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男孩取名,徐姓男孩取名属兔单?

历史上的南雄

南雄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市境北、东、东南与江西省大余县、信丰县、全南县毗邻,西南邻始兴县,西邻曲江县、仁化县。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为丘陵,地理学称为“南雄盆地”。

“地分岭北连三楚,人到天南第一州。”清代诗人董其生的这两句诗,道出了南雄的壮伟地势和显赫历史。从地图上看,南雄地处广东省北部偏东,属粤北山区。

南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她“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曾是古代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郡都,史称“岭南第一州”。

境内梅岭,襟百粤而带三江,为中原与岭南之间的屏障。唐开元四年(716)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即今梅关古道),使之成为沟通五岭南北的要道。至宋代,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南来北往商旅有百分之七八十经过梅关古道,或北下赣江而达长江,或南下浈水而接珠江。

南雄得名始于南汉刘龚置雄州,为何称雄州?因为刘龚鉴于南雄形势险要,雄踞边陲,为南汉之屏障。同时也因刘龚非常重视兆头,为求吉利,连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两次,由刘岩改为刘龚,死前又改为刘龚(原字为:‘龙’字下面一个‘天’字)。这个“龚”(原字为:‘龙’字下面一个‘天’字)是他生造的,意为飞龙在天。所以他对新建州命名也很注意。当时一起新建两个州,一名为英州(今英德市),一名为雄州(今南雄市),取“英雄”之意。也有人说因英德有英石,南雄有“南粤雄关”而命名。

珠玑巷

徐姓男孩取名,徐姓男孩取名属兔单?

珠玑巷,原称敬宗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市 北部偏东,地处梅岭与南雄市之间。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广东地区保存较好的古巷古道之一。

珠玑巷是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广东第一巷”之称,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中转地 。从珠玑巷迁播出去的姓氏至今已达180多个,其后裔繁衍达7000多万人,遍布海内外。珠玑巷被称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

珠玑巷的鼎盛期是唐、宋时期。古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00多米,巷道宽4米多,用鹅卵石铺砌而成。巷内有古楼、古塔、古榕、古桥、古建筑遗址、湖水、池塘、小河等文物古迹 。珠玑古巷现在是国家AAAA级景区,1982年,珠玑巷被列为南雄市文物保护单位。

徐姓男孩取名,徐姓男孩取名属兔单?

1.南海(郡/市/区)

南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珠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自隋朝置县起,南海一直处于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市),下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会五个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以原南海郡治所在地番禺县改置南海县。南海自建县至清末一直隶属广州(隋、唐、宋为广州或南海郡,元为广州路,明、清为广州府),县治也一直设于广州城。境域有多次变动。

唐长安三年(703年)分地复置番禺县。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撤销常康、咸宁二县和永丰、重合二场,复置南海县,同时将番禺、四会二县并入;开宝六年(973年)复分置四会县;皇祐三年(1051年)复分置番禺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分地置顺德县;嘉靖五年(1526年)分地置三水县。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分地置花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3月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直隶于省,省设置派出机关管理。

1951年1月,佛山镇分出设佛山市。

1958年12月,南海、三水两县合并,初称南三县,后改称南海县。

1983年6月,广东省实行市管县制,南海县隶属佛山市。

2002年12月8日,撤销县级南海市,设立佛山市南海区,以原县级南海市的行政区域(不含南庄镇)为南海区的行政区域。


……..

(18)沙村庞氏 庞尚鹏《庞氏族谱》自序称:“吾始祖沙村公讳晏者,宋祥兴间(1278~1279年),由南雄珠玑巷避乱迁南海。”

(19)桂城石肯(原字为左边‘石’,右边一个‘肯’字)梁氏 伦以训《梁文康公行状》云:“其先出自宋丞相克家之后,有司库公者,始迁南雄之珠玑巷,某公者又迁南海之石碡乡。”

(20)罗村大朗冼氏 《冼氏宗谱》:“万一祖由南雄迁广州城西隅,再迁南海黄鼎司沙堤堡大朗乡,为大朗房始迁之祖,后衍沙坑钟秀坊,楼房巷、高凉里。”

(21)邵边邵氏 据调查为北宋末珠玑巷迁民。当与南渡时迁民有关。

(22)大沥边钟氏 据调查为南宋珠玑巷迂民钟姓开村。

(23)大沥谭边谭氏 《佛山地名志》说:“相传南宋时南雄珠玑巷十一姓人迁此成村。”

