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穷到尾,明朝为什么没有阔过?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大明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穷。

许多人都知道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轮番上场,由此才造成了国库空虚,民穷财尽的局面。然而这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事实上,明朝从立国之初到最后灭国这二百多年时间里,一直没有阔过。那些所谓大明盛世充其量也就是当时的百姓还能填饱肚子。而造成明王朝长期处于温饱线和贫困线上下的恶果却是从明朝开国时候就已经种下了。

从头穷到尾,明朝为什么没有阔过?

明朝立国后不久,明太祖朱元璋便派出官员到各地巡视粮食生产情况,固定各地的税收额度。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全国田赋收入达到了322789900石。朱元璋觉得这么多收入根本花不完啊,于是他就宣布北方各省新开垦的田地永不起科。自此,定额税收便成为了明王朝的一项基本制度,国家的收入和百姓需缴纳的税粮基本就限定在了一个固定额度。

朱元璋统治时期,百废待兴,国家处于冉冉上升阶段,所以他看到的是一片大好局面。既然朝廷用度已经完全足够,那就没必要加重百姓的负担。从政策制定的初衷来看,朱元璋显然是考虑到百姓切身利益的。然而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歌舞升平的局面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等到后来明王朝遇上一些天灾人祸,定额税收制度的弊端便很快显现出来。死板僵硬的财政制度不仅没给百姓减负,反而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具体后果涉及面太广,没几万字说不清楚,本文就不详细展开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计划经济的结果就能明白。更何况明朝时期与计划经济时代在科技文明等方面都存在极为悬殊的差距,所以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头穷到尾,明朝为什么没有阔过?

朱元璋在位时期还大力推广宝钞作为流通货币。然而没学过经济学的洪武皇帝不怎么明白通货膨胀的恶果,只看到几乎零成本的纸币的好处,于是疯狂发行。从《太祖实录》的记录来看,仅在1390年,朱元璋赏赐出的宝钞就达到了9500万贯,而这一年的朝廷收入按当时宝钞的价格折算只有2000万贯。无限度发行宝钞自然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结果就是宝钞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百姓省吃俭用积攒下的一点老本也在恶性通货膨胀中灰飞烟灭。

从头穷到尾,明朝为什么没有阔过?

明朝官员的工资收入很低,而且还经常不足额发放。各机构部门的日常管理费用也都维持在一个极低水平,比如一个县只有四个正式官员,分别是: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如果每个明朝官员都能拥有极高的道德操守,并且不辞辛劳地高效工作,那这套制度兴许还能玩得转。可是人会没有私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明朝的这套又要廉洁又要高效的制度很快就被狠狠打脸了。

首先是预算不足导致部分政府职能丧失,行政效率低下。该修的设施没人修,该管的事情没人管,结果又导致社会经济进一步下滑。其次是官员和吏员的合法收入根本不够维持日常开支,因此导致了从上到下贪污腐败横行的局面。由于不合理的财政制度造成朝廷也没有余粮,不可能让官员实现高薪养廉,因此只能对官员的贪污腐败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从头穷到尾,明朝为什么没有阔过?

除了上述原因外,明朝在政策制定上的漏洞还有许多。比如军队冗员、吃空饷情况严重;人口大幅度增长后,劳动岗位没有相应增加;土地兼并导致纳税人口越来越少……明朝皇帝大多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他们既无魄力,也无能力去改变祖制中那些早已不合时宜的政策,结果就导致大明王朝一代不如一代。明朝亡于1644年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有这么多漏洞的情况下,他们竟然能延续到1644年才灭亡。

参考文献:《明实录》、《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