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籍是什么意思?军籍的意思!

旧刻序

于思容氏,《齐乘》,凡六卷。曰沿革,曰郡邑,曰古迹,曰亭馆,曰土俗,曰人物,系全齐者,葢略备矣。青州,故齐都也。二百年来,顾独无志,岁在甲子,搜罗图籍,期勒成编,而乘出敝簏中。郡志之作,大都本此。余窃思,唐世柳史烬于兵燹,刘煦继修,遂成一代之典,欧宋更之,号称新史,而煦史遂废,论者谓新旧二史,互有得失。煦史近芜,事词稍备,欧宋简洁,刻削甚矣。至于骊山命相,问答委备,中兴神采,炳若丹青,较之欧宋似或胜之,而乃并此废焉,是可惜也。况思容氏采辑参究,上下数千余年离合同异,各有义意,其尤得者,黜齐奴、退少翁、表辕邹、辨王贡、贳师范、罪张宾、订九河之未没,远迈蔡沈。谓佛说之乘虚,独宗孟氏,虽其纷如孟阳,去取稍谬,营邱缘陵,牵合竟迷。然余尝谓其志,山水似景纯,述人物似靖节,亦近世之良史欤。余固不忍,以世之废煦者废乘也。

嘉靖甲子,仲冬长至,赐进士第,中宪大夫、青州知府、四明、杜思子睿撰。

跋尾

昔我先人,为国子助教,每谓潜曰,吾日与诸生讲习所,业暇则又与翰苑诸名公唱和诗章。诗乃陶冶性情而已。若夫有关于当世,有益于后人者,宜著述以彰显焉。吾生长于齐,齐之山川分野,城邑地土之宜,人物之秀此疆彼界,不可不纂而纪之也。迨任中书兵部侍郎,奉命山东,于是周览原隰,询诸乡老,考之水经地记,历代沿革,门分类别为书,凡六卷,名之曰齐乘。藏于家。属潜曰,吾或身先朝露,汝其刻之,先人既卒,常切切在念,第以选调南台,又入西广,匆匆未遑遂志。兹幸居官两浙,始克撙节,奉禀命,工镂板,以广其传,以光先德,参政伯修先生,已详序于前矣,有仕于齐者,愿一览焉。至正十一年,辛卯,秋七月,奉训大夫、两浙都转运盐使司副使、男、潜、泣血谨识。

先君子自早岁研究史书,尤留意于志表,凡职官、氏族、地理之学,靡不该贯。知益都十年,尝叹县志疏陋,未遑改修,闲语同志,以为齐之地记,自伏琛、晏谟而下传者,葢寡于思容。齐乘六卷,多采用太平寰宇记,虽有讹脱,差为近古,适欲校授梓人,而桂林胡公,移守登州,议以克合,乃取旧刻,其加雠勘,别为考证,附于每卷之后,草创未就,而先君子疾革,以属门下士杨君书,岩峒参订卒业,胡公寓书,商确往复,踰时而后成,公既序其首简矣。庆承谨述先君子遗指,缀于卷末,且以志公之表章,往籍成人之美,古谊为可感也。乾隆辛丑,暮秋,棘人周庆承,泣书。

齐乘卷之一

益都、于钦思容、纂

临桂、胡德琳书、巢校。

 沿革

【商制九有,以青为徐。

○按,尔雅释地,齐曰营州。郭注云,自岱东至海。此葢殷制。邢疏云,此营州,则青州之地也。是商之九州岛,岛以青为营,于氏以济东之徐当之,误。】

帝喾九州岛。岛之制,青州初履海岱。禹贡九州岛。岛曰,海岱惟青州,谓东北跨海,西南距岱少阳之方,其色为青,故以名也。舜肇十二州,以青越海,析辽东为营。商制九有,以青为徐。周官职方,以徐为青,其东北为幽州,齐则囊括青州,襟带徐、兖、幽、营,非所兼也。古之国于此者,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有季萴,商有逢公柏陵,薄姑氏,皆为诸侯。周武王克商,封太公吕尚于齐,未得薄姑之地。成王时,薄姑与四国作乱,成王灭之,益封太公,遂有全齐。汉志曰,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葢临淄有天齐渊,以此建国命名耳。管仲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穆陵即大岘山,或以为泰山南,龟山北之穆陵山,非也。或又以为光州固始县南之穆陵关,不应如是之远。元和志云,齐、陈二境置此关,以为防禁。隋平陈,始废,然则南北朝之关塞耳,以为古齐履,可乎?】

苏秦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四塞之国,地方二千里,此其疆域也。太公后二十九世,强臣田和篡齐,自立五世,为秦所灭,始皇郡县天下,始置齐郡。又析置琅邪。【沂密。】秦亡,齐分为三,齐王田都据临淄,济北王安据博阳,胶东王巿据即墨,故号三齐。

【刘贡父云,益都为天齐。济南为中齐。沂海为南齐。非是。】 汉高初假韩信,继封子肥为齐王,有齐七十余城,后置青州刺史部,领齐郡、北海、千乘、济南、平原、东莱、胶东、高密、淄川,郡国凡九而不常。所理琅邪、东海则为徐州之郡。辽东边郡,尝来属焉。 【光武十三年,以辽东属青州。二十四年,还属幽州。】

三国时,齐为魏有。晋置青州刺史,领齐国、济南、乐安、城阳、东莱五郡,而理临淄、琅邪、东莞亦为徐郡。永嘉之乱,青及徐州之半,陷于刘曜,石勒。厥后慕容燕、苻秦迭据其地。秦败苻朗,以青州降晋,改置幽州,以辟闾浑为刺史,镇广固。隆安四年,为慕容德所陷。德称南燕,定都广固,二世为刘裕所灭,西济东海,复为晋土,而祚移于刘氏矣。刘宋置青、冀二州。青理临淄,冀理历城。至明帝时,二州及琅邪之地,并没于元魏。魏置青、齐、胶、光、北徐州。宇文周置齐郡、乐安、北海郡。隋开皇初,郡废,复为州。大业初,州废,复为北海、高密、齐郡、琅邪、东莱五郡。唐武德初,郡废为青、齐、淄、潍、牟、密、登、莱、沂等州,青、齐置二总管府,后罢总管为都督府。贞观初,罢都督。天宝初,复为北海、高密、济南、淄川、东牟、东莱、琅邪郡,属河南道。青州又升平卢节度。石晋青州,仍为平卢节度。齐、密二州则为防御。宋置青、密、齐、沂、登、莱、潍、淄八州,属京东东路,升青州为镇海军,密州安化军,齐州兴德军。元佑三年,安化改临海军。政和元年,镇海军复为齐郡。六年,以齐州为英宗赐履之地,升为济南府建炎元年,京东路,青州为帅府,济南为要郡,登、莱、沂、密为次要郡。 【从李纲所请,京辅之外,建十六帅府,时天下之势已去,干宝所谓,非命世雄才,不能复取。纲策虽善,岂高宗能办哉。】

