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赋予事物一个承载意义、期望与身份的符号,并借此为其未来的发展铺设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深远的祝福、一个无声的预言、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其象征未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期望与愿景: 个人: 父母给孩子取名,往往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如“志远”、“嘉慧”、“安然”)、对品德的期许(如“仁杰”、“守信”、“思齐”)、对人生状态的祝愿(如“乐康”、“欣悦”、“安宁”)或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如特定的字辈、纪念先祖)。 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称,需要体现其核心价值(如“诚信”、“创新”)、市场定位(如“高端”、“亲民”)、行业特性(如“迅捷”、“稳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如“环球”、“未来”、“领航”)。 项目/活动: 名称需要清晰传达项目/活动的目标(如“曙光计划”、“春风行动”)、核心理念(如“和谐共生”、“智慧未来”)以及想要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塑造第一印象与身份认同: 名字是“第一张名片”: 一个恰当、响亮、富有内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积极的初步印象,激发好奇心和好感度。这为未来的互动和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定义身份核心: 名字是个人、组织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标识。它帮助确立“我是谁”、“我们代表什么”。一个强大的名字能强化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帮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质。 3. 蕴含潜力与可能性: “名正则言顺”: 一个寓意积极、方向明确的名字,仿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像一个无形的灯塔,引导着个体或组织朝着名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发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对拥有者(人或组织)产生积极的暗示和心理激励,鼓励其努力去“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品质和未来。 4. 象征连接与传承: 连接过去与未来: 名字常常承载着历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当下(时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像一个纽带,连接着起源和归宿。 建立情感纽带: 一个被用心赋予、饱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拥有者与命名者(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是未来关系的重要基石。 传承价值: 名字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勇敢、智慧、仁爱)或精神(如探索、坚韧、合作)是希望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 5. 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与价值: 品牌资产的核心: 在商业领域,一个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之一。它帮助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承载品牌承诺,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一个有远见的名字能为品牌未来的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什么,象征着未来”的核心在于: 意味着: 深思熟虑地注入期望、定义身份、赋予意义、建立连接、并期望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着: 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一个有待实现的蓝图、一种无形的引导力量、以及一份承载着祝福与责任的传承。 它是对未来潜力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积极召唤。 因此,起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仪式。一个好的名字,如同一颗精心挑选的种子,蕴含着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它既是当下的承诺,也是通往未来的第一声回响。

甲骨学史带来的启示

作者:刘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从1899年对甲骨文的确认开始算起,至今已经过去123年。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甲骨学史也走过了光辉曲折的历程。中国古代以30年为一世,123年就是四世有余;而如果按父子之间平均相差25年为一代来计,123年就接近五代。四世五代学者接力承传,在甲骨学史上留下了丰硕成果。

甲骨学史带来的启示

山东聊城信发小学的学生们书写甲骨文。赵玉国摄/光明图片

新近出版的《传承中华基因——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甲骨学论文精选及提要》一书,是“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阶段性成果,精选甲骨学史上的经典论文120篇加以编排并附以提要,全面展现了甲骨学史的发展经历和演变过程。因参与编辑此书的缘由,笔者对甲骨学史有颇多感受,下边想就甲骨学史带给我们的启示谈几点认识。

我们要对在甲骨学创始阶段筚路蓝缕、凿破鸿蒙的前辈学者表示崇高敬意。

1903年刘鹗的《铁云藏龟》根据“日名”确认甲骨文为“殷人刀笔文字”,并释出22个干支字中的18个,同时正确释出61个甲骨文中的43个,释读正确的比例达70%。1917年孙诒让释出更多如“贞”“羌”“省”等难字,并把单字与作为偏旁的字形相联系,同时大量参照《说文解字》和金文中的同形字来进行甲骨文考释,成就巨大。1910年罗振玉的《殷商贞卜人物通考》不光释字,还考证安阳为武乙之都,论卜辞所载帝王名谥与《史记》的关系,提出商代日名为“生日说”,以卜辞证商代称年为“祀”,指出卜辞占卜多为祭祀和田猎,可见商人尚鬼以及帝王盘游无度,由此可知商代的兴亡得失等,开启了真正的“甲骨学”研究。1917年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二文,利用“二重证据法”考证“王亥”“王恒”“上甲”等11位先公,第一次运用缀合手段,确认了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等先公的释读和次序,同时还订正了《史记》的错讹,被视为利用出土文献校正传世典籍讹误的经典范例。