(24)大沥高边高氏 《佛山地名志》称:“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小塘高边村人迁此。”调查知为珠玑巷迁民。

(25)大范曾氏 作者祖籍居此(祖父)。曾氏由鲁迁吉阳、兰谿,避青苗害迁南雄,再迂广州甜水巷,再迁大范乡。亦珠玑巷迁民。

(26)里水半冈村民 《佛山地名志》云:“南宋时,南雄珠玑巷人为避乱祸而南迁至此。”

(27)邓冈(里水镇)邓氏、孔氏、利氏《佛山地名志》称:“南宋时,南雄珠玑巷人为避战祸而南迁至此。有邓、孔、利三姓。”

(28)里水河村何氏《佛山地名志》说:“咸淳年(1265~1274年)南雄珠玑巷难民何姓人先到此定居,故原名何村。”

(29)和顺金利吴氏、蔡氏、陈氏 《佛山地名志》称:“南宋建村,以姓氏划分为金吴、金蔡、陈屋三片。”与今调查由珠玑巷迁

入相同,唐时曾建金利镇于此。

(30)和顺镇汤村汤氏 《佛山地名志》称:“南宋雄州别驾汤讳贵偕妻游至此,遇蛇阻道,当晚宿此得祥梦定居于此。”按此地建国初1950年仍是路小多蛇,我们晨昏旅行,虽持小竹,遇蛇横田基路,即打走才能前进。

(31)袁屋边袁氏 《佛山地名志》称:“珠玑巷富民因逆朝廷成钦犯逃此,建屋多取向北,谓思念祖居之情。”

(32)和顺小布庞氏 乾隆《南海县志·氏族》说从珠玑巷来,《佛山地名志》说:“宋末有人来此搭寮养鸭”,据调查亦说宋末珠玑巷迁民。

(33)南庄罗格孔氏 《南海罗格孔氏家谱》十二,郑献甫《元明经孔阜林先生家传》称:“四十一代迁珠玑巷,以唐季河北多难,避居于此。四十三代迁广州彩虹桥,五十三代迁罗格乡。”谱亦记孔昌弼避朱温乱入广,孙承休授徒番禺,籍分南海。衍小龙、冼敦、叠滘、南村、石碣、孔边、孔村、暹冈、龙伏、上涌。

(34)罗格冼氏 《岭南冼氏宗谱》称:“咸淳间(1265~1274年),保昌民因事移徙,始迁祖处二文王,号南玑,率其族由南雄珠玑巷迁广州。挈家乘筏,顺流而下,旅居南海江薄司罗格乡。为始迁祖,后分居顺德李滘乡。”

(35)紫洞庞氏 乾隆《南海县志·氏族》说:“由弼塘分衍。”

(36)紫洞简氏 粤东《简氏大同谱》二说“理宗时迁珠玑巷,咸淳年间(1265~l274年)迁此。元明间,简观安再迁湖涌。”

(37)沙头镇陈教崔氏、冯氏 《佛山地名志》称:“村中崔、冯两姓人之祖先都是南宋时南雄珠玑巷移民。”

(38)沙头夏江李氏 《佛山地名志》称:“南宋末年,李南州从南雄珠玑巷逃难到西樵山石沙围,其长子李元鉴再移此。”

(39)沙头石冈李氏 《李氏族谱》称:“宋咸淳十年(1273年)由南雄珠玑巷迁居南海沙头堡石冈乡。十二世仕清由石冈迁简村堡吉水乡。”

(40)沙头沙涌卢氏 《南海县续志》载卢云龙《卢氏大宗祠碑记》称:“吾族自保昌迁南海者三百有余岁矣”。按黄佛顷云碑撰于万历卅年(1602年),上溯三百余年为宋末迁民了。

(41)西樵平沙李氏 《佛山地名志》云:“嘉定十五年(1222年),南雄南逃民李隅公之子到此开荒耕种。”

(42)南庄梧村陆氏 《开粤大夫祠记异》称:“理宗时陆瑞由江南迁珠玑巷避元兵,咸淳七年(1271年)子粤昌挈眷迁鳌头堡上淇乡日新堂。”

