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没读,60岁才读」
在蒙学经典中,有这么一本“书”——确切地说,是一篇千字文,我6岁时没读,60岁时读它,倍觉言近旨远,意趣横生。这就是《三字经》,一本儿童启蒙书,通篇也就千余字,我读它,却用了一整年时间。
“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古人谈到《三字经》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意思是,若能将《三字经》的每一句都读懂讲通,那么对国学中的经学、史学、子学就能融会贯通了。所以,说是儿童启蒙书,但其实它并不是那么容易读的。虽则还谈不上融会贯通,但我读后发现,这书让人越读越喜欢。
这一年,我一句一句地读,一点一点地记,做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以“蒙读季1”专栏形式,在我个人公号《雲之云兮》陆续发表。
我选择的是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规范读本《三字经》,这个版本由冯国超先生译注。作为自学教材,它比较具有权威性。中华书局、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等多家机构出版的各种读本,我也备在手边,常常翻阅。比较而言,这些以文字为主的书,很适合我这个年纪的人慢读、慢悟。
回头看,这样的“写读”,尽管有点儿慢、有点儿笨,但一年坚持下来,自我感觉颇有收获。6岁时没读,60岁才读,感觉也很有趣,很有意义。做祖母的人,对了解儿童启蒙书好像有种天然的兴致,《三字经》既是儿童启蒙教材,也是成年人了解国学传统文化最实用的启蒙读物。
「唯有它被提到“经”的高度」
《三字经》原是一本家塾私用的儿童启蒙书。据传,南宋末年,江南大儒士王应麟老先生为本家族子弟识字读书,亲自撰写了这本蒙读课本。他的书很有特点,三个字一句,几句一组,简洁通俗,朗朗上口,比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等蒙学教材更好读好记,诵读起来更有音韵美,私塾先生像唱歌一样,带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唱《三字经》。王应麟眼界高,学问大,用简洁通俗的话语,讲出了亘古不变的道理,以最简单的形式,传递最丰富的内容。《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蒙读课本,千百年来影响极为深广,古人称它是“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厥功至伟。因文浅意深,《三字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编入《儿童道德丛书》,成为一部世界级的儿童德育教材。
宋朝以后流行的启蒙书里,最主要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统称“三百千”,可唯有这个《三字经》被提到“经”的高度,与“四书五经”一样,被历代读书人注解传诵。那么,《三字经》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2009年受邀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三字经》的钱文忠教授认为: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经”的书,一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三字经》以“关键词”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汇聚到一起,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关键词集。《三字经》内容非常平和,含有非常现代的元素,直到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儿童启蒙书,却不低幼;它简单却不单薄,它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
「它就是一部教育专著」
《三字经》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部传统的启蒙经典。我们只有一句一句地去读,才能理解《三字经》为什么能够流传到今天,才能够理解《三字经》对于中国人来讲,特别是对于还在学习过程中的孩子们、还在追求“文化归宿”的成年人来讲,有着怎样不可替代的意义。
钱文忠先生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弟子。他对《三字经》也是一句一句地读。为了讲好《三字经》,他认真研读了三年时间,努力把自己放回著作者的那个时代,去体悟创作者的心境,并努力找出它的现代意义。他已是公认的《三字经》释读专家,他却谦称“并没有把握完全理解《三字经》”,足见其超越时代的非凡价值。
《三字经》在我眼里,其实就是一部教育专著。大儒士王应麟一生学术著述很多,晚年却把心思用在儿童蒙学上,可能到老都没想到,纵使满腹经纶、著作等身,他的哪一本专著都没能像《三字经》这样,让他扬名千古、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千百年间,中国人几乎人人都能说出几句《三字经》。只因为,他做了一件人间最伟大的事——教育,平和地、真实地、照亮千万家庭,影响亿万生灵的启蒙教育。
一位矢志追求人生理想的学者大儒,一位饱经易代之苦的蔼然长者,到了晚年,大彻大悟,把毕生理想、人生经验和读书心得凝结成短短千言,再一次咿呀学语,再一次回归天趣。他以生花妙笔找到了初心,完成了生命的重塑。
今天,当我们读《三字经》时,完全可以体会到那些谆谆教诲里透出的是平和、亲切、慈祥,他的话是那样语重心长: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一定要把教育当回事啊!
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孩子的性情启蒙靠家庭、靠家长,这是为人父、为人师长的义务和责任,可不能懈怠。后世子孙们,你们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知识和本事,就交给教书先生和他自己吧;蒙童培养成“人”,此乃百年大计,你们一定要专心致志、毫不放松才是啊!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美好道德的培育第一,学习知识第二。
人遗子,金满籯;
我教子,唯一经。
——比金子还宝贵的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精神财富,而不是钱财。
一位大儒,亲自撰写识字课书,可见古时的世家大族多么重视少儿教育,多么重视家庭教育。好教材不多,自己动手写吧。
好教材、好课本,哪个时代都很需要,哪个家庭都很需要。曾经修订过《三字经》的清末大学者章太炎先生曾经吐槽:我看现在的学生,儒家“五经”是什么都说不出,从古到今有哪些朝代背不下来,都大学生了,连周公是谁都不知道。让他们去了解经书的大义,懂得史书的章法,不就像让瞎子观察、让跛子走路吗?复兴传统学问,让学生们都能“诵《诗》《书》,窥纪传”,我没这个本事,但从教育下一代来说,“则今之教科书,固弗如《三字经》远甚也”。太炎先生言下之意,古人写的《三字经》,是一部挺实用的儿童启蒙书。
「仿佛回到稚童时光」
《三字经》究竟好在哪里?除了道德意义,它有吸引小读者的很多好处:
《三字经》有认字的乐趣。书里有重复的字,学过《三字经》,可以认得几百个汉字,学会了一个字,继续往下读,又看见了这个字,仿佛遇见了老朋友,是非常开心的事。《三字经》有这个乐趣。
《三字经》善于讲故事。小孩子爱听故事,一开始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窦燕山五子登科的故事。清末著名的实业家状元张謇,提到老师给他开蒙,有一条是“就《三字经》说故事”。《三字经》短短千言,却藏着几十个经典故事,这里有超强的说故事的能力。
《三字经》有生活趣味。孩子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天天看的、用的、吃的、听的、玩的、叫的,那些活泼的名物常识,随时随地可见可感,如数字、三才、三光、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实实在在,活灵活现,孩子生活里有的,书本里写出来,没有一个不是熟悉又亲切的。
《三字经》里还有价值观、人生观建设。仁义礼智孝的道理蕴含在字字句句里,如果孩子照着做,应当会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三字经》短小精悍,功能强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知识得以丰富,心智得以开启,境界得以提升。它鼓舞人、激励人,它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懂得养儿育女的正确途径,它教给家长很多方法。我读后就想这样做:强健其体魄,保护其天性,焕发其精神,美好其人格。我要让我们的孩子好好玩耍、好好读书、好好做人,让他成为一个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的人。
现在,每当我翻开图文并茂、注音释文的蒙读小书《三字经》,咀嚼经文的字字句句,仿佛回到稚童时光。每一次捧读,顿感跨越了时空,时时感受到古圣先贤的亲切教诲与温柔敦厚之气。恰如林语堂先生所说,遇上“一位气质相近的老师”,叫人流连忘返,欣欣向荣,学业日进。又好比畅游在京杭大运河,呼吸到创造的鲜活气息。它的文字,一如运河水那样,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滋养万民,又如文化遗产大运河那样欣逢盛世、生机盎然。
栏目主编:顾学文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季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