以上四位作为甲骨学研究前辈学者中的代表,他们的研究奠定了甲骨学研究的基础。我们今天的研究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展开的,必须心存感念,同时继续发掘前辈学者的学术蕴含,弘扬他们的治学精神。

学术研究与国力的强弱盛衰密切相关,这一点在甲骨学史上有充分体现。

甲骨文发现的19世纪末,正值清王朝因腐朽衰败而走上穷途末路之时,盗掘盛行,外国人打着文化和学术的幌子劫掠中国文物的事件时有发生。甲骨流出国外主要就发生在这一时段和之后的民国时期。甲骨学史初期受印刷刊布的限制,甲骨书籍印数少且价格昂贵,一般人很难接触到,因此研究甲骨的人很少,更不被社会广泛认知。

1949年后,甲骨学研究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虽然其间受到过很多干扰,但甲骨发掘和保护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轨道,甲骨学研究也逐渐成为国际上的一门显学并日益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甲骨学研究也突飞猛进,相关研究领域取得长足进展。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甲骨文被定性为“真正的中华基因”,成为“冷门绝学”的代表,甲骨学研究更是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2020年启动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将甲骨学研究纳入主要研究目标,标志着甲骨学研究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甲骨学研究的发展始终与科学技术发展相伴而行。

甲骨学研究对资料的要求非常高,对古人在甲骨上留下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如实呈现,是研究者不断提升的需求。有关甲骨文的书籍从最初的石板印刷,到珂罗版印刷,再到铜板印刷;从单纯的拓本,到拓本、摹本、黑白照片或彩色照片的集合,再到拓本、摹本、彩色照片和“六面照”甚至“十面照”的呈现;从不断提升的甲骨拍照技术,到对甲骨出版物的颜色还原和光线呈现,甲骨著录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完备和精密,这为甲骨学研究者提供了更准确的资料和更多元的视角,无形中大大提升了甲骨学研究的高度和厚度。当今的甲骨学研究者四处收集甲骨的各种彩色照片加以比对,强调目验甲骨实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不体现出研究者对资料精密度的无止境追求。相信随着照相、印刷技术的提升和三维摄影、三D打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介入,有关甲骨学资料的整理和呈现,会出现质的飞跃。

甲骨学研究是一门综合学问,既要贯通,又要深入。

因学术背景不同造成的学术壁垒,在甲骨学研究界也有体现。比如,从语言文字角度和从历史角度出发研究甲骨学的学者,就常常相互区隔,难以通融;还有以收集整理资料为主要工作的学者和以研究疑难问题为主要工作的学者之间,也存在理解不够,互相轻视的问题。从语言文字角度出发的学者认为,用甲骨文谈历史的学者不认字,读不通甲骨文文句,因此所做研究如沙上之塔,基础不牢,极易倒塌;而从历史角度出发的学者认为,考释甲骨文字的学者饤饾琐碎,胶柱鼓瑟,看不到大问题。

其实,从语言文字角度和从历史角度只是一个学科方向的不同侧面,不存在高低问题。作为高标准的研究者虽然可以有侧重,但拘执一端,排斥其他的态度和做法不可取。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研究者,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语文学水平和阅读理解古书的能力,在甲骨文字词考释方面始终保持对学术进展的密切关注,同时在甲骨文类组研究、缀合成果和甲骨学本体研究上能够跟上学术发展的步伐,这样才具备读懂甲骨学界最顶尖学者文章的能力和与其对话的条件。其次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考释上,要有历史认知和问题意识,能够透过字词看到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在字词考释的基础上有意义的提高和思想的升华。由此可见,甲骨学界需要更多的“通人”。20世纪50年代,陈梦家先生以一本《殷墟卜辞综述》,为甲骨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框架。至今60多年过去了,从总体上看,仍然没有一部可以取代《殷墟卜辞综述》的著作,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甲骨学研究界“通人”缺乏的这一现实。如何成为甲骨学研究的“通人”呢?我认为就要像裘锡圭先生那样,无论是考字还是释词,无论是分期分类还是缀合,从历史研究到思想文化探索,从本体研究到与典籍互证,都能够在全面熟悉掌握甲骨文文本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知识,综合、全面、立体地研究甲骨学,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10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