(43)南庄榕州村民 《佛山地名志》称:“相传南宋年间南雄珠玑巷人逃难至此聚居,因原为东平水道之沙州,且古榕成荫,故称。”

(44)小塘亨美村 《佛山地名志》称:“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南雄珠玑巷人逃难至此建村。”

(45)沙头镇各姓 《佛山地名志》称:“镇属各村多由南宋珠玑巷难民迁来时建,如北村、西桥、西乡等。北宋亦有中原避战乱由南雄迁入。”

(46)西樵麦村麦氏、李氏、林氏、简氏、梁氏 《佛山地名志》称:“南宋末由珠玑巷南逃于此立村。”《小榄麦氏族谱》说:“麦必秀由南雄始迁南海麦村”。

(47)西樵松塘欧氏 《佛山地名志》称:“咸淳间(1265~1274年)、珠玑巷欧姓人逃难 到此安身,渐成村落,现存开村时两条巷址。” 欧庆云《定香楼集》二《先考行状》说:“连州刺史区泽后数世迁珠玑巷,宋南渡后,祖世来者始徙金瓯之松塘里。”

(48)西樵稔冈村 《佛山地名志》说:“咸淳间(1265~1274年)珠玑巷逃难人来此定居成村。”

(49)云路简氏 《粤东简氏大同谱》二云:“自珠玑巷入广四兄弟,四弟巽分居勒楼,生三子,二子庾生六子,次子达德元明间迁西樵云路乡。”

(50)九江镇 镇民多在咸淳六年(1270年)大批由珠玑巷乘木排迁此。(见《佛山地名志》)

(51)九江朱氏 《九江朱氏家谱》云:“度宗咸淳末年保昌民因事移徙,有朱元龙者与弟元凤、元虎浮桴南下,散居九江上沙及清远潖江、铁头冈、新会水尾等处。或传元龙抵南海,侨居邑东编太艮(即今大良),定宅九江,厥墓在焉。”又《九江朱先生集》云:“先世居始兴,北宋改曰保昌,为保昌人,南渡末季,有谭元韶者,奉令申徙南海,迄今为南海人。”又《朱氏传芳集·朱宪先湖州府通判府君碣志》云:“始迁祖元韶宋末自南雄珠玑巷居南海九江上沙里,因世家焉”。

(52)九江河清陈氏 陈昌襁《南海陈氏续修族谱序》:“宋太学少阳陈公东赴市时,公之子遂忠方周岁,家襁负变姓名,由丹阳走江西南昌,复由南昌入粤之南雄,自遂忠公继传岷山公,又由南雄徙寓广州省城。明初,元广公始迁于南海之清河乡家焉。”

(53)小塘罗洞罗氏 《佛山地名志》:“南宋末年,南雄珠玑巷罗氏逃难南移,先至现太涡塘村附近的低洼地居住。后为避洪涝威胁,再迁现址建村。”

(54)莲子塘村人 《佛山地名志》云:“南宋末珠玑难民迁此定居,称聚龙塘。明初改此名。”

(55)莲塘(小塘镇)徐氏 《佛山地名志》:“南宋末年南雄珠玑巷徐姓人逃难至此。”

(56)紫冈(小塘)人 《佛山地名志》说:“是南宋末年珠玑巷人逃难到此开村。”

(57)小塘西岸简氏 《粤东简氏大同谱》二说:“(白沙房)居南海县樵右上冲堡西岸乡”。

(58)江湄村人 《佛山地名志》称:“南宋珠玑巷人逃难到此聚居。属小塘镇。”

(59)小塘沙园李氏 《佛山地名志》称:“南宋宣义郎九李之子启乾由珠玑巷逃难迁此。”

(60)敦根村人《佛山地名志》说:‘咸淳十年(1274年)珠玑巷难民来大同乡古巷捕鱼为生。后代洪武元年(1368年)迁此开村。”

(61)黎边冼氏 《岭南冼氏宗谱》云:“运行公由南雄徙居安神司监步堡黎边村为黎边房始迁祖。后分居大沥凤池乡、平地落雁乡、横江圩。”

(62)西樵海舟梁氏 宋代珠玑巷迁来。《梁氏族谱》云:“始祖宗溢,由南雄珠玑巷卜居南海西樵海舟堡海舟乡冠甲里。”

