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字的寓意和含义?德字五行属什么!

本章对理解“道德”中的“德”至关重要。故完善后再次分享给有缘者。

帛书道德经详解·章二一

阅读导引:

上一章指出,有智无慧最可怕。最后一句说:“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道家强调“互生”,主张与环境和谐共处;为什么还想“独异于人”?是否有“标新立异”之嫌?不怕不能被众人容忍而遭到打击排挤?

本章计69字。首先回答上述问题;而后描述“道之物”的样子。告诉悟道者,只要明白道理、有包容之心,就不会被孤立。

原文断句:

孔德之容⑴,唯道是从⑵。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⑶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呜呵⑷,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⑸。吾何以知众之然?以此。

文字释义:

孔德之容:小洞孔有容纳之品德。◆孔,金文的“孔”是指小儿头上的囟(xìn)门。本义指较小的窟窿,即小洞;洞孔,针孔。由洞孔可以穿过,引申出“通”,通达。 ★洞孔可以容许东西穿过、洞穴可以容纳东西是洞孔的“德”。心胸宽广的人有容纳不同见解之“德”。十六章已经阐述“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有包容之心、能容纳异己即为有德。能容纳万物的环境是玄德。

唯道是从:绝对遵从道。◆是<动>赞同、认可,遵从、以为法则。 ◆从,本义是随行、跟随、参与其事,引申为顺从、听从。是从,肯定听从、绝对听从。如“惟命是从”意思是只要有命令就听从,即绝对服从命令。

:本义指动物中的大象;引申为形状、样子;又引申为外观相同,看起来一样。后来用“像”表示“看起来一样”。

⑷幽呵呜呵就像远处传来的声音那样隐隐约约。◆幽,指事字。甲骨文用“远处山中难以分辨的事物”表示“隐约”;即知其有但分辨不清。引申为隐蔽,深远等含义。◆呜,本义指声音缓和而悠长;引申为哀叹,轻声哼唱等。

⑸以顺众:用来理顺万物之间的关系使之有序。◆顺,本义是沿着一个方向,使有条理、使有秩序;与“逆”相对。◆众,指万物。◆,帛书原字是“亻父”,已失传。父,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持棍棒教育子女守规矩的人。后来专指孩子的父亲。“”在此处的含义,应该是使守规矩,使有秩序。

句义详解: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小洞孔有容纳之品德,是绝对遵从了道。

★小洞孔有容纳之品德,是绝对遵从了道。这是什么意思?遵从道就有容纳之品德?第十六章曰:“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有容乃大。如果我们能明白道理,知道“存在即合理”;或许能放弃“非此即彼”的是非观,能公正看待所有事物而包容一切。小洞孔都有容纳之德,有智力的人有容纳之德吗?多数人没有,否则就没有争斗和杀戮。有智慧的人有包容心,有智无慧者没有包容心。为什么有智无慧者没有?因为他们不懂阴阳五行,只知局部、不知全局,有“是非观”,无包容心。有“是非观”就愚昧?必须说清楚“是非观”是什么意思,否则得罪人。详见“深入解析”。简单地说,德就是容纳、包容。能包容一切就能得到一切、统御一切。因此,在古代“德”同“得”。

有包容心就不怕被孤立。“我欲独异于人”不是“我想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指提出与众人不同的新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有哗众取宠之嫌。“我欲独异于人”是指“我想按道理做事而不像众人那样随大溜”;即使有新奇的见解也不要求众人理解或接受。别人有是非观,无包容心。我无是非观,能包容所有。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我能包容异己、公正对待所有人、不与众人争,众人也会善待我、包容我;故有包容心就不怕被众人孤立。

★在查阅古往今来专家学者对此章内容理解的时候,发现很多人认为“孔德”的含义是“大德”。感觉如此理解太过离谱。难道智慧极高的老子不知“孔”和“大”的区别?“孔德”是指小洞孔的德行,不仅不大,反而很小。小洞孔都有容纳异己之德,大大的人为什么不能容纳异己? 事实证明,以往的人们没能明白“德”是环境,是容纳包容;所以很难通读道德经。

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呜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道这种东西,就像远处的细微。似无还有啊,其中有形状啊。似有还无啊,其中有物质啊。若隐若现啊,其中有反应啊。它的反应非常真切,其中有信息。