金人初入中原,诡立宋济南知府刘豫为齐帝,兼八州之地。八年,废之,置益都、济南二府,立山东东路统军司于益都,辖十三州焉。【潍、淄、密、莒、宁海、登、莱、沂、海、滨、棣、清、沧。】

国初以济南、益都立二帅府,益都仍行省事,后并废,置益都、济南、般阳三路总管府,割德州、宁海为隶省之州。四分齐境,立宣慰司于益都以镇之,廉访司于济南以按治之,属山东东西道,皆古全齐之地也,其详则各随郡县以载焉,其旧属齐邑,今割入他郡者,亦别附见云。

 分野

【唐一行,山河两界图。

○新唐书,天文志引,作两戒,古字通用。】

地志曰,虚危为齐分,星曰元枵,宫曰宝缾,时曰子。州曰青魏。陈卓分郡国所入宿度,齐国入虚六度,北海入虚九度,济南入危一度,乐安入危四度,东莱入危九度,平原入危十一度,淄川入危十四度,鲁分徐州属齐者,东海入奎一度,琅邪入奎六度,高密入娄一度,城阳入娄九度,胶东入胃一度。又唐一行山河两界图曰,河为北河,江为南河,自北河下流,南距岱山为三齐,自南河下流,北距岱山为邹鲁,皆负海之国,货殖之所阜也。观两河之象与,云汉之所终始,而分野可知矣。春秋运斗枢曰,虚危之精,流为青州,分为齐国,立为莱山,其川淮泗,其浸沂沭。【音述,又作??术。】

其利蒲鱼,兖之浸曰卢,维幽之浸曰菑,溡薮曰貕养。

 山川

禹贡,青州曰,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徐州曰,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峄阳孤桐。皆今齐境山川也。取法于经,则沂山见周礼,为青州之镇,故冠诸山,潍、淄二水,青之大川,故为众水之长、次则经传图志所载,与夫古志或遗而高大可称者,皆在所书,其余则略,祠宇古迹之类,因山川而互见者,不复重出云。

  益都山

  沂山

郦道元水经曰,大弁山与东泰山连麓,沭水出焉。

○当作水经注。后凡引郦注,直称水经者,放此。】

○临胊县南百里,周礼,职方氏青州,其山镇曰沂山。注曰,沂水所出,乃取名也。汉志,朱虚县东泰山,汶水所出。郦道元水经曰,大弁山与东泰山连麓,沭水出焉,以二水证之,即公玉带【公玉带,济南人,公玉,姓,带,名。玉,一音肃。见史记武帝纪注。】 请汉武所封之东泰山也。然汉志谓卑小,不称其声者,葢沂山远望之,则高压羣山,缘坡麓??,方衍八九十里以渐而升,逮至其颠,则失其峻极耳。又左思齐都赋云,神岳造天,惟此由可以当之。疑亦因东秦山而得岳名山,顶有二冢,相传周穆王葬宫嫔于此,故大岘关因号穆陵云。按,周初,封太公,已有南至穆陵之履。岂由穆妃而得名乎?葢二冢,不知谁氏之葬,反因穆陵而附会也。山半有东镇东安王庙石刻神像,俗传赵太祖微时,阋韩通于此弃衣,而石翁媪收之,神像犹作臂衣之形,故又云翁婆庙。本即沂山之神,历代封祀有典,碑志具存,而俚俗诞妄如此不经,甚矣。

   大岘山

○即穆陵关也。沂山东南曰大弁山。大弁,今人讹作大屏,字相类而误。唐沈亚之沂水杂记,又讹作太平山,因顶平八九十里故云。当从水经作大弁者是。大弁东南即大岘也。其山峻狭,仅容一轨,故为齐南天险。刘裕伐南燕,兵过大岘,指天而喜曰,虏已入吾掌中,即此山也。山北数里,有裕祭天五坛。

  仰天山

崇宁五年,封济侯。

○按山川神祠,封号鲜有用一字者。据临朐县志,作丰济侯。】

临胊南七十里,有黑龙洞。县邑祷雨辄应。宋碑云,元符三年,敕额灵泽庙。崇宁五年,封济侯。

   逢山

○临胊西十里。按路史,逢伯陵,姜姓炎帝后,太姜所出,始封于逢,在开封逢泽,后改封于齐,犹称逢公山,因名焉。有逢公祠。汉志云,祠逢山,石社、石鼓,于临胊山。旧有石鼓,或击而有声,则齐乱,今不存矣。其山四面斗绝,惟一径可登,且有泉,金末,避兵于此者,多获免。

   灵山

○临胊东北廿里。晏子春秋云,齐大旱,景公曰,卜,祟在高山广泽。寡人欲祀灵山,可乎?晏子曰,灵山以石为身,草木为毛发。天久不雨,发将焦枯,身将爇,独不欲雨乎?祀之何益。葢此山也。

   凡山

○临胊东北三十里。大纪云,轩辕践位,天下有不道者,从而征之,凡五十三征,而奄有中区。东至于海,登凡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竹书云,尧放丹朱于丹水。朱虚县有丹山,一名凡山。黄帝所禅。又名尧山。下带长阪,曰破车岘,东西二丹水出焉。此山西接灵山,东连方山,遥见穹崇,近则卑小。岂上古之时,为濒海之山,后渐去海远耳。俗名几山,葢凡字讹也。

   云门山

○府城南五里,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如门,可容百余人。远望如悬镜,泉极甘冽,崖壁上衔蚌壳结石。相传海田所变。如沈存中笔谈载,太行山崖螺蚌石子,横亘如带之类,齐地尤多,又有碎石子,或闲瓦砾凝结作石,殆不可晓。葢蚌石杂沙土凝者,水所渍也,石子自凝成石者,气所化也,岂天地之终,万物皆碎为尘,及其开辟,渐复凝,聚元气查滓中,融化未尽者,犹有其质邪,以理逆之,无足怪者。云门之东曰劈山,山峯分裂如劈,古名劈头山。西则驼山,三山联翠,障城如画。宋熙宁,闲知青州卢士宗山路记云,营丘东秦旧服,周环众山,云门为之冠,然此山,实不闻于天下,其磨崖题刻,有宋庆历八年,富文忠公题名七人。熙宁二年,欧阳文忠公六人。四年,赵清献公二人,吴文肃公奎十一人。政和五年,安抚使梁子美十七人。金泰和闲,亦有益都少尹来谷璋十一人。然则云门绝景,前贤题品尚矣。图经散逸之后,乃不得与龙山、虎丘角雄天下,为可惜也,故特表而出之云。