(63)西樵西乡村人 《佛山地名志》说:“成淳年间(1265~1274年),珠玑巷人逃此立村。”

(64)西樵银塘唐氏 康有为《自编年谱》:“始祖建元,南宋时,自南雄珠玑里始迁于南海县西樵山北之银塘乡。”又康国《六太居士集》云:“始祖建元,当宋末时,由南雄珠玑巷迁南海银塘乡,遂家焉。”

(65)九江关氏 《关北熙家谱序》云:“宋咸淳元年(1256年),自解州徙居保昌郡珠玑巷里七年,始祖讳贞,偕弟俊,奉南雄公骸骨再徙南海九江乡。”又区庆云《定香楼集》之二中有《前湾关公墓志铭》云:“其自雄州珠玑巷迁至,则咸淳年间以避兵行也。”又《关树德堂家谱》说:“祖贞偕弟俊咸淳间奉母骨由保昌挈家南下,至九江桴排角,避风登岸,见山明水秀,谓弟曰:‘天使吾兄弟肇基此土’,葬母后沿海西行居关江村,妻麦氏南雄人,勤俭成家。”

(66)九江陈氏 《传芳集》:“始祖曰海 渔,由南雄珠玑巷下迁南海九江,七传至永州 司马良珍(嘉靖二十八年举人)。”

(67)九江张氏 《九江乡志》:“张姓始 祖于南宋时,自珠玑巷始迁于此。手植此荔”

(68)九江宋氏 据新会萃冈《宋氏族谱 序》称:“萃冈衍于南海则九江”。

(69)沙头莫氏 据南海沙头《莫氏族谱》称:“唐宣卿为二世,至七世之用公为宋恩选进士任“南雄府判,年老解组,就近创居凌水,即今江凌驿也,会世多故,星流异境,公乃偕三子营徙五羊城清风桥居焉。”继称:“嗣因飓风圮庐舍,三子不已,各携眷投亲择地卜居。”续云:“鲁公居南海沙头老村儒林乡,递今20余世。”鲁公为之用公之弟三子。

(70)丹灶谢氏 据光绪二十年(1894年)22世孙芏(原字为上边‘艹’,下边一个‘二’字)孙撰《谢氏世谱序》载:“珠玑巷谢氏因避苏妃之难,给牒南迁,时姓联百家,吾姓惟惠公三子(德政、德俊、德卿)兄弟习三人相偕南下。德政殁葬三水蔡坑冈。德卿生子南峰居南岸。”南峰次子芳圃迁番禺,长子南圃仍居南岸,有《家乘》。芳圃生六郎,葬芳圃于从化牛心岭,自己居九子潭冈,落藉大田乡。生四子,长子性居家;次元芝迁大涡乡;四子普平卜居良濠乡;四子联芝欲居丹溪葛井间,适卒,子进仲即居丹灶。事载大田谱。”

(71)大同傅氏 据1930年21世孙致恒修(南海九江大同)《傅氏族谱》载:宋镇南祖居珠玑巷,“咸淳八年(1272年)度宗失政,似道专权,辽兵犯界,皇妃奔关避难,潜躲南雄,市屠少者聚而笑之。后辽兵退去,迎妃而回,妃以事诉帝,帝怒,遂令笑者迁于一方,尽而屠之。民受其害,俱各逃走,围其阳时,我祖昆弟虑祸,密延同乡,时河道无船只,结桴而流其下,日夜随水漂流,至连洲水口,约有万余人泊在河旁,仲冬十四半夜,狂风大作,潮水涌涨,势不能当,滚散其桴,男女淹死无数,满江大哭,将至大路之峡(璇按大路峡在西江正干),因风分溃。惟我祖旋泊众冈,其徙者或徙之高明、罗定、新会,或就南海、番禺,散之四方。我祖就览西樵之大桐堡,儒林之乡,番山、柏山之乡一斯而居。”祖生5子(永忠、永信、永文、永佑、永聚)各立贯籍,分拾余户。

(72)西樵大果乡杜氏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杜氏家谱序》说:“荛翁一支闻自南雄珠玑巷来,前明洪武二年(1369年)达甫公以从戎故,迁居南海西樵大果乡,瓜衍椒蕃”云云,传20世。

(73)小榄罗氏 范湖显学冈谱“棐轩乃罗贵祖之裔孙财禄祖也,居于南海小榄圩边长延乡东南。”