★在人类没有发现质子和电子之前,要想明白这段话的含义有点难,只能依靠人们的想象。即使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家也看不清“电子围绕质子旋转的情形”。道之物(质子和电子)确实是“忽呵望呵、幽呵呜呵”的存在。然而,质子和电子确实有形状(象)、有质量(物),在精神作用下引起运动变化、反过来迫使精神变化、引起反应(情),并辐射出电磁波(信)。《道理与智慧》详细阐述了质子和电子在精神作用下生成氢原子、辐射电磁波的过程。

奇怪吧?几千年前的老子对“道之物”的描述居然和现代科学发现完全相同。更不可思议的是,老子言之凿凿地说了下面一段话。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吾何以知众之然?以此

从现在到远古,道的辐射的信息始终没有消失,并理顺万物之间的关系使之有序。我凭什么知道万物有序的原因?就是根据这些。

★“其名不去”中的“名”是指道辐射的信息。人们给事物起“名字”实质是用“名字”表达信息和交流信息;“名”是无形信息的有形表示,代表信息。信息就是电磁波,是万物内部电子绕核运动辐射出来的。为什么信息从今到古始终没有消失?因为信息是“无根精神”不可能消失,虽然可以被物体吸收,但又被物体内吸收信息的原子调制在自己辐射的电磁波中,再辐射出来;所以信息不会消失。详细原理请参阅《道理与智慧》。

以顺众父。现代人已经明白信息是万物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媒介。万物通过彼此辐射的信息相互联系和作用,引发了无穷多的五行反应。经过漫长时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淘汰掉不能被其它物体包容的物体,留下了能被其它物体包容的物体,使宇宙从混沌到有序,最终营造出大家都能相互容忍、同生共存的环境。和谐有序的环境就是“有德”,能让万物和谐共处;恶劣混乱的环境就是“无德”,能让万物发生剧烈运动变化而生生死死。万物皆为道生,但依赖环境生存。故老子曰:“道生之而德畜之。”简而言之,是万物辐射的信息共同营造的环境使宇宙建立了秩序。这就是“以顺众父”的含义。

以此。“以此”就是指本章的内容。老子明确告诉我们,他知道宇宙万物的奥妙;故把其知道的奥妙用前面的文字告诉我们。这对有智无慧者来说确实不可思议,无法相信。然而,事实摆在那里,老子说的“道之物”与现代科学发现完全一致。相信也好,不信也罢。对于已经悟道者来说,肯定相信。因为悟道者深知,自己不知不等于别人不知,自己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

会不难,难不会。现代人很难相信中国古人智慧极高。就像与“帛书道德经”一起出土的女尸一样,那样高明的防腐技术现代人弄不明白,惊讶之余还不敢相信。再如,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就对人体经络系统了解的非常清楚,现代科学却搞不明白,干脆认为那不是“科学”,甚至有很多人跟着瞎起哄,想否定中医。“信不足,案有不信。”事实明明摆在那里,却不愿相信;这是典型的掩耳盗铃、愚人自欺。由此可见,人类智力水平有待提高。不能因为自己不知道、不能理解就不相信;当然也不能轻信。

白话译文:

小洞孔有容纳之品德,是绝对遵从了道。道这种东西,就像远处的细微;似无还有啊,其中有形状啊;似有还无啊,其中有物质啊;若隐若现啊,其中有反应啊;它的反应非常真切,其中有信息。从现在到远古,道的辐射的信息始终没有消失,并理顺万物之间的关系使之有序。我凭什么知道万物有序的原因?就是根据这些。

深入解析: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有是非观的人很难有包容心。如果想智慧必须放弃“是非观”。这可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仅供参考。

是非观。“是非观”也叫“对错观”。是非观是人们评判事情正确还是错误所产生的观点。人们一旦有了“是非观”就会以此为标准评判事情的对错;想保留“对的”,去掉“错的”,有了“分别心”。故而不能容忍错误,无法包容一切。不能包容一切就是无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错就改善莫大焉。要能包容别人的错误,给人改正的机会。故智慧的道家只有“吉凶观”,无“是非观”。

道家讲“吉凶”而不讲“是非”。道家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任何存在都是合理的,根本没有对错之分;但因合理的存在有的顺道而行、有的逆道而行,故对人的生存有不同的影响,有的事情危害生命,有的事情维护生命;所以有“吉凶”之分。例如《易经》中只有“吉凶”而无“是非”,《道德经》中只有“善恶”也无“是非”。“吉善”是指对生存有益,“凶恶”是指对生存不利。人类所有活动都是为了生存,区分吉凶才有意义,区分对错毫无意义。然而,随着世人智力水平下降,当人们无法理解阴阳五行就是道理的时候,废弃大道成为历史必然。不懂道理的人们用“是非”取代“吉凶”评判人的行为;产生了“是非观”。如今谁要讲“阴阳五行”会被视为封建迷信,基于“阴阳五行”的中医也被视为“非科学”。我们先看看世人给“正确和错误”的定义,或许能明白其中的“玄机”。