   尧山

○三齐略云,在广固城西十里,尧巡狩所登,遂以为名山。顶有祠,祠边有柏树,枯而复生,不知年代。此山正临广固废城,才二三里,去今府城乃十里耳。唐开元三年,青州刺史王昕碑亦云,尧山者,齐记谓尧巡狩所登。大历八年,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碑云,魏神龟三年,青州牧臣沐载建祠,及李干晖碑阴疏,栋宇甚盛。今皆不存。中统初,益都同知刘仁杰,始立庙设像纪石。又有宋熙宁小碣,凡五碑。余按尧狩此山,殊不经见,府东角崩山与方山相连。伏琛齐记,亦名尧山,水名尧水,地名尧沟,以尧名者不一。郑康成云,尧游城阳而死,葬焉。大纪云,尧葬城阳,邱垄小,葬具微。前志谓济阴城阳有尧冢,然齐有丹山,朱虚丹朱所封,而齐之城阳比济阴尤显,岂尧老而游者,齐莒之城阳欤?邱垄微小不存。而山川犹表其称欤。

   箕山

【元和志,作箕山

○按太平寰宇记,作箕山。非元和志。】

○府城东五十里。水经云,康浪水出箕山,尧水径箕山东,山在剧县西南,无事树木,圆峭孤特。左思赋,箕镇其左是也。按,齐城山势俱带西南,东郊平原百余里,有香山者,童然孤峙,康浪发其南,尧水径其东,即箕山也。元和志作箕山。纪侯冢在山阴。宋书云,焦恭祭冢得玉硙焉,别见巨洋水条下。山西南十里有龙女泉。辛酉,夏旱,钦祷此泉,投文水中,即日雨沾足,明年复祷,亦如之,尝率村甿,欲碑其事,甿诺而不集,因附此以垂不朽云。

   牛山

○临淄南十里。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齐景公登牛山,北顾其国而流涕,为晏子所笑,即此山也。又白渊之齐道记曰,黄邱北十里有鸑鷟岘,下带长涧,东北流经牛山,山去此水八十余里,号曰牛头水,是齐景公所登而叹处,葢言为山浊水耳。

   峱山

○临淄南十五里。齐风曰,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闲兮。即此山也。

汉书作嶩,亦作(山夔),与峱通。

   稷山

○临淄西南十三里。隋志曰,临淄有稷山。齐记补曰,山旧有后稷祠,故名。又齐宣王尝立孔子庙,亦名孔父山也。

   愚山

【桑钦云,山东有愚公冢,山北有愚公谷。

○按水经注,时水西北径黄山东,又北历愚山东,有愚公冢。时水又屈而径杜山北,有愚公谷,于氏割山东山北,属下句,失其读矣。且此郦道元之言,不关桑钦也。

○水经,三国时人作,非桑钦。钦,西汉末人。班固地理志,引钦说者七,不言其有水经也。自唐艺文志以水经为钦作,后人多承其误,惟此条以郦注,属之桑钦,尤堪诧异耳。】

○临淄西二十里。桑钦云,山东有愚公冢,山北有愚公谷。按韩非子云,桓公逐鹿入谷,问一老父,此何名?愚公谷对曰,臣畜牸牛,生犊卖之,而买驹少年,谓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愚公谷,后人因为立庙。宋元丰闲,祷澍有感,封隐利侯。南曰杜山,与愚山连阜。水经云,时水屈而西,南有杜山。高士传,齐宣王猎于杜山,闾邱先生、长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赐父老不租,父老皆谢,先生独不拜,复赐无徭役,又不拜。曰,望得寿、富、贵于王。王曰,死生有命,非寡人也。仓廪备灾,无以富先生。大官无阙,无以贵先生。闾邱曰,非也。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赈乏以时,臣得富矣。令少敬长,臣得贵矣。山有白龙湾神祠。宋政和赐额,显贶。

   商山

【崔琰述征赋云,云即此山也。寰宇记以为,密州之铁山者,非是。

○按太平寰宇记,临淄县铁山,引崔琰述征赋云,涉淄水过相都。(相都,谓斟灌国故城,在寿光县东。)

登铁山望齐密,即此山。又于安邱县铁山下,别引崔琰述初赋序云,琰闻比郑征君者名儒善训,遂往造焉,涉淄水,历杞焉,过杞都之津,登铁山以望高密,两赋题目不同,而皆有铁山之名。封演闻见记云,汉末崔琰于高密从郑元学,遇黄巾之乱,泛海而南,作述初赋,则其为密州之铁山明矣。(杞都之津,谓安邱淳于城东北,潍、汶两川所会也。)

述征赋或别指临淄铁山而言,然其文在相都之下,亦于道里不合,于氏以在青者为是,在密者为非,未详考也。】

○临淄西三十里。今隶高苑。齐记补云,南燕建平三年,立冶,逮今鼓铸不绝。崔琰述征赋云,涉淄水过相都,登铁山望齐密,即此山也。寰宇记以为,密州之铁山者,非是。

   孤山

○潍州西四十里。有穴曰龙洞,祷焉,云出即雨。宋封山神曰,广灵侯。又以孟子言,伯夷避纣,居此北海之滨,因立庙,封伯夷清惠侯。叔齐仁惠侯。崇宁大观碑刻存焉。国朝至元十八年,加封山神曰,孚泽广灵侯伯夷。昭义清惠公叔齐。崇让仁惠公。【路史,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致,字公远。夷齐,谥也,此说恐未必然。】

山东曰麓台。俗传公孙宏读书处。元和志以为宏墓。

   陆山

○昌邑县南四十里,潍水东岸,汉封霍光为博陆侯,食邑北海、河东。师古曰,葢乡聚之名,非县也,此博陆聚之山耳。故名陆山。天宝六年,敕改霍侯山,南有岞山,又南峡山,皆濒潍水。

 浮来山

○莒州西三十里。春秋,公及莒人,盟于浮来,即此也。俗讹作浮丘山,山半有莒子陵。又东南马鬐山。又东屋漏山。浮来之北,则洛山,黄华水发源于此,合浮来众水,潴为莒之西湖,湖西复有定林山,山有定林寺,亦名剎也。

   焦原山

○莒州南四十里。记云,莒有焦原,临百仞之溪,人莫敢近。莒勇士登焉。庄子,伯昏瞀人射,临百仞之渊,即此。汉志,谓之峥嵘谷,俗曰青泥衖,两峡峻立如衖,故云。

   雹山

○沂水县西北三十里。寰宇记,山出紫石英,好者暎彻如雹,故名,亦作岣山。今曰岣突固。又东北螳蜋山,与大小二鲁山相连,有穴如门,直入二十里,真仙境也。县西四十里有磨石岘,长二十余里,极险峻,岘下即堂阜。鲍叔解管仲囚处,俗讹作惮阜。