(74)黎涌简氏 南海黎涌简氏据《简氏宗枝源流》载:“堂扁曰全忠堂,始祖一山,子文会,后梁避契丹患,由涿州旅南雄,至广州,南汉时卜居黎涌乡,中状元,改为魁乡,居处为魁岗。”

(75)大効夏氏 据《夏氏世系流源考》载:“仁宗相子乔子安期公随高宗南渡至浙,传至子乔七世裔孙东隐公游学珠玑巷,娶雷氏生五子,咸淳九年(1273年)癸酉,因度宗胡妃至雄,上令行查迫切,祸及珠玑巷,彷徨携眷逃走,乘桴顺流至东(璇按疑为连字之误)州江口,狂风大作,十存六七,幸脱斯难,得抵羊城,命长子回浙,公与4子卜居南海西隆堡大効乡。及卒,与雷氏合葬羊城北门外青龙岗,公第四子邦禄由大効分居高明,子孙发盛云。”

(76)西向钟氏 康熙十五年(1676年)《钟氏宗支谱原序》(南海大沥龙腹乡)云:“始祖振豪公生于南雄珠玑巷,当元末之世,值明洪武崛起之日,削平僭乱,驱逐胡夷。南雄之民徙之于南,祖亦偕妻子与乡邻同迁于广州南海县,卜址于白公万处,即今大沥堡龙腹乡之西向也。”

南海市为珠玑巷人南下停居之地,迁户众多,如深入调查,当有更多的发现。

2.顺德市

顺德市在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才立县,以前属南海县南部,已近海岸,故亦属水网地区,荒坦、潮田、沙田分布地域。有利于珠玑巷南逃难民上岸开垦。

现试列如下:(详细参考广州市团校曾宪珊讲师《宋代顺德市南雄珠玑巷迁民考》)

(1)乐从镇大罗罗氏 《顺德县地名志云:“1265~1274年间开村,当时有罗、阮、徐三姓,以罗姓人数最多,遂称大罗村”。据调查为珠玑巷难民所居。

(2)乐从镇小涌村人 《顺德县地方志》云:“南宋末期难民逃来定居。”据调查难民来自珠玑巷。

(3)乐从镇道教村人 《顺德县地名志》云:“南宋末年由南逃难民开村。距今700多年。据调查难民来自珠玑巷。

(4)登州区氏 《区姓族谱·远祖纪略》云:“金陵避乱始南雄,犹有浈昌八代传,家从棉圃移交广,代起后梁迄宋元,一居登州、三石壁,二居西滘、四陈村,支派莫将加见别,文溪桥上总根源。”浈昌五代改保昌,棉圃近珠玑巷。八代文杰因靖康之变下广州,三子志和迁石壁。

(5)陈村区氏 据《区姓族谱》裁:“区文溪,靖康之变时,迁广州烧鹅街,四子志平,绍兴甲戌进士(1154年)迁陈村。”

(6)西滘区氏 《区姓族谱》载:“区文溪次子志柔迁西滘。”

(7)乐从德教陈氏 《顺德县地名志》云:“在元代由黎、董、赵、颜、何五姓开村。后因南雄珠玑巷发生株连惨案,陈梅庵的妻子被害,他携带三男孩逃到乐从窦塘,启地方搭茅屋居住。”按元初即宋末年。

(8)乐从罗沙罗氏 《顺德县地名志》云:“咸淳九年(1273年),由罗姓人到此海滩定居。”据调查来自珠玑巷。

(9)湜海(乐从)村人 《顺德县地名志》云:“原是狭长的岛屿,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南雄珠玑巷人乘船避难到此定居。”据调查亦来自珠玑巷。

(10)杨滘(乐从)杨氏 《顺德县地名志》云:“距今700年前,由南雄珠玑巷移民到此开村,原名杨溪”。据调查亦同。

(11)龙江苏溪苏氏 《顺德县地名志》云:“建村于1l00年,先由南雄苏姓人开村,故称‘苏埠’,后改名。”此条指出珠玑巷南迁不只在宋末,在北宋徽宗时已有,即受金人入侵时期开始。

