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赋予事物一个承载意义、期望与身份的符号,并借此为其未来的发展铺设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深远的祝福、一个无声的预言、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其象征未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期望与愿景: 个人: 父母给孩子取名,往往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如“志远”、“嘉慧”、“安然”)、对品德的期许(如“仁杰”、“守信”、“思齐”)、对人生状态的祝愿(如“乐康”、“欣悦”、“安宁”)或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如特定的字辈、纪念先祖)。 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称,需要体现其核心价值(如“诚信”、“创新”)、市场定位(如“高端”、“亲民”)、行业特性(如“迅捷”、“稳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如“环球”、“未来”、“领航”)。 项目/活动: 名称需要清晰传达项目/活动的目标(如“曙光计划”、“春风行动”)、核心理念(如“和谐共生”、“智慧未来”)以及想要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塑造第一印象与身份认同: 名字是“第一张名片”: 一个恰当、响亮、富有内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积极的初步印象,激发好奇心和好感度。这为未来的互动和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定义身份核心: 名字是个人、组织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标识。它帮助确立“我是谁”、“我们代表什么”。一个强大的名字能强化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帮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质。 3. 蕴含潜力与可能性: “名正则言顺”: 一个寓意积极、方向明确的名字,仿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像一个无形的灯塔,引导着个体或组织朝着名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发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对拥有者(人或组织)产生积极的暗示和心理激励,鼓励其努力去“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品质和未来。 4. 象征连接与传承: 连接过去与未来: 名字常常承载着历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当下(时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像一个纽带,连接着起源和归宿。 建立情感纽带: 一个被用心赋予、饱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拥有者与命名者(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是未来关系的重要基石。 传承价值: 名字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勇敢、智慧、仁爱)或精神(如探索、坚韧、合作)是希望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 5. 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与价值: 品牌资产的核心: 在商业领域,一个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之一。它帮助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承载品牌承诺,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一个有远见的名字能为品牌未来的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什么,象征着未来”的核心在于: 意味着: 深思熟虑地注入期望、定义身份、赋予意义、建立连接、并期望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着: 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一个有待实现的蓝图、一种无形的引导力量、以及一份承载着祝福与责任的传承。 它是对未来潜力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积极召唤。 因此,起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仪式。一个好的名字,如同一颗精心挑选的种子,蕴含着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它既是当下的承诺,也是通往未来的第一声回响。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收入《中华大学校长陈时》的裴高才独家收藏陈时像册1976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河洛伊川书院旧址内程颐所植刺柏

陈宣恺、陈时父子作为中国第一所私立本科大学——中华大学的开山,其文脉可远溯到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笔者在创作《程颢程颐传》期间,在海内外寻访史料发现,二程不仅创立了理学,还缔造了晋城古书院、伊皋书院(即伊川书院)与嵩阳书院的教育传奇。并将书院建成研究、传播理学的基地。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嵩阳书院碑亭

通过书院继续传播二程理学,首当其冲者是二程的四大弟子游酢吕大临杨时谢良佐,他们以“程门四先生”载入史册。其中,风头最劲者当数“程门立雪”的当事人、“闽学鼻祖”杨时。他“道南行”的三代传人分别是罗从彦、李侗、朱熹。为弘扬二程夫子在黄陂留下的“鲁台望道”学风,黄陂自宋代起,兴建了双凤亭程乡坊等纪念二程的人文地标。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裴高才二程讲堂开讲时介绍《程颢程颐传》

在二程书院举行的《中华大学校长陈时》首发式上,笔者介绍:在明代成化年间,黄陂知县李恒改旧祠为学堂,复建新祠于前,屡圮屡建。明代弘治九年进士陈凤梧(字文鸣,号静斋)就任湖广提学后,曾两次到黄陂拜谒二程祠与双凤亭,发现二程祠内已经有学者授徒,所以他与黄州府与黄陂县商定,于公元1508年正式将二程祠改建为二程书院。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双凤亭全景

由于二程祠、双凤亭均有勒碑,二程书院建成后,应黄州府与黄陂县之请,湖广提学陈凤梧亲笔题写了《二程书院记》,简要介绍了二程行状与改建书院缘由,以及开院一年间教学相长,桃李芬芳,声噪海内。他这样写道: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明)陈凤梧:《二程书院记》《黄陂县志》,嘉靖三十五年(1566)