   高柘山

○沂水东北百里。汉志,灵门有高柘山,浯水所出,东入潍,又名巨平山,俗曰台头山。

   望仙山

○沂水西南百里,县中有望仙桥,以为王乔飞舄之地,未详 。

【按列仙传,仙人王乔,同姓名者有三人,吹笙王子晋,一名王乔。在周飞舄王乔,在叶县。食肉芝王乔,在益州北平山,在齐地琅邪者无之,俗附会耳。】

      龟蒙二山

○鲁颂閟宫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传曰,龟、蒙,鲁国二山也。龟山近鲁,在今费县西北七十里,后人指为蒙山者,山顶宛如龟形,名不虚得。夫子龟山操曰,余欲望鲁兮,龟山蔽之。韩退之拟曰,龟之大兮,祇以奄鲁。则龟为鲁之大山,明矣。蒙山者,在龟山东,二山连属,长八十里。禹贡之蒙羽,论语之东蒙,此正蒙山也。邢昺曰,先王封颛臾为附庸之君,使主祭蒙山,蒙山在东,故曰东蒙。后人疑于东蒙之说,遂误以龟山当蒙山,蒙山为东蒙而隐,没龟山之本名。夫鲁人颂其本国之山川辞,必审矣。故今定蒙山为龟山,东蒙为蒙山,以复古焉。【帝王世纪,少昊自穷桑都曲阜。注,谓穷桑在东蒙山,属鲁地,然未知果是否?】 龟山下有古颛臾城,山前玉虚宫,唐仙人贾神翁所建,有英烈昭济惠民王祠,即颛臾也。山西南十余里,有漏泽,泽有五穴,春夏积水,秋冬漏竭,将漏之时,先有声。居人扈穴取鱼,随种麦,比水至,麦已收矣。 【费县廨有唐大中闲,校书郎李潜漏泽赋并序石刻。宋至和闲,出于泥中,今断裂为二,在醉翁亭记碑傍。醉翁碑者,欧公同时人。苏唐卿为费县宰,篆记文刻石立于此,并刻欧公往复手帖,皆精。】 蒙山前阳口村,有玉皇庙。相传老莱子故宅也。阳口亦山名,后魏费县理此。高士传,老莱子隐蒙山,着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楚王尝至其门,其妻挟薪而至,怪车马迹之多,曰可食以酒肉者,可加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钺,先生受人官禄,为人所制,妾不能为人所制也。夫妇遂相与逃去。

【路史又云,老莱子即老子,邑于苦之赖,赖乃莱也。孔子至楚见老莱子时,已二百余岁。斑衣戏母侧,所问答皆礼事,知非二人,未知是否。】

   羽山

○地记,旧在胊山县西北九十里,今属沂州东南百二十里,殛鲧山也。前有羽潭,一名羽池。左传,鲧化为黄能,入于羽渊,即此。渊傍生细柳,野兽不敢践。郡国志又云锺离昧。城南有羽泉,亦殛鲧处。其水恒清,牛羊不饮。

   艾山

○左传,隐六年,公会齐侯,盟于艾。杜注,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在今沂州城西三十里,与大小凤凰山相近。官沟水自小沂分流,经艾山西。注,山前灵镇侯庙。山东汉厚邱县古城。城西有酺神庙。详见祠宇。

   君山

○一名抱犊山。峄州北六十里。述征记曰,承县君山,有抱犊固。壁立千仞,去海三百里,天气澄明,宛然在目。山上有池,深纔数尺,水旱不增减,平田数顷。昔有隐者王老,抱一犊,于上耕种,后遇异人仙去,故以名焉。汉曰楼山。魏号仙台。其高九里,周四十五里,然今峄州城北三里,别有仙坛山,亦奇秀,岂即仙台,而误为君山所掩邪。

   鲁卿山

○峄州东北七十里。国语,季文子相宣、成二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鲁人思其遗惠,为之立庙,亦名季山,俗作神峯山。

   夹山

○峄州北七十里。通典,东海怀仁县有夹山。春秋之夹谷也。左传,定十年,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子相。汉有祝其县。禹贡,别州以山川定经界。秦汉以降,建置虽不常,亦不敢失山川之限焉。按,抱犊、鲁卿诸山,古图经皆属峄州,今则并属沂州,访之耆旧云,李璮据齐,以其姻亲胡某者,知沂州,实张威福,峄州畏其逼,尽割州东二十里外境与之,逮今不改。呜呼!璮贼据弹丸之地,为政不平如此,固不足责职方氏因之,岂蒙不知邪。

   尼邱山

○滕州邹县东北六十里,有坤灵洞、宣圣庙。其东颜母山。水经谓之防山,防墓崩即此。有颜母庙。南有昌平山,夫子所生之乡。又南马鞍山,有孟母墓。又南唐口山,有孟子墓。

   凫山

○邹县西南五十里。閟宫曰,保有凫峄,遂荒徐宅。传曰,凫、峄二山名也。古有伏羲庙。今云有伏羲墓。按左传,颛臾,风姓,伏羲之后,实司太昊之祀,邹鲁有庙是也。伏羲都陈,有墓,非也。今讹作爷娘山。

   峄山

○邹县东南二十里。京相璠曰,峄山在邹县,绎邑之所依,山东西二十里,高秀独出,积石相临,殆无土壤。石闲孔穴洞达相通,有如数闲屋者,俗谓之峄孔。避乱入峄,外寇虽众,无所施害。永嘉之乱,太尉郗鉴,将乡曲千余家逃此。今山南有大峄,名郗公峄,亦有古城遗迹。史记,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峄山,刻石颂德三代。地理书曰,始皇乘羊车,登峄山,刻石处,名曰书门。

   桃山

【御览云,即华采山也。

○太平寰宇记,作华菜山,御览同。】

○滕州南五十里。御览云,即华采山也。又名义珠山,山上有井,不可窥窥者,不盈岁辄死,有鸟巢井上,金喙黑色,见则大水,今讹作陶山,谓有陶朱墓。西微山谓有微子墓,皆谬。惟奚公山,奚仲造车处,上山轨辙犹存,见地记云。

   牟娄山

○密州安邱南二十里。路史云,古有巢氏,治石楼山,即牟娄也。本牟夷国,密之诸城有娄乡。隋因置牟山县。今讹作朦胧。按字书云,牟娄,微视也,义或缘此。

   常山

○密州南二十里。东坡雩泉记曰,祷雨,未尝不应,葢有常德者,故谓之常山庙。西南十余步,有泉。古者谓吁嗟而求雨,曰雩名之曰雩泉。宣和闲,封山神灵济昭应王。

   卢山

○密州东南四十五里。东坡诗注,卢敖,秦博士,避难此山,遂得道,有卢敖洞,饮酒台,圣灯岩障,日峯三泉。

   马耳山

○密州西南六十里。东坡诗,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北台,谓超然台也。】

   九仙山

○密州东南百二十里。坡云,九仙在东武,奇秀不减鴈荡,所谓九仙,今已压京东是也。 【汉琅邪郡,有太一仙人祠九所,岂以此得名邪。】

   琅邪山

○密州东南百五十里。齐景公放于琅邪,即此。吴越春秋,越王句践徙琅邪,立观台,以望东海。秦始皇廿八年,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徙黔首三万户,于台下,立石颂德。御览云,碑有六百字可读。台侧有四时祠,台上有神泉,人或污之,即竭。汉于此置琅邪县。武帝亦尝登焉。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丰泉县。大业初,复为琅邪。唐省之。今山下井邑遗迹犹存,登山石道如故,土人名曰御路。