(12)龙江龙山温氏 温肃《龙山乡志》引温汝适《温氏族谱序》:“吾宗初祖由南雄来居兹土,至是已五百余年。”即宋末珠玑巷迁来。

(13)龙山梅氏 《龙山乡志》引明梅万吉《梅氏族谱自序》:“宋祥兴二年(1279年)有胜法胜x兄弟挈家南徙,胜法以乡校兵应张总镇缴守新会,宋王避地墩汾,胜x入龙山,遂卜居焉。”据调查亦为珠玑巷人迁此。

(14)龙江陆氏 《开越大夫祠纪异》云:“顺德秀廷房始祖世卿。原居南雄珠玑巷,宋度宗咸淳九年癸酉(1273年)三月十六日,由南雄起行,二十六抵广州龙江北山家焉,祠建古树坊。”计水程十天,作者1945年抗日胜利由曲江泛舟南下广州,费时四天,航期与此相同。《龙江乡志》亦载“陆由珠玑巷”。

(15)龙江黄氏 《敬学轩文集》十《明经旭园黄公行述》(龙廷槐撰》中云:“顺德黄氏始祖子咸,由南雄徙广州郡城。九叶至起岩举孝廉,任高州教授,致仕后迁居顺德。”今黄氏祠堂仍为广东著名建筑。

按龙江黄氏还有见《江夏合族谱》黄氏家谱序云:“南渡中兴,至居政为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祀为珠玑不迁之祖,三子源赞,迁居龙江”的记载。

又按龙江黄氏亦有《定香楼集》(明区庆 云撰)云:“先为曲江人,生子佺期、安期,佺期之后徙珠玑里,咸淳末避乱入广州,占籍南海,今龙江乡则自大宏公始。再传为得兴公兄弟五人。”

(16)龙江简氏 《粤东简氏大同谱》二云:“龙江房始迁祖康隐。远祖三悌子赓孙也。赓号南来,宋末由南雄珠玑巷迁南海县。迨三悌由县内龙潭乡迁黄连,生二子康隐、妙隐,明永乐元年(1403年),康隐偕弟,由黄连迁龙江之东社”。

(17)龙江张氏 《龙江乡志》(道光版)云:“张世隆(或作龙)字普济,号云程,宁宗朝进士,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原南雄保昌人,始居龙江。"按宁宗为1195~1224年,南宋中期,可见珠玑巷迂民各朝皆有,不一定集中宋末。亦见《鹤园陈氏族谱》。

(18)龙江杜氏 《顺德龙江乡志》云:“杜由珠玑巷迁来。”

(19)龙江尹氏 《尹氏四谱纂修后序》云:“(初祖)由南雄复迁龙江,为本宗之初祖,历传口至于今,又十有八世矣”。序嘉庆四年作(1779年)。

从上龙江巨族看,正如道光《龙山乡志》载:“咸淳九年(1273年)徙南雄珠玑里,上年有胡妃逃至南雄溺水死,乡人逃难远徙。龙江巨族始祖,多由此迁。”

(20)均安欧阳氏 据咸淳九年(1273年)24世孙显撰写顺德均安《欧阳氏族谱序》载:“祖荣可官职南雄府,留居新会篁庄乡。分四支,二世祖道信,三世和壁开基香山麻子,即道信长子,后分支三水红旗,大岭等地。”

(21)碧江苏氏(北滘镇) 《希古堂文集》(谭宗浚撰)云:“宋末有苏晴川者,自南雄州迁居南海碧江乡,景泰析县时,以碧江隶顺德,遂世为顺德人。”又《敬学轩文集·宋进士朝奉大夫峨峰苏公墓表》云:“顺德碧江苏氏其三世祖峨峰公于南宋开禧间,安葬番禺钟村乡。公讳之奇,字文雄,为卓轩公次子,与兄之才,同举隆兴元年进士,历官福建提点刑狱。子光祖,淳熙丁未进士。”按此,则苏氏来此亦在南宋初期,而不是在末期了,即避金人之害者。

(22)水藤邓氏 《邓氏族谱序》载:“夫吾族自珠玑而金紫堡,而大涡村,而水藤乡。贤父兄创业于前,佳子弟守成于后,传至今日。”

(23)北滘泮浦梁氏 《顺德县地名志》云:“距今800年前,由梁姓人开村。”据调查由珠玑巷迁入。”

