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赋予事物一个承载意义、期望与身份的符号,并借此为其未来的发展铺设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深远的祝福、一个无声的预言、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其象征未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期望与愿景: 个人: 父母给孩子取名,往往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如“志远”、“嘉慧”、“安然”)、对品德的期许(如“仁杰”、“守信”、“思齐”)、对人生状态的祝愿(如“乐康”、“欣悦”、“安宁”)或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如特定的字辈、纪念先祖)。 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称,需要体现其核心价值(如“诚信”、“创新”)、市场定位(如“高端”、“亲民”)、行业特性(如“迅捷”、“稳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如“环球”、“未来”、“领航”)。 项目/活动: 名称需要清晰传达项目/活动的目标(如“曙光计划”、“春风行动”)、核心理念(如“和谐共生”、“智慧未来”)以及想要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塑造第一印象与身份认同: 名字是“第一张名片”: 一个恰当、响亮、富有内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积极的初步印象,激发好奇心和好感度。这为未来的互动和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定义身份核心: 名字是个人、组织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标识。它帮助确立“我是谁”、“我们代表什么”。一个强大的名字能强化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帮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质。 3. 蕴含潜力与可能性: “名正则言顺”: 一个寓意积极、方向明确的名字,仿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像一个无形的灯塔,引导着个体或组织朝着名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发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对拥有者(人或组织)产生积极的暗示和心理激励,鼓励其努力去“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品质和未来。 4. 象征连接与传承: 连接过去与未来: 名字常常承载着历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当下(时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像一个纽带,连接着起源和归宿。 建立情感纽带: 一个被用心赋予、饱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拥有者与命名者(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是未来关系的重要基石。 传承价值: 名字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勇敢、智慧、仁爱)或精神(如探索、坚韧、合作)是希望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 5. 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与价值: 品牌资产的核心: 在商业领域,一个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之一。它帮助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承载品牌承诺,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一个有远见的名字能为品牌未来的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什么,象征着未来”的核心在于: 意味着: 深思熟虑地注入期望、定义身份、赋予意义、建立连接、并期望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着: 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一个有待实现的蓝图、一种无形的引导力量、以及一份承载着祝福与责任的传承。 它是对未来潜力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积极召唤。 因此,起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仪式。一个好的名字,如同一颗精心挑选的种子,蕴含着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它既是当下的承诺,也是通往未来的第一声回响。

景德镇盛开文明花

景德镇盛开文明花

到珠山区里弄听“小巷讲堂”,在乐平古戏台看“大锅戏”,到浮梁观摩一场村民议事会——走进江西景德镇城乡,“瓷都”新时代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群众唱主角,古戏台变新舞台

“妈,您快点,戏马上就要开演啦,这可是您最爱看的《李二嫂和二牛的故事》。”晚上7点,景德镇乐平市乐港镇陈高村的程春兰和婆婆高和莲往村中心的戏台赶。

“春兰,你不打麻将了?”身旁的熊大娘打趣道。“有戏看,谁还打麻将?”高和莲说,“赣剧比我这个妈管用多了,帮我教育了儿媳妇,她现在变了个样。”

乐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昭勇说,乐平市是赣剧文化发源地之一,数百年不曾中断的锣鼓声,培育了一代代铁杆戏迷,更滋养出勤勉、上进、善良、互助的价值观。

文化生活,群众唱主角。近年来,乐平市积极发挥众多乡贤、文艺骨干的作用,建队伍、给平台、强活动、抓项目,培养“热心人”成为“志愿者”。该市洎阳街道的丁冬娥酷爱戏曲,退休后充分发挥自己特长,2019年自编自导自演的《李二嫂和二牛的故事》在18个乡镇演出,到场观众达数万人次,丁冬娥的家庭也被省妇联评为2019全省最美家庭。由赣剧戏迷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城区就有上万人,呈现出“好戏连台久看越好,文明实践蔚然成风”的生动局面。

乐平市充分利用全市458个古戏台这一独特历史文化资源,把“古戏台”变成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创新理论的“新舞台”,乐平古戏台讲堂宣讲团因此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组织志愿者,增强社区凝聚力

在景德镇市昌江区鲇鱼山镇关山村,有名89岁的失独老人吴美英。关山村的志愿服务群体“嫂子帮帮团”得知老人情况后经常上门慰问,为她剪指甲、洗衣服,陪她聊家常。久而久之,每次“嫂子帮帮团”来看望,她都不舍得大家走,而“嫂子帮帮团”的成员们也早已把吴美英当作自己的家人。

像“嫂子帮帮团”一样暖心的,还有景德镇市主城区珠山区热心的“青花姐姐”。“阿姨,做好疫情防控,出门在外要佩戴好口罩”“大叔,来买东西要量体温”……珠山区的“青花姐姐”主动到辖区各企业、饭店、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协助开展疫情防控,为守护“瓷都”贡献力量。

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因势利导,引领社区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妈妈防火团”“爱心瓷娃”等志愿服务品牌,组织实施“志愿有我文明有你”等十大行动。目前,全市志愿者达22万人,遍布珠山昌江、乐平、浮梁和昌南新区。

村民调解员,引领乡村新风尚

老朱党员志愿服务队的调解我服气,要不我们兄弟俩的心结就解不开了。”景德镇市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村民朱德申说。

去年4月,为了祖上留下的3亩茶叶地,沧溪村的朱德录、朱德申亲哥俩闹得不可开交。老朱党员志愿服务队知道后,多次上门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几番来回终于让兄弟俩达成和解,在村里传为美谈。

近年来,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沧溪村依托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劳模等成员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帮游客介绍村内文化、照顾孤寡老人日常起居、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因村里人大多姓朱,大家就纷纷叫他们“老朱”。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更多老党员参与其中,老朱党员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老朱党员志愿服务队、‘嫂子帮帮团’、‘青花姐姐’等志愿服务团体的队员们初心不改,令人感动。”景德镇市委书记刘锋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平台,让文明之花盛开在‘瓷都’大地。”

(人民日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