   大朱山

○胶州西南百二十里。岸海名山也。通典,高密诸城县,有古齐长城,自大朱山起,葢古齐长城。起自齐西防门,东逾泰山穆陵,至大朱出海滨而绝,非起自大朱也。大朱山有石室。晋永嘉中,陈仲举隐此,得道仙去,旁有小朱山,错水所出。又东徐山,方士徐福将童男女二千人会此,入海采药不返。又东白猊山,风水所出。 【错水、风水俱东入海。】

   大小二劳山

【又名劳盛山。

○顾氏曰,寰宇记,秦始皇至劳盛山,望蓬莱。后人因谓此山,一名劳盛,误也。劳、盛二山名,劳即劳山,盛即成山。史记封禅书,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汉书作盛山,古字通用。齐之东偏,环以大海,海岸之山,莫大于劳、成二山,故始皇登之,古人立言尚简,南劳而北盛,则尽乎齐东境矣。】

【齐记云,泰山自言高,不如东海劳。

○元和郡县志,引作太白,自言高。】

○即墨东南六十里,岸海名山也。又名劳盛山,四极明科云,轩皇一登劳盛山是也。齐记云,泰山自言高,不如东海劳。吴王夫差登之,得灵宝度人经。神仙传,乐子长遇仙人,授以巨胜赤散方,曰蛇服此药,化为龙,人服此药,老成童子。长服之,年百八十岁,颜如少女,登劳山仙去,山高十五里,周八十里,此大劳也,与小劳山、华楼山【疑即阴山】 鼎足相联。大劳山有上清宫。五代末,华葢仙人识赵太祖于侧微,宋人为建此宫。近世有刘使臣者,弃金符遯此山,其徒建碧落宫。

   阴山

○即墨东南八十里,上有小池,深不盈尺,水旱不增减,池傍有石人,并石马蹄迹。寰宇记云,秦始皇至牢盛山,望蓬莱,立马此山,遣石人驱牢山不动,因立于此。石人,今海滨山上往往有之。 【葢劳山之高,以其登陟之难,则名劳,驱之不动,又名牢也。】

不期山

○即墨东南四十里,又名训虎山。后汉童恢为不期令,有虎食人,恢槛获二虎,训之曰,王法杀人者死,虎敢食人?一虎垂头服罪,一虎吼跃不服,服者杀之,跃者纵之。三齐记云,郑元教授此山,草生如???一贝。又韭?长尺余,坚韧异常,号康成书带。余按,劳山不期,皆康成讲学之地,文泽涵濡,草木为之秀异,千载之下,???茅塞焉,深可叹已。

   天井山

○即墨东十余里,上有一井,极甘,因号天井。北二十余里,平地三穴,汤泉出焉,若有风从西北来,则汤极热,不可入。

   女姑山

○即墨西南三十里,山北,旧有基。汉志,不期太一仙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所起,不期城西南,有七神,号曰女姑,即此。又东有中祠山,亦九祠之一。又天室山,亦祠所,并见寰宇记。

   田横岛

○即墨东北百里。横众五百人死此。四面环海,去岸二十五里,可居千余处。葢有竹岛、塔、沙、福岛,谷积、车、牛,皆海中岛名。然登州蓬莱阁西,复有田横岛在岸,不在水,非是。

  宁海山

   大昆嵛山

○州东南四十里嵎夷。岸海名山也。秀拔,为羣山之冠。仙经云姑余山,麻姑于此修道上升。余趾犹存。因名姑余。后世以姑余、昆嵛,声相类而讹为昆嵛。然今东夷人,止名昆嵛。又有小昆嵛与之相连。宋政和六年,封仙姑虚妙真人。重和元年,赐号显异观。元遗山续夷坚志,昆嵛山石落村刘氏,尝于海滨得百丈巨鱼,取骨为梁构屋,曰鲤堂,堂前一槐,荫蔽数亩。忽梦女冠,自称麻姑,乞此树修庙,刘漫许之。后数日,风雷大作,昏晦如夜,失槐所在,相与求之,麻姑庙中树已卧庙前矣。山有东牟侯神祠。又金大定闲,关西王祖师访山前大姓于氏曰,我前生修炼此山,山有烟霞洞,盍往登焉。于氏以为我世居此,未闻有洞,相与登山求之,果见洞口,有烟霞字迹,大为神异,建祠纪石焉。

   卢山

○州东二十里,与大岘山、东牟山相连,北至海百里,上有望海台岘,山有东牟侯祠。又东系马山,始皇于此系马,草生犹作系结之状。俗云系马础,州西南六十里,两攲山,两峯攲侧相倚,并见寰宇记。

   文登山

○文登县东二里。寰宇记,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故名。又东有鸺鹠山,常有鸺鹠栖其上。

   斥山

○文登东南六十里。尔雅云,东北之美,有斥山之文皮焉。葢以海滨广斥得名,高门之族,居此有千余家。东齐于氏,皆斥山望也。钦之曾大父端叔府君,自斥山徙昌阳,大父君瑞府君,其仲子也。又自昌阳徙益都。先考礼部公,尝命钦考斥山于氏所出。钦对曰,按氏族略,于氏本周武王子邘叔所封之国,在河内邘城。子孙以国为氏,去邑为于。后魏时,有自东海,随拓拔徙代,改为万纽于,孝文复为于氏。又有淳于,姜姓之后,唐避宪宗嫌,名亦为于氏,此郑氏之说也。然史记,文王伐邘, 【在野王县西北。】 书大传,正作于于。葢古诸侯之国,非始于邘叔也。又夏相时,于夷来宾,子欲居九夷,于夷其一也。或即嵎夷之转,或于国之裔,有奔海滨,而君长东夷者,何其族之蕃而世之衍也。斥山之于祖此为的。先君颔之。

   之罘山

○州西北五十里海滨。史记。秦始皇廿九年,登之罘,刊石纪功。三十七年,又自琅邪,使徐福采药。福言,苦大鱼为患,于是连舟下海,登之罘,射巨鱼。郊祀志,齐有八祠,之罘为阳主。山有阳主庙。武帝太始三年,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称万岁。子虚赋又云,射乎之罘,其山入海中,有垒石,相传武帝造桥。两石铭犹存。山高九里,周五十里,西南至福山县,长三十余里。