(24)泮浦黎氏 据黄佛颐长文称:“城南新魁窖黎族。”迁始宏芳,南宋末由珠玑巷,迁南海县泮浦乡(顺德)。子承宗,三世迁新会。

(25)北滘璋壁村人,《顺德市地名志》云:“距今1000年前,一些人从南雄珠玑巷逃难到此定居。以捕鱼虾为生,取名为璋壁。”此条所记为北宋初期入广迁民。可见珠玑巷南迁难民整个宋代均有。

(26)勒楼黄连简氏 《顺德地名志》云:“南宋末年,北方居民被官兵追杀,逃来居住,原是海坦。”又在《粤东简氏大同谱》中亦载:“由县内龙潭乡迁黄连”一语,说明简氏属珠玑巷迁民。

(27)勒流简氏 《粤东简氏大同族谱》二云:“樵岭房始迁祖德达,字敦颖,远祖庚次子,来自南雄珠玑巷,当时入广兄弟四人,乾、坤、艮、巽,分居各邑。异生三子;申、庚、辰分居勒楼等处。”

(28)崔山黄氏 据宋《黄氏家谱序》称:“黄氏至109世为南雄太守,入藉珠玑巷,传4世,至居政翁第三子源赞,迁居龙江崔山。”

(29)石涌陆氏 《开越大夫祠纪异》:“顺德医保咸淳九年(1273年)癸酉,由南雄珠玑巷徙居南海鼎安都,寻居今之顺德石涌堡。”(属勒流镇)

(30)勒流清源黎氏 《顺德县地名志》:“在宋末元初,江西卢宁县黎姓人逃难到此定居,取名清源。”按由江西南迁多经珠玑巷南下。

(31)杏坛光辉村人 《顺德县地名志》称:“宋朝咸淳九年(1273年)已有居民点。"这时期正是珠玑巷人南迁时期,故疑为迁民来此。

(32)桑麻陈氏 马齐《陈氏族谱》云:“顺德马齐陈氏一世长桑,二世麻扶,三世道源。三公旧居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相传宋理宗时(1225~1264年)有胡妃寓南雄,以狂疾赴水,乡民失救,恐有后患,众皆徙家以避,三公遂于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乙丑正月十三日,携家南来。至南海桑麻中心村居住,时道源公方十岁。”(属杏坛镇)六世释生洪武乙卯(1375年)因军变迁马齐南岸。

(33)麦村麦氏(杏坛镇) 《顺德县地 名志》:“宋末元初南雄珠玑巷人逃难到此地海边沙坦落户。”

(34)陈村欧氏 《顺德县志》(咸丰版)22卷引文;“欧仕衡,字禦诠,陈村人,先世自韶来迁”。按此条未列明来自珠玑巷,但黄佛颐文列入珠玑巷迁民,可议。

(35)杏坛镇逢简李氏 《顺德县志》:(咸丰版):“李仕修,字建业,自南雄迁逢简,家焉。庆元己未进士。”可见李氏来自宁宗时,故续云:“以嘉定末致仕,奉母命来迁。”

(36)锦湖镇古楼冯氏 《冯氏族谱》:“始祖祯颐,字三才,宋承事郎,由保昌县珠玑巷迁居南海县古楼乡,今属顺德。”

(37)古楼潘氏 潘兰皋《九畹堂文集》云:“先世南雄珠玑巷人,始祖昭泉公讳淮,以宋末迁居顺德之古楼。”

(38)北滘桃源黎氏 黎景义《二丸居集》:“有宋淳熙之世(1174~1188年),金紫光禄大夫黎中峰公厚芳,弃官避乱,自赣迁南雄珠玑巷,又自珠玑巷迁南海之桃源乡。其后分南海置顺德县,于是桃源又隶顺德。"按桃源今名桃村。入粤时间据该集《光泽堂记》:“盖靖康建炎之乱,渡岭居雄。至于淳熙乃又自雄再迁也。”此条亦记南迁已在宋末之前。又据景义《二丸居集》云;“余始祖之来桃,当在孝宗淳熙间”,《克泽堂记》云:“高宗建炎者讹也,盖靖康建炎之乱,渡岭居雄,至于淳熙乃又自雄再迁也”。

(39)甘竹邓氏 《简氏大同谱》:“邓族 始祖其先南雄珠玑巷人,后徙顺德甘竹,十三 传文裕徙小榄。”