“二程夫子出于一门,其时同、其地同、其道德同,岂非天地气化之盛积累而至,于是有不偶然者耶?……二程夫子实以相继而生,其地则今日之程乡坊是也……凤吾奉明诏来典学事,行部至邑,只谒祠下,瞻慕者久之;正德戊辰,得再谒焉;顾惟是祠,实为二程倡道之所始。而后人亦借重以为藏修之地,遂易其匾曰:二程书院,与濂溪、南岳、岳麓、石鼓诸书院并称。……其左廊曰‘坐春’,右廓曰‘立雪’,则今知县陈杰重构,而教谕杨梁所取名者。”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裴高才二程书院首发《陈时》上演讲会场

二程书院建成后,促进了全县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仅明代就从二程书院走出了“二黄”:进士、监察御史黄彦士(号武皋)与国子监学政黄奇士(号武滨)兄弟;“二裴”:榜眼公裴宗范与京官裴宗德兄弟。其中,黄彦士任监察御史期间,因铁面无私弹劾不法官员,享有“铁面黄”之誉。万历皇帝曾在朝堂上当众点赞:“黄御史真君子也!”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二程书院一角

而二黄之父黄云阖,也是从二程书院走出的教育家。万历年间历任浙江泰顺、瑞安等地训导,河南济源教谕。在济源,黄云阖亲自创建复初书院,“躬课之”。受父亲的影响,黄彦士于万历末年(1620年)不满于东林党把持朝政,辞官归里,在甘露山买下一片山场与甘露古寺的部分房产,与弟弟奇士一道创建了甘露书院,学宗二程夫子,商求圣学,继仁诚之志。他们在创办甘露书院的同时,还致力于复兴黄冈问津书院,黄奇士在万历末年编纂《问津院志》与《为学宗序》时,由黄彦士亲笔作序。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裴高才踏访甘露书院石墙残垣-谢育武摄

二黄在甘露书院一边传道授业,辞以情发,以诗言志,作文纪事。在创办书院之初,黄彦士在《使事将归甘露喜赋》七律中,刻画了古寺的泉声拨动其心弦的意境,诗云:

简命惭乘使者车,楚天北望见吾庐。

驰驱异俗经三月,采摭方言著五书。

匹马背看栖越鸟,孤帆闲伴晚江渔。

山中罗薜还无恙,古寺清泉赋遂初。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甘露山极顶航拍图

甘露书院开办不久,尽管黄奇士赴寿州(今安徽寿县)走马上任了,但迅速赢得了乡贤、士绅的广泛支持,韩进之、翁颐宾、周笃伯、邓葆之、邓汃泊、王以我、段起华、周幼学、邓源堤、蔡石麓等数十位名士纷纷加盟书院,他们在此讲学论道十多年,一时间桃李满天下,甘露书院因此与二程书院并芬芳。黄彥士在书院讲学之余,或釆录方言资料,或整理早年的文稿,即兴吟咏,笔耕不辍,著有《疏草》四卷、《为学宗序序》与《甘露馆集》十卷等诗文行世。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裴高才著教育家三部曲《中华大学校长陈时》《田长霖新传》《程颢程颐传》

同时,黄彥士触景生情,所作《卜居甘露》一律云:“结社幽栖已十年,买山近得郭东偏。青牛定识来人气,白鹿应开住客田。不问狐狸藏野穴,郤教神物护清泉。当时牛耳谁盟主?回首韶华倍惘然。”诗中描绘了诗人十年间传道授业、诗词唱和,尽享孔颜之乐的崇高境界。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卷之“诗经”

康熙雍正钦定的清代国家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与方志“艺文志”中,还汇集了不少名人俊彦脍炙人口的“甘露”诗文。明代学者闻政云:“烟栖石径苔痕滑,云出松门山色奇。……遐思仙掌铜人事,汉武英明亦近痴。”

二程书院开学脉,甘露、望鲁并芬芳-裴高才《陈时》选载

彭南生副校长率华中师大团黄陂二程书院首发《中华大学校长陈时》纪念中华大学110周年

陈宣恺对陈作毅意味深长地说,陈氏门宗自明代起,也从二程书院、甘露书院走出了赋性方正的御史、山西兵备副使陈伯安,列入《名宦》的赣县训导陈宽及“赀财广费修宫宇,阴骘多存荫子孙”的陈万富,还有以孝义闻名于世的陈寿(字伯龙)的诗作《甘露呈祥》与《理趣林》等。其《理趣林》云:

 晚舟渔唱铺星火,早篴牛歌跨夕烟。

纵有市尘浑不入,陶潜心远地为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1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