   召石山

【不言去县里数。寰宇记云,在县东八十五里。】

【二齐略云,始皇造石桥,渡海观日出处,有神人。召石下城阳一山石,岌岌相随而行,石去不驶,神人鞭之见血,今召石山,石色皆赤。

○按艺文类聚,引三齐略记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行,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亦尔,今于氏引此文,城阳上失一海字,语意不明。又按寰宇记,作下城阳一十三石,遣东下,岌岌相随如行状,城阳山石,岂有定数,恐亦误也。】

○文登之东,三齐略云,始皇造石桥,渡海观日出处,有神人召石下城阳,一山石岌岌相随而行,石去不驶,神人鞭之见血,今召石山,石色皆赤。伏琛齐记曰,始皇造桥观日,海神为之驱石竖柱,始皇感其惠,求与相见。神曰,我丑,莫图我形,当与帝会。始皇从桥入海四十里,与神相见,左右有巧者,潜以足画神形。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始皇转马,前脚纔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今验成山,东入海道,水中有竖石,往往相望似桥柱之状。又有柱石二,乍出乍没。琛云始皇渡海,立此石标之以为记,山下有海神庙,望海台,始皇庙。

   成山

○文登东北百五十里。古不夜城侧。汉志,亦作盛山,主祠日盛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阳以迎日出。武帝太始三年,幸东海,作朱鴈之歌,礼日此山还,而下恤鳏寡。今按召石与成山相近,因始皇会海神故,后世遂呼成山曰神山,山斗入海,旁多椒岛,海艘经此,失风多覆,海道极险处也。

   铁官山

○文登西百四十里,去牟平城百里。汉置铁官,冶铸遗迹尚存。

   五垒山

○交登南五十里,南北成行,入海如垒。又南石门山,两石耸立如门。今按,文登正南有铁查山,东连斥山,甚奇秀。图经弗载。岂古与斥山为一,或即五垒石门之异称欤。

   白鹿山

○文登北四十里。唐神龙三年,刺史毕元恺于此获白鹿进之,故名。又东北海边有鸡鸣岛,北海中有海牛岛。郡国志云,海牛无角,长丈余,紫色,足似龟,尾若鲇鱼,性捷疾,见人则飞赴水,皮堪弓鞬,脂可然灯,与海驴岛相近,海驴常以八九月上岛产乳,其皮水不能润,可以御雨,并见寰宇记。海驴皮今有获之者,浅毛灰白作鲈鱼斑,又有海狸,亦上牛岛产乳,见齐记。

   昌山

○文登西南四十里,有巨神岛,龙祠。昌水出此山。因氏焉。南合黑水,北纳昌阳汤,通名昌水,西南过莱阳,会五龙水,南入于海,昌阳汤极清温,在文登西七里,名如意汤。图记,文登有温泉七所,此为最。

 般阳山

 九目山

○登州东南七十里。齐记云,山有九窍,故名。北二十里有龙山。又北羽山之罘水所出,东北流,合石门水入海。寰宇记,亦谓此为殛鲧之山,非也。东海既有羽山鲧庙矣。此偶同名耳。又有朱高密神隐邱历堂等山。图志弗载,不可备述。

   沙门岛〔海市附〕

○登州北海中九十里,上置巡检司。海艘南来,转帆入渤海者,皆望此岛,以为表志,其相联属,则有鼍矶岛,牵牛岛,大竹岛,小竹岛,历历海中,苍秀如画,海市现灭,常在五岛之上,海市之名,始见江邻几杂志。东坡诗序,或谓类南海蜃楼,蛟蜃嘘气所成,殆不然。钦尝至登州海上访之,葢海市常以春夏晴和之时,杲日初升,东风微作,云脚齐敷于海岛之上,海市必现,现则山林城阙,楼观旌幢,毡车驼马,衣冠人物,凡世闲所有,象类万殊,或小或大,或蹔或久,或变现终日,或际海皆满,其为灵怪赫奕,岂蜃楼可拟哉!葢沧溟与元气呼吸,神龙变化,浩不可测,如佛经所谓,龙王能兴种种雷电云雨,居于本宫,不动不摇,山海幽深,容有此理。钦以中秋后至海滨,大已微寒,知州事李述之诗人也,亦相与祷于广德王之祠,越二日,忽报,云今晨风色云气,海市当现,同登宾日楼候之,日初出大竹岛上,横一巨艘,长余百寻。述之指以示余,余曰,此海舟耳。述之曰,谛观之,何故不动须臾,前后曳数旗,剑戟纷纭忽不见,惟有空舟,渐变如长廊而灭。述之曰,风稍急而寒,不然现未巳也。呜呼神哉,然则史汉所称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望之如云,未能至者,殆此类耳,且秦汉入海方士,仅能往来于矶岛之闲,偶见此异,慕之为仙,亦不为过,非若今人航海,远泛黑水洋外,或飘荡岁月而后返,果有蓬莱仙山,何不闻也,斯言足破千古之惑矣。

   金山

【黄银坑

○按山海经注,黄银出蜀中,与金无异,但上石则色白。新唐书地理志,昌阳县东百四十里,有黄银坑。贞观初得之。房杜列传,帝尝赐元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传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元龄送其家,是黄银乃银之别种,非黄金也。以金为通名则可耳。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五年闰月,令益都漏籍户四千淘金,登州栖霞县每户输金,岁四钱。此于氏所谓,岁定金额者也。】

○亦名岠嵎山,栖霞县东北二十里,以产金得名,即地记莱阳县之黄银坑也。隋开皇十八年,牟州刺史辛公义于此坑,冶铸得黄银,献之。山寺有隋碑,淘金者所祖。然隋唐以来,皆守土官采以充贡,为数不多,未见其害,今则编户置官,岁定金额,有增无减,三时沙汰,仅得分毫,名曰淘金,实则买金铸,纳户渐逃亡,官复侵剥,大约金户一家之赋,当他户三倍之多,而户不胜其苦矣。又指以金苗,凿地人家居宅坟垄,皆所不免,而民不胜扰矣。其害视鹾灶有加,夫宏羊之罪,良史已书,辛公义作俑,此毒可无诛乎。故论及之。土俗讹传,隋开皇中,岠嵎山出黄金九屋。俗儒便纪之,于石为可笑也。

   艾山

○栖霞西北三十里。山前温泉可浴。按栖霞县,本以山得名,曰百涧北曲,方岭唐山,灵峯覆甑,积金芝阳,公山棊山,磁山、峆垆山,【峆垆在福山县南。】 不能具述。大抵环县皆山耳。宋李常云,吾州有重岩迭嶂,不可名状,信然。

   莱山

○黄县西南五十里。封禅书云,齐八祠,莱山为月主山,有月主真君祠。一云莱阴山,多仙圣所居。

   蹲狗山

○黄县西南三十里。上有石如狗蹲伏。氏云山极灵,刘宠微时,途经此石,犬吠之后为太尉,俗名狗儿山。

   芦山

○黄县南四十里。山下有真君宫。金县尹陈公碑云,芦童子,晋时人,九岁居此山,食茯苓升仙,唐封冲禧真君。

   三山

○莱州北二十里。汉志,秦祠八神,四曰阴主祠。三山寰宇记云,在掖县北海之南岸。颜监谓即三神山者,非也。汉志曰,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则三神乃蓬莱、方丈、瀛洲之总称,岂海岸之三山也,详见海市论。