(40)杏坛马宁何氏 《泰泉集》54云:“松逸何公讳千之,字伯强,顺德人,其先文广,建炎中,始自保昌迁广城,传三世曰弥深。宋末再迁马宁。”此条记述南渡初已入广州的,可见南宋迁民是不断分期分批南下,时多时少。

(41)桂州陈氏 《敬学轩文集》二十一 (龙廷槐撰)《陈璞园先生行述》中云:“自始 祖宁波由南雄迁居桂州村,自某世祖徙居邑城北关后,遂家焉。”

(42)大良冼氏 《岭南冼氏宗谱》云:“大良房一世祖荣,字千三,号万一,宋处士。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戊午,由南雄珠玑巷迁省城西隅,是为始迁祖。”

(43)大良陈氏 《顺德县志·杂志》:“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陈太初墓志》:“乡南雄珠玑巷人,宋绍兴四年(1134年)来居大良西口山,是为始祖。妻苏、子振庠,隆兴元年(1l63年),合葬本山。”

(44)大良吴氏 《简氏大同谱二》云:“其先,由南雄珠玑巷迁大良,五传迁小榄。”

(45)大良罗氏 《顺德县志》22(咸丰版)引文:“罗铸夫,字义隐,先是远祖有纲者,为铸夫五世祖。宋宣和初,随父环令固始家焉,移南雄珠玑巷。”又按罗虞臣《司勋文集·家乘·叙世篇》:“当高宗时,雄州君纲,为州珠玑巷人。绍兴末避金人难,乃徙南海大良。”可见南宋初以来,有迁民不断南下。

(46)大良卢氏 《九畹堂文集·北门卢氏族谱序》:“顺邑大良卢氏,系出南雄珠玑巷,历今十有几传矣。”(潘兰皋撰)

上列迁民以难民南逃身份居多,凡十七姓,即占全市迁民56.6%,集体迁民只有一次,乘船南下者多,已有述及避胡妃之祸了。其次以仕民入迁有8项,占26.6%,计北宋徽宗朝以来均有。

(47)北溪宋氏 新会萃冈《宋氏族谱序》称萃冈衍:“顺德则北溪。”

(48)麦村郑氏 乾隆《郑氏司农谱序》:“珠玑巷世居湛露公四子,四房清泗开居古博里麦村。”

(49)龙山温氏 据乾隆二十年(1755年)《温氏族谱》载:“沙水村珠玑巷府君世居也,以进士知南雄府,度宗南迁,出居河舟,漂泊压门。祖弃官偕姚氏、汪氏二恭人,徙居冈州。”

(50)龙山黎氏 据顺德龙山《黎氏族谱》称:“始祖黎文卿公生子甲佑。汴州人,南渡时徙保昌珠玑巷,咸淳间徙南海,公居于龙山焉。公兄弟4人,一居新会,一居黎涌,一居茶涌。”另大、小陈涌黎氏据调查亦珠玑巷人。

(51)岳步杨氏 光绪八年(1882年)《杨氏家谱序》说:“吾家系由闽省迁寓雄州,后复递籍顺邑岳步乡。”

(52)由业冯氏 《冯氏族谱序》云:“玄雄祖居南雄生槐,槐五子翼之迁顺德由业。”

(53)大良罗氏 范湖显学冈《罗氏族谱》谓:“罗贵祖裔孙棐轩居小榄圩,生4子,三子谷周迁顺德太艮(良)村。于咸淳九年(1273年)以似道煽惑,胡妃溺死,有匿妃之疑惧,乃于十年(1274年)正月甲子夜,各乘筏(即桴)南迁广州古冈州南海,今迁顺德龙山居焉。”

顺德本身南海县分出,时代在明景泰年间,故文中有不少族谱记载记在籍南海,实在今已划入顺德市内。

徐姓男孩取名,徐姓男孩取名属兔单?

来源:宋代珠玑巷迁民与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2)


相关链接:

1.广东“第一巷”|南雄“珠玑巷”南迁姓氏考略(一)

2. 广东“第一巷”南雄“珠玑巷”南迁姓氏族谱序集(二)

3.宋代珠玑巷南迁“珠三角”移民姓氏村落(一)广州、花都、从化

4.宋代南雄珠玑巷南迁姓氏村落录(二)江门五邑地区

5.中原下岭南之路:珠矶巷与客家,移民迁移的路线

编辑:尹珺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3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