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赋予事物一个承载意义、期望与身份的符号,并借此为其未来的发展铺设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深远的祝福、一个无声的预言、一个身份认同的起点,其象征未来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载期望与愿景: 个人: 父母给孩子取名,往往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如“志远”、“嘉慧”、“安然”)、对品德的期许(如“仁杰”、“守信”、“思齐”)、对人生状态的祝愿(如“乐康”、“欣悦”、“安宁”)或对家族传承的延续(如特定的字辈、纪念先祖)。 企业/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称,需要体现其核心价值(如“诚信”、“创新”)、市场定位(如“高端”、“亲民”)、行业特性(如“迅捷”、“稳健”)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如“环球”、“未来”、“领航”)。 项目/活动: 名称需要清晰传达项目/活动的目标(如“曙光计划”、“春风行动”)、核心理念(如“和谐共生”、“智慧未来”)以及想要实现的积极影响。 2. 塑造第一印象与身份认同: 名字是“第一张名片”: 一个恰当、响亮、富有内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积极的初步印象,激发好奇心和好感度。这为未来的互动和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 定义身份核心: 名字是个人、组织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标识。它帮助确立“我是谁”、“我们代表什么”。一个强大的名字能强化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帮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质。 3. 蕴含潜力与可能性: “名正则言顺”: 一个寓意积极、方向明确的名字,仿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它像一个无形的灯塔,引导着个体或组织朝着名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发内在动力: 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对拥有者(人或组织)产生积极的暗示和心理激励,鼓励其努力去“配得上”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品质和未来。 4. 象征连接与传承: 连接过去与未来: 名字常常承载着历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当下(时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像一个纽带,连接着起源和归宿。 建立情感纽带: 一个被用心赋予、饱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拥有者与命名者(如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是未来关系的重要基石。 传承价值: 名字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勇敢、智慧、仁爱)或精神(如探索、坚韧、合作)是希望在未来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的。 5. 在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与价值: 品牌资产的核心: 在商业领域,一个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之一。它帮助在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承载品牌承诺,并最终影响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一个有远见的名字能为品牌未来的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总结来说,“起一个好名字意味着什么,象征着未来”的核心在于: 意味着: 深思熟虑地注入期望、定义身份、赋予意义、建立连接、并期望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着: 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一个有待实现的蓝图、一种无形的引导力量、以及一份承载着祝福与责任的传承。 它是对未来潜力的一种具象化表达和积极召唤。 因此,起名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仪式。一个好的名字,如同一颗精心挑选的种子,蕴含着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美好未来的无限可能。它既是当下的承诺,也是通往未来的第一声回响。

统计数据显示:陕西14岁以下儿童中龙宝宝最多

统计数据显示:陕西14岁以下儿童中龙宝宝最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陕西省0-14岁常住人口为685.22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7.33%。

6月1日儿童节当天,陕西省统计局发布了七人普专题之四——关于陕西儿童的那些“趣数”,其中提到,0-14岁人口中龙宝宝最多。华商报记者在此基础上延伸梳理了一些相关数据,有些你可能真不知道,一起看看吧。

1.男孩VS女孩

男孩多女孩少

2020年,陕西省0-14岁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0.28,比全省常住人口性别比高5.49,比全国总人口性别比高5.21。

2.领头的龙宝宝

全省0-14岁孩子中,龙宝宝最多

从年龄结构来看,0-14岁人口中龙宝宝最多。

全省0-14岁常住人口中,2012年、2014年、2016年出生的儿童较多,总共156.28万人,分别占0-14岁人口的比重为7.7%,7.6%,7.5%。可以看出,2012年出生的龙宝宝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还处于计划生育政策未调整之前。随着2013年底“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隔年就是一波生育高峰;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实施,当年又是一波生育高峰。

3.一马当先西安娃

西安市0-14岁常住人口全省排名第一

全省0-14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地区的有439.54万人,占全省0-14岁人口比重64.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03.36万人;居住在乡村地区的有245.68万人,占全省0-14岁人口比重35.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了67.08万人。

西安市0-14岁常住人口为202.66万人,全省排名第一,占全省0-14岁人口比重29.58%,占西安市总人口比重15.65%。根据陕西10市发布的七普人口数据,华商报记者梳理出0-14岁人口数量及所占该市人口比重:

西安:202.66万人,占西安市总人口15.65%;

宝鸡:532960人,占宝鸡市总人口16.04%;

咸阳:690291人,占咸阳市总人口17.43%;

渭南:789027人,占渭南市总人口16.83%;

铜川:104063人,占铜川市总人口14.90%;

延安:481349人,占延安市总人口21.09%;

榆林:775935人,占榆林市总人口21.41%;

汉中:516563人,占汉中市总人口16.08%;

安康:472547人,占安康市总人口18.95%;

商洛:419981人,占商洛市总人口20.57%;

陕西10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西安、渭南、榆林、咸阳、宝鸡、汉中、延安、安康、商洛、铜川

陕西10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所在该市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榆林、延安、商洛、安康、咸阳、渭南、汉中、宝鸡、西安、铜川

在陕西10市中,0-14岁人口占比超过20%的有三个,分别是:榆林、延安、商洛。通俗地说,这三市,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孩子。单从年龄层面来讲,可以说这三市是最富朝气的城市。

4.担忧的出生率

陕西人口出生率总体呈下降态势

相对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0-14岁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有所增加,趋势很好,但也要看到其背后不能不提的一个数字——不断下降的出生率

记者从2016年以来公布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梳理发现,陕西人口出生率总体处于下降之中:

2016年,出生人口40.46万人,出生率是10.64‰,

2017年,出生人口42.48万人,出生率是11.11‰,

2018年,出生人口41.08万人,出生率为10.67‰,

2019年,出生人口40.83万人,出生率是10.55‰,

2021年,出生人口31.2万人,出生率降至7.89‰!

也就是说,从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陕西每年出生人口已从40万以上降到了30万附近。

2000年人口普查时,陕西0-14岁的人口为902万人,占25.0%。算一下,这一波当年曾占到人口比重25.0%的庞大群体到今年正好是22岁至36岁之间,正处于婚育年龄阶段。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的出生人口数据怎么变,很大程度上还得看这一波年轻人。

5月25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表决稿)》,决定增设三孩奖励假,明确生育三孩增加15天产假、10天护理假;推行父母育儿假,子女三岁以内父母每人每年可休10天育儿假;同时增设独生子女父母陪护假15天。 华商报记者 杨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386243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6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