   浮游岛

○莱州北海中,望若浮游,然俗讹曰芙蓉。

   福禄山

○莱州西五里,出温石,可为器。又有金山,马鞍、优游、雄山、土山、君山,皆县境内。

   万里沙

【洼樽

○太平寰宇记,作污樽,音义与洼同。】

○莱州北三十里,夹万岁水两岸,沙长三百里。路史云,云阳氏、阳帝处于沙掖,有万里沙祠。秦皇汉武皆祷于此。又北十余里,临海有盏石,方圆五步,上有洼樽,古老相传,始皇凿此盛酒,以祭百神。

   大基山

○莱州东十里。金明昌闲,刘国枢记云,大基山道士谷。后魏郑文公修道之地。流泉花竹,地占高敞,略无纤尘,郡之甲胜。

   七子山

○莱阳县东南九十里。山有八峯,大峯居中,余若子然,故曰七子。

   五龙山

【西有荆山。寰宇记,作韮山。尔雅,蒮山,韮者是也。

○按,寰宇记,韮山多蒮菜。尔雅云,蒮山,韮也。今于氏不言山多蒮菜,而但引尔雅释草之文,非寰宇记本义矣 。

【蒮音育,本或作蒮,传写之讹。】

○莱阳南二十里,四水自西北昌水,自东北皆南流至山前,五水相合,名曰五龙,南入于海,山因名焉。西有荆山。寰宇记,作韮山。尔雅,蒮山,韮者是也。

   高丽山

○莱阳西南九十里。司马懿征辽东,置戍于此,以高丽为名,俗讹作嵳峩山。

   火山

○莱阳北三十里,山多赤石,故以火名,已上并见寰宇记。又有仓山、林寺、福阜三山。 【林寺、福阜,淘金之地。】 又有狮子峯,俗传金人诗俚甚,今不取。

   大豁山

○胶水县西北二十里。伏琛云,卢乡城东南有豁口,曰大豁山,北又有小豁山。

   嵖岈山

○胶水北三十里。寰宇记云,山形嵖岈,故名。北与蹲狗山相接,天柱大泽,皆一带山也。

明堂山

○胶水东北四十余里。齐记云,卢乡城东三十里,有明堂山,与巨青山连,出乌头天雄。又云药石水出此,合石渎水,北入于海。

   墨山

○胶水东北六十里,石色如墨,故名。水出兹山,亦名墨水。

   金泉山

○胶水东南四十里。记云出桔梗,防风。

   凤喙山

○招远县北三十里,本名牛心。至元六年,陈节斋按部过之,以其名俚,故易之。有诗石刻,在县治县北五里,有汤泉阜。泉出阜南,极热,东流合冷泉,入池,始可浴。凤喙山东有山,中空,俗曰虚空山。又有齐山望见,亦皆鄙俚,自图经散逸,齐地山川例蒙,俗恶之称。惟密州境内,一山一水,名存古雅,葢得坡仙手涤凡陋,千载有光,信贤人之泽远矣。

   梓桐山

○般阳府城东十余里。后有石垒圜洞。古老相传,鬼谷子隐居,名鬼谷洞 。

【典略,鬼谷弟子苏秦、张仪辈五百余人,鬼谷为作窟,深二丈,曰有能在窟中,说使泣者,则能分人主之地矣。秦下说之,鬼谷泣下,即此洞。】

亦有郑康成庙。金末,毁于兵。乙卯岁,淄川令张孚重修。渑水燕谈云,处士王樵隐此山,详见人物论。梓桐东曰吉磨山,出磨石,有石碌井。

   原山

○府东南七十里。地志云,原山,淄水所出,今名岳阳山。淄出其阴,汶出其阳,非止一水也。山亦跨淄川、益都两县界云。

   甲山

【水经注,萌水出般阳西南、甲山东北,入泷水。

○泷,今本作陇。朱谋土?韦笺云,疑当作泷水,有笼、双二音。按水经注,近世绝少善本,于氏所见,葢与今本不同,第二卷笼水条下,放此。】

○府西南三十里。水经注,萌水出般阳西南甲山东北,入泷水。今讹作夹谷山,谓是齐鲁会盟之地,非也。当从水经。

   黉山

○府北十里。三齐略云,郑元刊注诗书,栖迟此山,上有古井,独生细草,叶似薤。俗谓郑公书带,即今黉堂岭,与长白山相连。元遗山济南行记,谓因范文正公学舍在焉,故谓之黉堂,葢未见古图经耳。

   长白山

○长山县南三十里。太平御览云,长白山者,因此山云雨长白,故名之。西南又有大湖山,二山并有石室。败漆船上有记,皆谓尧时物。元和志云,于陵城西长白山,高二千九百丈,周六十里,昔陈仲子夫妻隐此山,阿有醴泉寺。相传志公卓锡之地。宋范文正公读书寺中,日惟一粥,偶见窖银,覆之而不取,后为西帅僧人求为修寺,公使发之,取窖中银,适周于用,此与还术者,子白银相类,世或未之闻也。上下二书堂,在黉堂岭会仙峯下,皆宋代所建,遗迹尚存,今即寺内有范公祠。旧说公母嫁齐,居秋口,公读书此山,相去百里,往来省亲,劬甚,后知青州悲思不自胜,秋口在今颜神镇。土人亦名其处为范公书堂。按南岱东沂 【小泰山】 之外,沂之蒙山,密之九仙,即墨之大小劳,宁海之姑余,般阳之长白,皆三齐高大名山也,余不得并列。

  济南山

   历山

○府南五里,一名舜耕山。古有舜祠,曾南丰齐二堂记云,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仕器于寿邱,就时于负夏。郑康成,释历山在河东雷泽,在济阴。负夏在卫地。皇甫谧,释寿邱在鲁东门之北,河滨在济阴,定陶西南陶邱亭是也。以余考之,耕稼陶渔,皆舜之初,宜同时,则其地不宜相远,孟子又谓,舜,东夷之人,二家所释,雷泽、河滨、寿邱、负夏,皆在鲁卫之闲,东方之地,历山不宜独在河东,在齐者是也。世因河东雷首山,一号历山,沩水所出,舜娶尧女所居,迁就附益,谓历山为雷首之别号,不考其实,由是言之,则图记皆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为信然也。或者不此之论,乃备载陆鲁望,象耕鸟耘之辩,可见其赘 。【龟蒙曰,世谓舜田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圣德感召,非也。葢耕者行端而履深,似象步耘者,举疾而畏晚,如鸟喙。】 通典云,山有太甲冢,未详。历山南属泰山,东连琅邪,崇冈迭嶂,脊脉不断。钦尝有诗云,济南山水天下无,靖云晓日开画图,羣山尾岱东走 【音奏】 海,鹊华落星青照湖,此济南山势也。