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定义是:符合事实、道理或标准;否则是错误。显而易见,评判正确的依据有三个即事实、道理或标准。可以说,用符合事实或道理来评价正确容易接受。用符合“标准”来评判正确就麻烦了。标准是什么?谁制定的标准?标准符合事实吗?标准符合道理吗?事实证明,废弃大道之后,因为人们已经无法理解“道理就是阴阳五行”,更不知“人为的事实可以违背道理”;所以普遍是以“标准”来评判正确与否,很少有人用“道理”或“事实”来评判正确与否。人们给“正确”的定义显然有瞒天过海、偷梁换柱之嫌。简单地说,人们放弃道理而用自己规定的标准来评判行为正确与否,目的昭然若揭。什么“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就是小事一桩。这就是有智无慧者用“是非”取代“吉凶”的玄机。据史书记载,“否认有是非”的庄子曾与“肯定有是非”的儒家墨家论战过,庄子的论证言简意赅,但世人不以为然。庄子指出,即使是人们制定的“正确标准”也无法评判是非。

事情本身无是非。明白道理者深知,事情的是与非、对与错是相对的、暂时的、可相互转化、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故不可有定论。人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做了“错误的事情”是正确的;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情”是错误的,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做了“错误的事情”是错误的。例如,在战场杀死敌人不是犯罪而是立功,在平常杀死敌人就是犯罪。再如,生病时吃药是对的,健康时吃药是错的。再如,不该说真话的时候说真话是错误的。简单地说,事情本身无对错,事情的对错取决于做事的时机。这就是“动善时”的含义。时机瞬息万变,怎么可以断定事情的是非?事情没有对错,是时机有对错。然而,人们的“是非观”恰恰是对事情的评判而非对时机的评判。因此,人们“是非观”是愚昧的。不仅如此,人们还会把自己的“是非观”强加给别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犯这种错误。可以说,人类社会所有矛盾斗争都是因为“是非观”不同造成的,不能容忍观点对立者啊。有是非观的人很难有包容心。

既然“是非观”是愚昧的产物,如何才能跳出愚昧陷阱?下面的三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准确理解矛盾。人有智力,能通过比较发现万物都是阴阳或矛盾的对立统一;进而产生很多关系对立的概念,如矛盾、善恶、美丑、是非、对错和黑白等等。有这些概念是好事,说明人有智力。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理解“矛盾是对立统一”,就麻烦了。“对立统一”的准确含义是:双方性质相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不可割裂。奇怪的是,人们非常容易忽视“统一”而专注“对立”,经常把矛盾双方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唯这唯那,这是典型的“关注局部、忽视全局”。愚昧就是指只知局部不知全局。如果我们能牢记“对立统一”,在研究局部的时候始终能关注全局;那就智慧了。这是我们跳出愚昧陷阱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明白道理。

(二)理解阴阳五行。阴阳是“道”,五行是“理”。“道”的性质决定“道”生万物的过程是“五行过程”。阴阳五行原理详见《道理与智慧》。道家认为,存在即合理;但合理的存在会在外因作用下有的“顺道而行”有的“逆道而行”;顺道而行者能被环境容忍而生存,逆道而行者不能被环境容纳而灭亡。简单地说,因为所有事物都在五行反应中,在运动变化着;五行反应中的五个事物是相生相克、循环连锁的;相同事物处在不同的五行反应节点,对人的利害作用不同;这也是事物有“吉凶”之分的原因。正是因为事物始终在运动变化,事物对人的“吉凶”作用是暂时的、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不可以断定事物的“吉凶”,必须辩证对待。因此道家特别强调“事善能,动善时”。有能力者能创造时机把坏事变成好事。显而易见,明白阴阳五行原理才是真智慧。例如,应该白天做的事,最好不要晚上做;生病的时候能吃药,健康的时候不能吃。

(三)自己的观点不可强加于人。如果不能做到前面两点,第三点必须做到;否则日子很难过。“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前面已经阐述,是非对错根本没有统一标准。牢记“是非”是自己的判断,对别人无效;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但千万不要强加于人;否则后果自负。能做到这一点也算有点智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