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努力改变着
“走进乡村看振兴”采风侧记
每一次采风都会留有缺憾。上一次去喇嘛湾采风,就没有联系到董老师。这一次,本以为满心欢喜能与董老师一路前行,结果还是没有联系上。有人在说,晚上十点了,董老师的窑洞里没有网。好在清水河如她的名字一样,是个有诗的地方,清水河永远不缺写诗的。但,董老师的诗,有特点,是精品。对,要出精品;想出精品,一个字,难。清水河不仅缺诗的精品,而且缺散文精品,更缺的,是小说,少极了。老师们,加油了!
早上出发前,终于联系到了董老师,老杨同志挂掉电话说:“别等了,他还在睡梦中,九点开会,怕迟了。”除外董老师不能同行,还是既定会员,既定时间,既定目标。生活本来就是呈现在变与不变之间。变与不变,皆是生活。有时的变,并不是坏事。假如生活一尘不变,那是多可怕的事情!存在者不变化,变化者不存在。不变,就始终没有进步;不变,甚至没有世界。为什么酝酿会带来苦痛与艰辛?因为酝酿本来也就在迎接着下一个改变。这次采风,也一样,变与不变,总归是要有收获的。
有杨树的地方,就是五良太。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1782年前,这个地方取名五良什太,后来人们习惯称为五良太。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其他地方也有五良太乡。看来,有杨树,总是好事。是现实,或许也是一种向往!有向往,就会有改变。现在,五良太在不断改变。因此,五良太的杨树,算是种大了。
赛科星,准确地说,应该是赛科星国家乳业创新中心奶牛核心育种场。这是一棵大杨树,这里承担着,国家胚胎工程中心项目,打造中国航母级奶牛为主的家畜育种龙头企业。我们走进波波代村建设场地的时候,厂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厂长亲自上阵,为大家介绍。这一举动,让我想起一些企业那些穿正装和着旗袍的介绍者们。作风的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工作成效。有时改变,其实也是一种实干。采风会上,云文俊书记介绍青豆沟扶贫经历时,讲着讲着,动情地流下了眼泪。在车上,李巨老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李巨的话,让采访过云书记的张胜功老师打开了话匣子。为采访云书记,张胜功曾经深入实地,和云书记同吃同住过一个星期。从云书记和张胜功的介绍中,我知道了云书记的不易,也知道云书记是位实干家,他一直奔波在改变的路上;改变老支书云二召和村民们对自己的最初看法,改变青豆沟曾经的贫穷落后面貌,当然改变的,还有自己,让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扯远了。
别怕,采风没有风,不算采风。尽管是调侃,但大风来的时候,老师们还是匆匆忙忙地奔跑着躲风。老师们经历了大风的洗礼,不但采到了风,而且还采了满嘴的沙土。大风中,老师们躲进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产业基地的温棚里。“这是花蕾,还是葡萄?”在葡萄架下,有人看着葡萄架上绿叶里隐藏着的小颗粒问道。也难怪,葡萄的花蕾,也是一些碎颗粒。我曾经就将葡萄花蕾,误认为是刚结出来的葡萄小果实。葡萄,是近几年才在清水河发展起来的产业,少见不得多怪!要是我们常见的东西弄出笑话,那就会让人笑掉大牙了。比如,村里人常讲的红根绿叶故事。说的是很早以前,有一年轻人多年在外打拼不回家,回来时经过村里的一块地,看到一个老农正在荞麦地里劳作,就走上前问:“老乡老乡,这红根绿叶是什么玩艺儿?”老农听到问话,抬起头正要回答,突然发现是自己的儿子,追着就打。看来,有时的改变,是我们不想要的结果。
如果说几年的背井离乡,就会改变的话,那五十年的改变,会不会有太多的改变?走进石庄村水保站,昔日的面貌几乎荡然无存。大院的改变,差点儿让田彬老师没有认出来。上世纪六十年代,田彬老师在这里工作。看到昔日待过的地方,田老师感触良多。但更让他感叹的,是中午吃饭时遇到了六十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同学杨生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问田老师说:“认出认不出来?”他说:“认不出来,但说名字知道。”两位老人,面貌不能相互认出来,但说起小时候的事,犹如昨天发生过的一样。在水保站,从大院里临时住户的嘴里得知,这个大院最后一户人家的故事。男人离世了,女人留下话,雇村里人看门,就离开了。没想到,女人一走就再无归期,被雇的人挣下几万块钱也没人给。女人的门上着锁,透过玻璃窗,我看到女人炕上的被子叠垛得整整齐齐,完全是临行前生活的样子,只是上面荡了一层灰。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命运的改变,有时会给人措手不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又都在改变中,时过境迁是迟早的事,是人难以改变的。
鱼不错。中午,吃着盘里的鱼,众人都在赞叹,好多人问是不是当地鱼塘里的鱼?下午看了康堡村肉羊养殖场,我突然想起,中午的羊肉也不错!看着羊栏里大大小小的羊,我突然觉得,那羊一定是这里的,——昨天还在这里活蹦乱跳。我为羊的命运的改变而祈祷!
云主席在会上提了几点希望,我也在希望,我们大家都在希望,希望老师们的作品变得更好,希望文联的工作变得更好,希望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来源:清河创客
编辑:王俊利
审核:刘志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qim8.com/archives/18306