   庙山

○府城东南十里。三齐记云,因舜庙得名。遗山济南行记,作妙山,非是。

   函山

○府南二十里。按酉阳杂俎云,齐郡函山有鸟,名王母使者。汉武登此山,得玉函,帝下山,玉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鸟常守之,因号函山,有九十谷,又名卧佛山。

   奎山

○府城西南十五里。三齐记,奎山公神,似猪头,戴珠冠,殷时有道士隐此,野火四发,道士祈天,即雨。今人遇旱,烧山祷雨,多应。又北有匡山,世传太白读书于此。又北曰粟山,曰药山,山出阳,起石极佳,故名。

   华不注山

【左传,从齐师,至于靡笄之下,则此山亦名靡笄。

○顾氏曰,齐乘,华不注,亦名靡笄山,非也。左传云,从齐师于莘。云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云癸酉,师陈于鞍,曰逐之三周华不注。曰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其文自有次第,鞍在华不注之西,而靡笄又在其西,可知金史长清县,有劘笄山。

○又按史记,晋世家,晋伐齐,战靡下。徐广曰,靡一作历,故或以历山为即靡笄山要之,非华不注之异名也。】

○府东北十五里。左传,成公二年,鲁季孙行父帅师,会晋郄克,及齐顷公,战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又云,从齐师至于靡笄之下,逢丑父与公易位,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则此山,亦名靡笄。 【靡,与摩同。】 地记又名金舆。道元谓单椒、秀泽不连,邱陵以自高,虎牙杰立,孤峯特拔,以剌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信然。山前道院中,有石刻太白诸贤。诗院前,即华泉水,与小清合流。

   鹊山

○府北二十里,王绘太白诗注云,扁鹊炼丹于此,俗又谓,每岁七八月,乌鹊翔集,故名。按扁鹊,卢人,近在今长清县地,炼丹此山者是。 【古有鹊山院,见陈后山诗。】

   黄山

○府西南六十里,山周如城,岱阴诸谷之水,奔流至山,西汇为池,围数亩不溢,而伏山即渴马崖也,伏流至府城之西而出,即趵突泉也。

   西龙洞山

○府南六十里。道元云,苻秦时,有竺僧朗,事佛图澄,硕学渊通,与隐士张巨和居此,因号朗公谷。今有朗公寺,亦三齐名剎,历代有碑,谷有琨瑞溪水,过玉符山,又名玉水,至祝阿入济,今溪水东西分流山中,人云西发趵突,东发百脉,验之信然。谓径入济者,误也。龙洞西南,有方山 。【长清县界。】 疑即水经之玉符山,又西隔马山。【长清东南。】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壍防门而守之广里。齐师惧,夜遁。夙沙卫连大车以塞隧,而殿殖绰。郭最曰,子殿国师,齐之辱也。子姑先乎,乃代之。殿卫怨二子,遂杀马于隘以塞道,欲使晋师得之,即此。后人呼为隔马山。山东北曰神林,有隔马神君祠,祠南有一潭,清澈见毫发。岁旱,邑人祈圣水,祷雨辄应。唐宋碑刻存焉。又南青崖山。金乱,严侯率义兵堡此。

【皆古齐山,今属泰安。】

   东龙洞山

【宋封灵虚公。

○按宋元丰二年,封龙洞神,为顺应侯。敕牒碑今尚存,岂元丰后又加封公号与。】

○府东南三十里,山如重甗。 【音,言甑也。尔雅,重甗隒,此山类之。】 西洞透,深一里许,秉火可入,东洞在万仞绝壁之上,洞口釜鬲尚存,烟火之迹如墨,葢昔人避兵,引絙以上,中必有泉,不知其深几许耳,有翠屏岩,独秀峯,三秀峯,峯侧龙祠。郡邑祷雨极应,宋封灵虚公。九域志又云,禹登山,谓禹治水尝登。

   龙盘山

○章邱县南二十八里。齐记云,周初有神龙潜此,山遂名,有神迹祠,姜嫄所履。伏琛云,宋济南太守萧承之立祠山上,其妻亦学履而产。齐帝,按姜嫄,炎帝后,有骀氏之女。高辛世妃。后稷母也。骀,舜封稷,作邰。元和志,邰在京兆武功县。路史,骀在费县南,远者去此数千里,近亦五百余里。姜嫄未嫁,不应至此,既嫁则高辛都亳,河南偃师地,岂在齐乎。伏琛之论,尤觉诞妄。

   乐盘山

○章邱南二十七里。齐记云,下有乐盘城,即平陵王与章邱侯,饯送之地。

东陵山

○章邱南二十八里。龙盘山相连。寰宇记云,盗跖死处。山南有盗跖冢。

   危山

○章邱东北五里。寰宇记云,汉文帝十六年,封齐悼惠王子,为齐孝王。景帝三年,孝王与吴楚通谋,自杀,葬于此,墓在山椒。

   女郎山

○章邱东南七里。又号小田山。齐记云,章亥有三女,溺死,葬此,有三阳洞。俗云,有子张墓,即章女冢,所谓章邱者耳。

   鸡山

○章邱西南四十里。齐记云,有神鸡,晨鸣于此,候之,获一石,洁白如玉,因以名焉。巨合水,出此山下,俗名双女泉。

   湖山

○章邱正南五十里明秀乡。相传,古有仙翁、仙婆,修道此山,皆得寿考。今有公婆庙,遇旱,祷雨即应。

   亭山

【桀死处。

○按,尚书正义曰,周书序,有巢伯来朝。郑元云,南方之国,桀之所奔,葢彼国也,以其国在南,故称南耳。是则桀奔巢国,加南字,以别于北方之巢。(有巢氏都,或云在琅邪,或云在隰州。)其不在齐地,明矣。于氏多附会,此尤其显然者。】

○章邱西南六十里。桀死处。汤放桀于南巢。书、传皆谓,今庐江巢县。独尸子云,放之历山,岂古有巢氏治琅邪之石娄山,齐地亦有南巢邪。又桀死后,其子淳维,妻其众妾,遁于北野,随畜转徙,号曰荤育,若桀死南方,其子岂能北遁,自齐奔漠,则易矣。隋唐有亭山县,见古迹。

   哑妇山

○邹平县西十三里。俗呼哑妇山。谓夫子去齐,道此山,妇人阳瘖以灭迹。葢因孔子去鲁之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而附会此名,直野语耳。

   大山

○无棣县东北八十里。

   小山

○无棣西北一百二十里。二山图经弗载,然滨棣,濒海广斥,无高峻之山,故志。

平原岭

○德州东南七十里。有望远台、寿公庵、岭上鹿角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2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