,张家藏书甚多,书一多,如何放置便成了问题。陆英想了个办法,命人做了许多高及天花板的书架,专门放置在大房里。但在布置书房时,陆英却又特意将书随意摆放,而不是整齐地摆在书架上。她这样做的目的,是营造一种“到处都是书”的氛围。果然在这种“小心机”的设计下,孩子们慢慢培养出了捧书就读的习惯。

陆英酷爱昆曲,经常带着孩子们去看戏。张家花园成了孩子们的戏台,她们拿来母亲的梳妆盒,敷粉、抹脂、点唇,像模像样地把母亲的丝帕围在腰间表演起来,母亲、奶妈和佣人则成了她们早忠实的观众。在她的影响下,张家四姐妹渐渐也成了小戏迷,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被称为“最后的大家闺秀”。 

昆曲本就是诗词的语言,在陆英巧妙地引导下,张氏四姐妹的一生,都与昆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就了她们令人敬佩的素养和与众不同的魅力。大姐元和成为昆曲作曲家,与丈夫顾传玠携手致力于昆曲的研究和教授事业 ;二姐允和与俞平伯等人成立“昆曲研习社”,著的《昆曲日记》成为昆曲领域的珍贵史料 ;小妹充和先后在哈佛耶鲁等多所大学执教昆曲,并促成昆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6年,为纪念汤显祖诞辰370周年,78岁张元和与71岁张充和同台为观众献唱了一曲《牡丹亭》。两人一个演柳梦梅,一个演杜丽娘,台下掌声雷动,许多老观众感慨万千地说:“这才是大家闺秀演大家闺秀啊!”

热情追逐新事物

陆英对当时出现的许多新鲜事物也很有兴趣,在教孩子们传统文化的同时,她还请来了喝过洋墨水的先生教孩子们白话文和西方的音乐、舞蹈、算术,使她的孩子们接受到了比当时其他人更为全面的教育。

张家四姐妹天生对算术之类的知识不太感兴趣,对舞蹈却很喜欢。在接触到西方舞蹈后不久,四姐妹纷纷央求着母亲给她们每人置办一套练功衣和软底鞋,穿上后俨然一副舞者的模样。虽然当时四姐妹的舞蹈技艺尚嫌青涩,但姐妹们却不胜欢欣,纷纷穿上新的练功衣,摆起了造型拍照片。

女孩们对舞蹈感兴趣,张家的男孩子们对母亲为他们置办的照相机爱不释手。陆英的态度是允许孩子们随便玩,从不因为担心孩子们会破坏而将新奇的东西束之高阁,而是让孩子们从中获得探索的乐趣。

大限将至早安排

1921年,年仅36岁的陆因身体日益消减,大限将至人有所感。陆因拉着二女儿允和的手说:“你们的父亲虽然这些年和我琴瑟和谐,但他总是个不谙世事的书生,必会在我死后不久另娶新欢。我最担心新夫人是贪图张家财富而嫁进张家的,要是她对你们不好怎么办……”

陆英用的保姆中,一些是合肥农村的寡妇,本来生活艰辛,是陆英慈悲之心,留下了她们。于她们而言,陆英不仅是自己的主子,更是带自己脱离苦海的大善人。陆英强撑着身体,把保姆叫进屋中。陆英给了她们每人200大洋,那时普通的公务员一月薪资也不过才10大洋。

“我给你们这些钱,全是一个母亲对你们的恳请。等我走后,几个小哥我是不怎么担心,只是四个小姐妹,我是真的放不下心。无论如何你们一定要把她们好好养到18岁,生活能自理了。”

“夫人放心,我们一定照顾好几位小姐。”保姆们连连表明衷心。这些保姆们也都遵守了这个约定,有的甚至带大了张家的第三代。

陆英不仅交代了几位保姆,她还特意派人把她的嫁妆都给送回了娘家。张冀牖为人光明磊落,自是也不会打自己妻子巨额嫁妆的主意。

1921年9月,36岁的陆英在孩子们的哭泣声中与世长辞。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的眼角有一大颗泪珠滑落。她临死前,镇定安排了孩子们的未来和剩余财产的去向,这项工作让张家孩子受益到成年。

自古只见新人笑

陆英的离去,对张冀牖来说无疑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陆英去世不过一年,张冀牖就将自己创办的乐益女中的女老师韦均一娶进了家门,韦均一只比大女儿元和大7岁。

但不幸的是,正如陆英临终前预言的那样,韦均一和孩子们相处得并不融洽,她们之间的纠葛,也许只有她们自己才清楚原因。韦均一看来,不但要与陆英留下的孩子作战,还要去与一个已经死去却似乎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前女主人争夺对这个家庭的影响力。

智慧温顺的女人,才能传承——追忆张氏四姐妹的母亲陆英

本文作者陈佳佳在奶奶陆家老宅冬荣园分享

曲终人散永传承

2012年,扬州出版了一套《扬州美人》的纪念邮票,陆英以她形象绘画的一幅图片列在其中,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典雅美

陆英的一生短暂而匆忙,但她却用短暂的一生,深深的影响着她的孩子们。她是传统的,是大家闺秀,但她又是前卫的、开明的;她是淑慧的,是贤妻良母,但她又是雷厉风行的,有心智,手也快。

陆英是智慧温顺的女人,智慧温顺的道路,是家族传承中一条截然不同的通途。

* 智慧温顺是力量的一种,而非无力;

* 温顺者的轻声细语比振聋发聩更清澈;

* 智慧者相信享受世界之乐比占有这个世界更重要;

* 智慧温顺者,如水般绕开山脉,不与争锋,却又能对巨大的岩石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哪怕粉身碎骨。

假如你学会了,好事就会降临于你……

智慧温顺的女人,才能传承——追忆张氏四姐妹的母亲陆英

本文作者陈佳佳,著有《家族传承—佳佳说家文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1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